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读书与说话
靳小倡
一直对明代陈继儒《岩栖幽事》中有关于读书与说话的一句描述印象至深:“多读两句书,少说一句话。”乍看之下,这句话像是民间俗语,难登大雅之堂,可细细咀嚼,不禁感慨大道至简,朴实无华中蕴含的是智慧的光芒。
多读书,说话的时间就少了。在时间利用这个问题上,我们总是投机取巧。有人徜徉书海与自己对话,有人摆龙门阵与他人吹牛,有人呼朋引伴酒桌上谈兵,有人情感泛滥满嘴风花雪月……生活中常听一些人抱怨,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哪有时间读书?也许一些人确实忙,可话说回来,既然这么忙,为何还有时间抱怨?现在的人活得太累,你一言我一语,话赶话儿,容不得半点思考。信息化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交流,借助现代化传播工具,不停地与周围世界交换信息。然而,这些“忙碌的人”并未因此感到充实,反而时常感到空虚。对此,鲁迅先生早有告诫:“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事实证明,多抽时间读书,少些闲聊,会让人生更加充实。
多读书,说话的浓度就高了。《陋室铭》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话同样如此,话不在多,中肯则佳。对照现实生活,有人动辄侃侃而谈口若悬河却不得要领,有人寥寥几句却一语中的,让人过耳难忘,原因就在于读书思考的多少。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演说以精炼准确、生动形象著称。有一次,一位演讲爱好者问他:“如果让你作2分钟的演讲,需要多少时间准备?”丘吉尔答:“半个月。”“如果让你作5分钟的演讲,需要多长时间准备?”“一星期。”“那么让你作一个小时的演讲呢?”“现在就可以。”由此可见,越把话说短需要的知识储备越大,需要的思考越多,读书就是要追求“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效果。
多读书,说话的气质就雅致了。读书的最大目的就是去俗。林语堂说:“读书的主旨在于摆脱俗气。”他认为:“人之初生,都是好学好问,及其长成,受种种俗见俗闻所蔽,毛孔骨节,如有一层包膜,失了聪明逐渐顽腐,读书便是将此层蔽塞聪明的包膜剥下,能将此层膜剥下,才是读书人。”黄庭坚叶索:“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这样日日读书,读好书,就能“腹有诗书气自华”。
多读书,说话的味道就香了。人们常用“口齿留香”来形容动人的话语。然而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网言网语大行其道,舌绽莲花已难觅踪影,随处可见的是浮皮潦草的“快餐语言”。生活中也不乏一些外貌端庄的人,一开口没说几句就是污言秽语,让人心生厌烦。西方有句谚语,上帝给人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让人多看、多听、少说。诚哉斯言。“腹有诗书气自华”。要做到说话得体,口齿留香,就必须用读书来涵养性情,提升修养。当然,多读书并非死读书,善读方可医愚;少说话也并非不说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我们要做的是合理分配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用来读书、读好书,如此才不枉一生。
新闻推荐
◎刘彦弟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发现,对自己外表敏感的年轻人容易有约会焦虑。研究人员选了501名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