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浅谈文化馆(站)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攀枝花日报 2009-11-15 09:29 大字

■ 朱宁惠  

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今社会的发展主题。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就必须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综合素质,提升农民群众精神面貌。

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尤显重要,已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基层组织由区县文化馆、乡镇(街道)文化站、村居文化室构成。因此,这“三级群众文化网络”是实施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那么,担负着群众文化工作主要任务的县区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在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主导作用呢?结合米易县群众文化工作的实际,笔者谈点粗浅的看法。

突出“两个着力点”

自1981年11月米易县文化馆在新河试点建设农村文化站以来,目前全县12个乡镇都建立了宣传文化服务中心,88个村都设立了文化站,并配备了文化专干。尽管全县农村文化经过长期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受人力、物力、资金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仍存在着群众文化氛围不浓,人员素质不高,群体参与意识不强,活动开展不均衡,设施、设备欠缺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第一个层面的着力点是加强队伍建设。首先要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充实、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确定文化馆和各文化站年度岗位目标,并逐项监督落实,以此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再者,要加强馆、站干部职工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业务水平,坚持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制度,鼓励干部职工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尤其重视业务干部的培养,适时举办业务人员业务技能比赛,严格奖惩制度,使队伍作风更扎实、业务更过硬。第三,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群众文化队伍进行培训,引进优秀的艺术专业人才,充实文化馆、站队伍。

第二个层面的着力点是创新工作方式。文化馆、站应摆脱“等、靠、要”的传统工作模式。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中有关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和项目,争取政府和部门的支持,整合资源,集合优势。同时,必须打破馆站工作分割、乡镇文化站之间各自为政的格局。文化馆要充分发挥调度指导功能,集结强有力的群众文化队伍,在宣传、科普教育、职业培训、艺术辅导、文艺创作、文艺演出、挖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等方面形成合力,实现突破,集中体现文化馆、站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彰显“两方面活力”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普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具体表现在:一是农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由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农村文化处于落后和封闭状态,吸纳先进文化的能力不强,渠道不畅,导致农民文化生活贫乏。平时,除了看电视以外,其他文化娱乐活动少,不少农民通过打麻将、玩扑克牌打发日子。二是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比较普遍。不少地方领导认为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如搞经济建设体现政绩,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往往政策落实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公共文化机构难以运转,导致了农村地区文化建设处于滞后的状况。三是基层文化馆站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因重视程度和财力的原因,基层文化馆站干部队伍相对薄弱,多数人员年龄偏大,水平偏低,工资待遇保障不够。加之有的文化馆站设施陈旧简陋,没有图书和器材,致使县、乡(镇)、村文化体系成了“空架子”。四是农村文化发展内在动力不足。因大量优秀劳动力人才向外转移,农村文化队伍人才匮乏,又没有专业人才支农辅导,以致不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全面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凸显农民群众的自主活力首当其冲。长期以来,群众文化活动几乎由自上而下的送文化下乡、文艺汇演、文艺晚会、书画摄影赛等活动组成,而许多由农民自发组织的一些民俗文化活动,则被凉歇一旁。这既养成了众多馆、站干部职工等候观望的心态,又让广大农村群众丧失了自主传承、自主开拓、自主创造基层优秀文化的积极性。因此,群众文化工作者应深入农村,了解倾听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学习他们自主自发的能力和精神;积极组织开展一些富有乡土气息,适应季节时令,符合农民口味的文化艺术类活动,使之成为农民精神依托的乐园。

其二,突出机制活力是推进农村文化良好发展的必然。农民与文化相依相存。农民生长在农村,熟悉农村,其艺术养分直接来自于农村。“原生态艺术家”是农村文化事业中最活跃的因子,是农村文化的主角。必须建立一种以农民为主体的激励机制,用这种形式来规范和培育他们的合作意识、合作文化。只有这样,农村文化才可以得到持续良好的发展。

基层文化馆站是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基地和枢纽,对农村文化工作负有管理和指导的职责。面对当前农村民间文化的兴起,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健全农村文化运行机制非常重要。只有加强对农村文化骨干和业余团体的培训辅导,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才能激励民办文化,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纵观农村文化发展,品牌优势对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农民群众提供寓教于乐、健康高尚的文化活动,是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单调生活的重要手段。借鉴一些成功经验,为特色项目寻找符合乡情、民情、村情的活动载体,把其打造成特色文化品牌,激活和带动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使农民在锻炼中得到文化熏陶和享受。

就目前现状,在农村兴建图书馆、大剧院、艺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在现阶段是难以做到的。因而,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应抓住机遇,积极推进乡村文化走产业化道路,以补充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后劲。依托农村蕴含着的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文化因子,进行科学开发,引导民资民力参与建设,优化配置,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形成乡村文化产业,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活跃农村文化市场,这将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因此,群众文化工作者应以更为广阔的视野和前瞻性,既要主动当好县、乡镇领导的文化参谋,又要深入农村扶持引导农民,尤其要发动传统工艺、特色文化的传承人自办文化,走“文化经济发展”路子。这对于挖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文化产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新闻推荐

他们的权益靠谁来维护? ■ 本报记者 苏安静

在《劳动法》已颁布14个年头的今天,尽管大部分劳动者都知道加班有三薪、双薪,但现实生活中,超时加班和不依法支付加班工资现象仍较为突出。这是规定本身的缺陷,还是有关方面执行不力,或另有隐...

米易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米易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