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买买停不下来 网购成瘾怎么办?

大江晚报 2020-11-13 00:47 大字

从十月下旬到现在,很多人过着白天是“打工人”,晚上是“尾款人”的双面生活,带货主播全年无休,你的快递取件通知也天天不断。为什么拆快递会让人产生幸福感?网购不断,这是“购物成瘾”了吗?

为什么拆快递会产生幸福感?

人的大脑天生就容易被新事物所吸引,比如新的衣服、新的朋友、新的工作,或者一个新的城市。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人大脑被新鲜事物吸引的原理。

人们在看到新鲜的事物时,大脑中的“新奇中心”——黑质致密部/中脑腹侧被盖区(SN/VTA)会被激活,对新刺激做出反应。拆快递时,即便是自己买的东西也觉得惊喜,拿到实物也会感到满足,因为在激活大脑的“新奇中心”时,也会刺激多巴胺神经路径。这种与上瘾相关的神经递质,让人感到开心、满足。不少短视频博主喜欢拍“开箱”视频,正是由于这种心理体验的共通。可惜物质带来的快乐,往往转瞬即逝。

直播带货为什么让人欲罢不能?

近年来,直播带货已经成为电商新贵。数据显示,今年某电商平台双11期间共出现了超过10个亿元直播间和超过100个千万直播间。主播们在推销商品时,其实用到了许多心理技巧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了解直播卖货背后的心理学原理,有助于我们更理性地购物。

共情心理

直播互动让网购从人与物的关系,发展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播们的感受、情感、思考都能通过直播传递出去,比如推荐口红时从消费者角度,考虑不同肤色的人上妆效果。再比如让观众觉得主播为他们争取到了更实惠的价格,从而增加信任感。

戈培尔效应

戈培尔效应是指,以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重复向他人发出信息,受众无意识地接受了这些信息,从而做出特定的心理或行为反应。例如主播们反复地诱导观众“买买买”,就运用了这种“重复的力量”。

偶像效应

出名的主播自带“光环”,有的品牌会通过邀请明星、知名企业家带货,吸引一大群崇拜偶像的人购买商品,满足了人们想要“近距离”和偶像互动的心理。

饥饿营销

这种利用心理紧迫感、焦虑感的推销套路,也十分常见。

主播们通过创造焦虑后再解决焦虑,如“还剩XX件库存”、“这个价格别处没有,只有这里有”,在催促下,观众就很可能冲动下单了。

从众心理

就像在超市,看到很多人围在一起选购商品,人会情不自禁走上前。看到他人从直播平台买了划算的商品,也想跟风购买。人作为社会化的动物,需要从众的行为与其他人保持一致,来顺应社会的潮流。

怎样成为理智的消费者?

一轮接一轮的电商促销,让一些网购狂陷入“经济危机”。理性的网购者往往会多番权衡,只买对的,不盲目跟风。以下几招,可以帮助合理控制自己的购物欲:

建立一个购物的“防火墙”

“防火墙”形式很多样,比如找一个理性的朋友,购物前询问他的意见,或者定下“1个月内用不到的东西不买”,然后坚持这个标准。

先记后买

看到哪怕再动心的东西,都先记在本子上,或者加入购物车,给自己一周时间考虑,如果还觉得非买不可,再付钱。这种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冲动消费”。

设置AB卡

每月发工资后,将固定开支存在A卡,剩余的放在B卡,限定网购只能用A卡里的钱。如果控制不了自己,请家人帮你保管B卡。

警惕“大促销”

警惕“促销”的商品,包括优惠券、“满减”等形式。消费者容易被“价格合适”蒙蔽,买下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别在不开心、肚子饿时购物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饿的时候,身体会分泌一种激素刺激大脑中负责动机和奖励的区域,会使人对食物、衣服等物品有更高的评价,并更想拥有它们。人们在情绪低落、伤心时也会情愿支付更高的价格。

另外,平时要充实自己的生活,比如通过增加兴趣爱好,来培养精神层面的满足。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这都有助于我们建立自信。

娄方宁

据《生命时报》微信

新闻推荐

英欧领导人通电话 决定就未来关系继续谈判

据新华社伦敦11月7日电(记者王慧慧李骥志)英国首相约翰逊7日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讨论双方以贸易协议为核心的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