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旅游合作社 能否带动旅游新村?

四川日报 2013-07-18 15:34 大字

红格村的铜锅飘香、混撒拉的连片芒果、芭蕉箐的库塘鹤影……攀枝花乡村旅游“一村一品”

□本报记者 张通 文/图

一幢幢崭新的小洋楼,点缀着鲜花的水泥道,茂密葱郁的果蔬采摘园,设施齐备的游客服务中心……2012年,攀枝花市启动16个旅游新村建设。经过一年多的推进,16个旅游新村日前建成并通过市级验收,陆续开门迎客。

近日,攀枝花市旅游部门组织媒体记者、涉旅企业人员、摄影爱好者等30余人,到部分旅游新村进行体验游,率先领略了“阳光花城”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

吃喝游购娱样样都有

走进盐边县红格镇红格旅游新村,只见一幢幢青灰色的3层小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一条6米多宽的水泥路将24户农家串在一起。“我家现在可以住20位客人,接待10桌人就餐。”23岁的村民杨如红家的新农庄面积达到600平方米。

基础设施建好了,靠什么来吸引游客?红格镇副镇长陈强华告诉记者,除了浓郁的乡村风情,地处红格阳光温泉旅游度假开发区的红格旅游新村还有4个卖点:温泉露天浴场、高尔夫球场、欧洲风情小镇、铜火锅一条街。“这4个点距新村均不到5分钟的车程,每名游客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陈强华说。

在仁和区总发乡板桥旅游新村,大竹河水库成为该村最大的旅游资源。村里依托水库修建了观景亭、花园、观光道路等设施,形成了秀丽的亲水景观。板桥村党支部书记彭金成告诉记者,板桥旅游新村下一步准备打造水库旅游环线,开发骑游等特色项目。

在东区阿署达旅游新村,新开业的新村客栈吸引了大量城区游客。村民余文群说,她家的别墅全部用来经营,有6间客房,还有炊具齐全的厨房,游客可以亲自烹饪采摘的蔬菜。

16个旅游新村16个家。每一个新村或凭借依山傍水的自然资源、或依托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或凸显民俗风情的人文内涵,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卖点:红格村的铜锅飘香、混撒拉的连片芒果、芭蕉箐的库塘鹤影、迤沙拉的徽派建筑……成为攀枝花乡村旅游的一抹亮色。

农家乐加入旅游合作社

面对市外冬春康养、市内休闲度假的巨大市场,16个旅游新村在吸引外地游客来攀晒太阳,吸引城里的人走进乡村的同时,如何提供良好的服务,提高游客满意度,是旅游新村要经历的“大考”。

记者走访时看到,每个旅游新村都建立了游客服务中心,提供接待、咨询、投诉等服务,并配套建成“1+6”村级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新村里,大大小小的标示牌醒目、明了,新村导览图为游客提供了方便。

除了硬件设施,各村还在软件上进行了探索。一种新型的村民自主合作组织——旅游合作社应运而生。“旅游合作社按照统一的价位、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安排客人,统一分配客流资源,避免无序竞争秩序。”米易县普威镇独树村旅游合作社会长何茂友说。

旅游合作社除了提供服务,还负责开发旅游产品。在独树村游客服务中心接待大厅,土特产品专柜格外显眼,上面罗列着梨花膏、蜂蜜等特色产品。何茂友告诉记者,这些旅游产品都是村里的企业生产的,在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同时,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在米易县丙谷镇芭蕉箐旅游新村,所有的农家乐都加入了旅游合作社。合作社不仅建立了类似公司的组织框架,还制定了农家乐管理、登记、环境卫生、安全巡视等各项制度。“旅游合作社是新村对外宣传的平台,下一步我们要走出去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攀枝花旅游新村,来芭蕉箐体验乡村旅游。”芭蕉箐旅游合作社市场经理罗莉说。

新闻推荐

新建3000个小粮仓

本报讯(韩雨佳记者张通)8月6日,记者从攀枝花市商务和粮食局获悉,今年该市计划投资126万元,在盐边县、米易县和仁和区共新建3000个彩色钢板农户科学储粮小粮仓,解决农民“储粮难”问题。2008年,攀枝花市...

米易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米易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