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莫奈与雾霭已经远去
□童地轴
“带有赭石色干草的驳船驶出码头:肃杀,阴冷。黄色大雾蔓延开来。爬过桥梁,直抵屋墙,似化作幻影,又化作圣保罗教堂……”这是王尔德在《清晨印象》一诗中描写十九世纪末的伦敦。
眼前的泰晤士河,水汽氤氲中看不到一丝昏昏的色泽,一脉河水和春光一样明媚,悠悠地流淌着。大河两岸那些古老和现代的地标性建筑呈现出一幅幅古朴与现代镶嵌的印象派画面,历史的沧桑和眼前的时光一同沉入岁月的年轮,那些或近或远的记忆随着河水静静地流向远处。国会大厦、大本钟、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伦敦塔桥、贝尔法斯特巡洋舰、伦敦塔以及伦敦金融中心、伦敦眼和那些不同时代建造的跨河大桥,一个个英姿勃勃地屹立在大河两岸,仿佛以其不朽的情怀向来来往往的人们诉说着伦敦曾经的风花雪月,这一独特的场景让我想起了莫奈的《伦敦,印象》,只是莫奈描绘的维多利亚时期伦敦浑浊的空气仿佛被过滤了,身临其境的伦敦在面前是那样的清新和靓丽。
莫奈认为没有雾的伦敦是不美的。他的画作中,滑铁卢大桥和议会大厦淹没在浓雾中,阳光跳动在泰晤士河上,天空背景是深深浅浅昏昏庸庸的红、橙、蓝、紫各色。整个画面弥漫着满天的鹅黄,形成了彩色的雾霾景象。
伦敦漫长的历史也造就了一批浪漫的画家和文人。好像他们站在大雾弥漫的街头,就能激动得“窒息”。莫奈带着惆怅和忧郁来到伦敦,走到伦敦的桥上遥望远方的海平面,因为没有了雾的遮掩,越远的地方似乎越清晰,于是,模糊的日出,在那一刻铭刻在伦敦的雾里,也铭刻在那遥远的天边。很多画家笔下的伦敦因为雾霾给人神秘而阴冷的感觉,泰晤士河水也被涂抹上厚重的铅灰色。艾米莉将伦敦的雾写得逼真浪漫,她笔下所有的角色都浑然一体,仿佛生起弥漫大雾的是文字而非伦敦。生活于维多利亚时代前期的狄更斯描写了处于工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伦敦,狄更斯是一位长期失眠者,他常常漫步于夜间的伦敦街头,泰晤士河、伦敦街景成为他小说情节和人物创作的源泉,狄更斯曾经说过伦敦是他的“幻灯机”。他笔下的伦敦,天气阴沉沉,雾霾紧锁,他文字所描述的社会底层劳苦大众那些悲惨的处境,给伦敦这座烟雾腾腾的城市更增添了忧郁的气氛。侦探大作家柯南道尔那些发生在浓雾笼罩下的伦敦城里的神奇案件,扑朔迷离,马车载着福尔摩斯和华生在伦敦的大街小巷里穿行,人们会跟随作家的文字莫名其妙地感觉因雾气而带来的阴森和不安。
然而,100多年后的伦敦,早就改变了旧时的模样。
自上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意识到环境对于生活质量的影响,政府也开始致力于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工厂陆续迁移、能源利用不断改进以及对城市废气废水的治理,都收到了理想的效果。英国朋友告诉我:下班高峰来临,当你看到人们匆忙地奔向各个地铁站,很多人都把自己的汽车停在郊区,他们乘坐地铁先到郊区,然后再开车回家。这样的举动不仅仅减少了尾气排放的污染,也避免了城市交通的堵塞。经历了漫长雾霾历史后的伦敦人,环保意识都非常强,而且很执着。几十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保护环境、保护历史和文化,并且倡导现代化生活与大自然的融合。
此刻,我在泰晤士河边漫步,春日的阳光灿烂而明亮,随处可见游弋的水鸟和海鸥、天空飞翔的鸽子以及草坪上玩耍的孩子、晒太阳和看书的年轻人。还有那些坐在长椅上的男女老少,静静地看着湛蓝的天空、享受清新的空气,体会着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悠闲时光。人们早已摆脱了阴霾下曾经的忧郁和暗淡,一个愈加熠熠生辉的国际之都在蓝天白云之下桀骜悠然。
大河岸边,游人秩序井然;即便上下班的高峰期,在公交车站和地铁站,再多的人,他们也不会拥挤。很少看到有人拿出手机摆弄的,即使接听手机声音也很小。在公共场所,前面通过大门的人是不会让推开的大门或者门帘反弹回去打到后面的人的,都是自觉地挡着门让后面的人通过后才放下手。河边的大街小路,公园和广场,商店或者酒吧外面,都有一些小桌子和椅子,人们随时可以坐着喝茶闲聊。
在伦敦漫步,我怎么也不能把眼前的景象和以前了解的大雾弥漫的雾都联系起来,清澈得让人“窒息”的蓝天每日高悬在我的头顶,明媚着。一目千里的感觉宽了行人的路,也宽了路人的心。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伦敦12月2日电(记者张家伟)英国政府2日宣布,该国的监管机构已批准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与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合作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