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淡定的回家之旅 赏析丁尼生诗作《过沙洲》
阿尔费雷德·丁尼生(1809年-1892年),英国19世纪最受欢迎及最具特色的诗人,是继华兹华斯之后的英国桂冠诗人。
其诗作题材广泛,想象丰富,形式完美,词藻绮丽,音调铿锵。著有《国王的田园诗》,短诗《拍岸曲》和《过沙洲》,其他重要诗作有《尤利西斯》、《伊诺克·阿登》,还曾受老子的启发创作的长诗《先贤》等。代表作品为131首的组诗《悼念》,这是英国文学中最伟大的挽歌之一,也是丁尼生最能经受时间考验的作品。
过沙洲
作者:阿尔费雷德·丁尼生
落日晚星清晰的唤我之声愿我出海远航时,沙洲上没有悲鸣海潮奔腾却又似沉睡不闻涛声,不见浪花来自海洋深处的它哟而今就要再次回家。
薄暮晚钟
而后是黑夜茫茫
愿我登船出航时,
没有告别的悲伤
潮水跨越时空
将带我至远方
我愿越过沙洲
当面拜会领航。
英国伟大的桂冠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于1892年10月6日与世长辞。在他的葬礼上,来宾诵读了《过沙洲》一诗,这是诗人八十岁高龄时所作,是诗人晚年最为得意、也是其最为著名的一首诗。
《过沙洲》仅十六行,共四个诗节。在第一诗节,诗人首先用“落日”“晚星”两个并列写景的名词,勾勒出一幅日暮西山的黄昏图景。此时,有个清晰的声音在呼唤着,显然,那是冥冥之中的“死神”在召唤。但诗人不畏惧,不逃避,不悲伤,他希望他走后他人不要悲伤哭泣。诗人把死亡看做是一次出海航行,是他人生之中的一次经历,而茫茫大海,就是他的航程和目的地。
在第二诗节中,诗人描绘了安谧的夜幕下的大海。此时,白昼喧嚣的大海经过一天的奔腾汹涌,似乎已安静下来,一切都回归平静。海潮来自海洋的深处,大海就是它的家,现在它就要再次回家,而诗人的出海远航也是回家。在诗人笔下,对于死亡,不是恐惧或逃避,更多的是美妙的回家之旅。
第三诗节同第一诗节的意境相同。诗人仍然首先用两个并列写景的名词“薄暮”“晚钟”描绘出一幅美丽的黄昏景象,薄暮与晚钟分别对应第一诗节的落日和晚星,即是第一诗节的发展,同时在时间尺度上更进一步。第四诗节中,诗人再一次写到潮水与大海,表达了潮水带诗人回到大海、诗人拜会领航之意。第四诗节和第二诗节内容接近,但第四诗节并不是第二诗节的简单重复,而是内容上的递进、加强与意义上的升华。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思考及其面对死亡超然、从容、淡定、优雅的态度。
《过沙洲》共四个诗节,每节四行,全部压abab的交叉韵,非常整齐,给人以美的感受。在音长方面,诗人全部选用了长元音和双元音词汇。这些长元音和双元音词汇的使用,使诗歌产生了一种舒缓悠长的旋律,伴随着美妙的视觉和听觉的意象,使整首诗具有了一种唯美的意境。
诗中充满了恰当而富含意味的比喻,沙洲被喻为生与死、尘世与阴世的分界线;落日、晚星、薄暮与晚钟比喻生命的旅程即将到达终点;出海远航是指走向生命的尽头;死亡是一种如落潮回归大海般的回家等,表现了诗人乐观的生死观。
此外,《过沙洲》借丰富的视觉、听觉等意象描绘出了一个宁静超逸的世界。看:夕阳坠落的黄昏时分,晚星已跃上夜空,暮色苍茫中,诗人在宁静的大海边登上船只将要扬帆远航,沙洲上亲友相送,诗人挥手作别。听:悠扬的钟声敲响了,在暮色中荡开。喧嚣的大海现在也不澎湃了,风平浪止,落潮将在平静中悄然回家。诗人感情上的乐观与泰然,与其视听景物描写配合得非常和谐,完美地表达了诗歌的主题。读来如同音乐一般抚慰心灵,让人感觉不到这是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为自己写的告别人世的诗作。诗中借用名词勾勒出的黄昏景物,也体现得空灵与清澈,时空上的大距离交叉使诗歌的意境更为深远,情景交融,美轮美奂。
历年来,《过沙洲》总是被编排在诗人诗集的最后。事实上,这首诗并不是诗人所创作的最后一首诗,但诗人在临终前数日曾嘱咐后人当以此诗殿后。因此,人们总将这首诗收集在诗人所有诗集的最后一首,作为诗人的绝笔之作。《过沙洲》的音韵优美、意象丰富、比喻恰当而富含意味,尤其是这首诗的主题,更是令人叫绝。全诗谈生论死,却全无生死之词,诗中所表达的视死如归、对待死亡坦然而从容的态度,可谓融入了诗人的人生哲理,更是耐人寻味。整首诗的借景抒情、情景的和谐交融与美的意境等无不给读者留下了美的享受,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别具一格,不愧为诗人的压卷之作。
□白艾贤
新闻推荐
新华社伦敦5月15日电(记者桂涛)英国“脱欧”谈判首席代表戴维·弗罗斯特15日说,当日结束的英国与欧盟未来关系第三轮谈判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