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家校合作 十分重视体育

家庭生活报 2021-03-04 00:58 大字

中考提高体育分值的改革一度引发家长热议,有家长担心这将进一步增加孩子负担。我们不妨从他乡教育的角度来看看英美国家如何开展中小学生体育,或许能全面、透彻地理解这一改革,知晓这一改革给孩子成长、国家发展带来的长久益处。

进校就运动 课间须出教室

英美中小学生上学时间一般在早上8点钟之后。孩子进校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早读,而是将书包放下,直接到操场上运动。学校因地制宜地提供排球、足球、手球等器材,供学生自由选取。每个班的班级老师站在操场上看护学生,保证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自由玩耍。

英美中小学上午一般有两节课,每节课时长约为一个半小时。大约在10点会有一个类似于大课间的安排,约40分钟。老师们会到教师休息室,喝喝咖啡,叙叙家常;学生则撒欢儿似地跑出教室,飞奔到操场。每个学生都拿出从家里带来的零食和饮料,或独自享用,或与同伴分享。吃饱喝足后,学生们就开始自由活动,玩耍嬉戏。

大课间的纪律只有一条:不许待在教室,必须外出活动。这时候的校园里充满着欢声笑语,孩子们东一堆,西一簇,叽叽喳喳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

体育促进儿童人际沟通

体育课是4岁到16岁英美儿童在学校的必修课,越是精英学校,体育课的时长和项目就越多,其重要性也越凸显。英国规定,中小学每周不少于 2 小时的体育课;美国的要求更高、更具体:小学每周不少于2.5小时,中学每周不少于3小时45分钟。

他们认为,体育的本质是人格教育,其意义不仅在于个体的强身健体和健康快乐,作为连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体育课将教会孩子如何与他人交流、合作。体育课上,学生们不仅有语言上的交流,还有肢体间的碰撞推挤、握手拥抱,更有眼神中的你知我知、心领神会。在现代学校中,出于安全或是礼节的需要,人际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但这种由身体接触带来的粗野而刺激的同伴关系却是有趣、深刻与长久的。

英美中产阶级家长会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课后班和夏令营,内容大多是运动和艺术。“没有暑假作业,就这么天天玩,孩子的学业成绩怎么办?”当我向一位英国妈妈提出这个典型的中国式问题时,她回答道:“他对足球有热情,这是最重要的,在踢球中,他要学习如何驾驭自己的身体,要动脑筋,才能进球,我觉得踢球能让他更聪明。”的确,体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已为现代脑科学所证实。

重视体育背后蕴含三个“野心”

康德说,美是一种无目的快乐;席勒说,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英美家校共育形成的一个共识就是,体育可以让孩子用感知力发现自己、用责任感培育团队、用领导力改变世界。这可谓他们重视体育背后蕴含的三个“野心”。

不少英美家长认为,身体的快乐最重要,因此他们给了孩子极大的自由度,让孩子充分游戏和玩乐,享受整个运动的过程,用身体去感受这个世界。这其实是给了孩子全面、充分发展感知力的机会,让他们慢慢发现自己的兴趣与潜能。兴趣是每个人的灵性,这种灵性只有在自由舒展的过程中,才能内化为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体育是人与人之间形成连接、达成公平、养成责任的极好方式。“学会赢,也学会输;学会去领导,也学会被领导;学会做极致的自己,也学会做团队的一员;学会什么时候去奋争,也学会什么时候去承认失败;这些,都是我们成为一个人所要学习的内容。”英国伊顿公学的这句话,也适合解读运动中团队形成的过程。(华伟)

新闻推荐

融化偏见的坚冰

所谓偏见,就是个人对某一群体持有的缺乏充分事实根据的态度。英国思想家赫伯特·斯宾塞说:“人人反对偏见,可人人都有偏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