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省基层优秀种子技术员光荣榜(一)

四川农村日报 2015-06-24 00:21 大字

情系民族地区献身种业写春秋优秀种子技术员——李 旭

扎根山区二十年科技推广富万家优秀种子技术员——马裕富(左一)

生产技术服务到农家的贴心人优秀种子技术员——王双全

身患重病仍坚守潜心研究结硕果优秀种子技术员——付应华

编 者 按

全省十六位“优秀种子技术员”新鲜出炉!

四川省种子站(协会)、四川农村日报联合发起的“寻找最美农技员及种子技术员”宣传活动,得到了全省种子行业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经过推荐、评选、公示等环节,四川省种业系统已评选出十六位“优秀种子技术员”。

这次开展推荐评选活动,旨在向全社会展示四川省基层种子技术人员在普及种子科技知识、提供良种技术服务、加快种子科技推广、维护种子市场秩序、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感人事迹,弘扬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鼓励全省种业战线广大工作者,为实现四川现代农作物种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推进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跨越而努力奋斗。

本报将在今明两天连续发布“全省基层优秀种子技术员光荣榜。”

李旭,一名长期从事农业技术工作的彝族女同志,立足少数民族地区,扎根基层,情系种业,任劳任怨,在农业及种子战线的平凡岗位上,特别在农作物品种试验示范、市场监管、良种推广等方面做出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李旭同志于1986年从凉山州农校毕业分配到会东县农业局植保站工作。2005年担任县农业局种子站站长后,承担了全州的水稻、玉米区域试验工作。李旭作为一位女性基层农业技术干部,长年累月在田间地头,常常一身泥、一身汗,作为母亲,对年幼的女儿缺少照顾关爱;作为女儿,当母亲病重却无暇照顾,她曾想换过工作岗位,但想到农民群众对新品种种植的期盼、想到农业科技工作的需要,顶着家人的不理解,毅然决然地留了下来。

2011年8月,当时正是秋收季节,李旭胆结石发作了,当时她考虑马上要收获玉米区域试验,想等到试验收获、材料上报结束后再做手术。由于延误了最佳医治时间,小病拖成大病,她第一次手术没治好,次年3月,在品种试验播种期间胆结石病又发作了。由于品种区试工作专业性、连续性强,她强忍着剧痛带着流质针坚持把试验田材料种完,才赶到医院输液。在短短半年中,她还经历了失去母亲的痛苦,又经历了3次手术的折磨,她以坚强的毅力,终于走过了人生的最困难时期。参加工作至今,她共荣获省、州、县农业科技进步奖9项,获得凉山州水稻区域试验奖2项、州玉米区域试验奖3项,受各级先进个人表彰7项。

2011年以来,为了调整会东县小春种植结构,以及全县农民增收致富探索一条新路子,李旭带领团队创新开展小春马铃薯种植和推广技术。在进行小春马铃薯引种试验及推广的过程中,为了筛选适应会东县推广的品种,她专门到云南省会泽县乡下去调种。一路上,山高路险,风沙漫天,终于把种子平安运回仓库。通过引进新品种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落实,小春马铃薯的面积在全县逐渐扩大。2004年该项目《小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及新品种引种试验与推广》荣获县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会东县小春马铃薯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荣获凉山州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13年,李旭光荣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马裕富同志现任米易县农牧局种子管理站站长及农业执法大队大队长。1992年到种子管理站工作至今,已从事基层种子行业技术推广工作23年。在种子管理站工作期间,爱岗敬业,工作勤奋,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为全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4年马裕富组织米易种子部门与四川省农科院积极配合,在垭口镇安全村合作实施的“川米优化示范推广工程——航天育种水稻新品种中试与示范项目”示范面积1000亩。同年9月,四川省农科院等科技人员组成专家验收组,在项目实施地米易县垭口镇安全村进行了现场收割验收,结果显示:“花香1618”亩产941.7公斤,“花香优1号”亩产884.5公斤,单产远高于采用农户常规栽培模式当地水稻主栽品种,受到参会专家和农户的高度评价。

根据米易县水稻优质高产创建总体要求,结合该县水稻生产实际,他积极创建宜香优2115、内5优39等主导品种示范推广。示范片水稻平均亩产637公斤,其中核心示范片平均亩产680公斤。示范片内90%以上的田块达到目标产量及技术指标。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680公斤,最高亩产847公斤。高产创建活动较去年示范片稻谷增产384吨,促进农民增收139万元。

根据米易县玉米优质高产创建总体要求,2014年,他结合米易县玉米生产实际,提出该县玉米高产创建正红311等主推品种示范推广。示范片内地膜覆盖栽培覆盖率达到90%,玉米平均亩产601公斤以上,较上年创建亩增产3%,其中核心示范片平均亩产610公斤,90%以上的田块达到目标产量及技术指标。高产创建示范区玉米亩平产量601公斤,较上年亩增产13公斤,高产创建活动示范片玉米增产131吨,预计促进全县玉米增产156吨,促进农民增收30万元以上。

马裕富在搞好种子试验示范的基础上,还认真抓好抽检种子质量工作。每年他都定期参与对全县种子市场上销售的 “两杂”种子抽检发芽试验,对不达标的种子责令种子经营户退回公司,禁止在市场上销售,以实际行动维护广大农民利益。

王双全同志工作于苍溪县种子管理站。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投身农业工作,在三十余年的工作时间里,扎根基层,辛勤工作,始终致力于农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始终坚持与广大农民群众打成一片,想农民所想、忧农民之忧,被当地广大农民群众称为种子生产技术服务到农家的“贴心人”、加强新品种示范推广,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安全员”。

苍溪县垂直气候明显,病虫灾害频发,每年都会因品种适应性、抗逆性差而出现减产绝收现象。面对常年有近百个农作物新品种进入的现实状况,王双全主动承担了对农作物新品种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进行试验示范,在全县不同的海拔选择试验地,对每年进入苍溪县种植的100余个农作物品种进行集中试验示范。王双全作为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负责人之一,一年到头,研究和推广农业新技术,他几乎很难正常过上一个周末。多年来,累计推广农业各项新技术50多项,推广面积达2000万亩次,累计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200余种。2008年至2012年主持完成了《早玉米最佳播期研究与推广》科研项目,提出了该县早玉米生产最佳播种期,并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获得了苍溪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第一名)。4年来,推广面积达80多万亩次,玉米增产达4000余万公斤,增加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2010年至2011年参加了该县山区万亩超早玉米高产技术攻关研究与应用,获得广元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苍溪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3年参与该县粮油高产创建活动,获得“先进个人”称号。

多年来,王双全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始终坚持进村入户、到田间的推广方法,为农民群众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各类疑难问题。为农民解疑释难,做到随传随到的“救火员”。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王双全累计为苍溪县的农民群众提供各种技术咨询、田间指导5000多次,培养各类种植专业户3000余户,农民朋友亲切把他形象比喻为“120农业医生”,他不仅是农民朋友们的好老师,还是农民兄弟的“贴心好友”。

付应华同志于1978年参加工作,分配到内江市东兴区种子站后,开始从事良种区域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三十八年来,他走遍了东兴区的所有乡镇和行政村,收集样本,推广良种,试验示范,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平均每年撰写10多万字的分析总结材料,写出了75篇技术资料和科技论文,其中有15篇在国家及省市等相关报刊发表,为内江市、四川省及西南地区省的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付应华每年在田间地头工作时间有200天以上。由于长期劳累,被医院确诊为肾功能衰竭,他躺在病床上,脑海里想的不是自己的病,而是那些品种试验田,惦记是与自己朝夕相伴的水稻、玉米、小麦试验品种。他不能直接到田间地头指导,就躺在病床上写了《怎样正确选购种子》等技术资料发放给广大农民。期间,付应华成功做了换肾手术后,医生建议他休息半年,可出院后不到一个月,他却坚持去了品种试验田,继续从事试验工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应华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了累累硕果。近年来,他先后承担了南方稻区全国水稻区试,小麦、水稻、玉米等省区试、市区试,平均每年承担各级区试30多个,最多一年达60多个。多年来,他参与完成了大量科研项目,其中,主持或参与完成的“全国籼型杂交水稻区域试验及结果应用”被农牧渔业部授予科技进步三等奖;“农作物小袋包装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被省农业厅授予二等奖;“杂交水稻多系一号推广”获内江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参与的“汕优63引进和推广”、“成单 14引种试验和推广”、“水稻岗优22推广”种子科研项目集体,分别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科学进步二等奖、内江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他分别荣获2009年内江市第五届劳动模范称号、2014年内江市劳动模范、2015年四川省先进工作者。

新闻推荐

傈僳族我们都是双眼皮

如果你走进傈僳族聚居区,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双眼皮群体,从老人到小孩,无论外双或内双,无一例外,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神奇的民族——2014年1月,我带央视摄制组到德昌傈僳族聚居区拍摄婚礼,南山傈僳...

米易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米易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