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话不离本行” 读《与人类学家同行》■林 颐

四川政协报 2020-03-31 00:43 大字

青年人类学家张经纬的另一重身份,是书评人。张经纬书评的最大特点,就是紧扣人类学专业精深挖掘,可谓“三句话不离本行”。

《与人类学家同行》收录了四十余篇书评,全部都是关于著名人类学家及其代表作品的评鉴。这就形成了互为依靠的双向正循环:一方面,依靠正规的人类学学院教育与专业训练,张经纬可以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对书籍作出可靠的判断;另一方面,有意识、有目的地大量阅读,推动了张经纬知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他还自发进行了多项田野考察,并由与出版社、媒体的密切接触得以获悉国内外人类学出版的最新成果。

这些积极因素融合在张经纬的书评里,透露出自信从容的气质,如对“大腕”的学术生涯了如指掌,对书籍内容的优缺点臧否有度,言必有出处、言必有理由。由于从一开始就定义为“通俗文章”,因此这些书评不玩概念、不说教、不晦涩,力求以平和的语言讲道理。这对于学术圈外的普通读者很友好,起到了推广书籍的良好效果。

马林诺夫斯基是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人类学家。他和另一位英国人类学家一起创立了英国功能学派,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的授业恩师。马林诺夫斯基的第二任妻子在他去世多年之后,将他的早期日记公开出版,其中有许多“吐槽”“毒舌”的语句,与马氏在著作中对原住民所表现的友善态度、所描述相处时的和睦场景大相径庭。此事有损马林诺夫斯基的声望,对其人类学研究带来负面影响。

而张经纬为马氏所作的辩护很有意思。他从马氏日记里整理出了《马林诺夫斯基在南太平洋的书单》。马氏时年三十多岁,在寄居海岛的两年时光里,读了差不多40部长篇小说,成为勃朗特姐妹的拥趸,热爱浪漫抒情诗歌。张经纬笑侃:“康拉德和吉卜林之间,隔着一个大仲马。”丰厚的阅读成果反映出马林诺夫斯基丰富的内心世界,让读者觉得这样一位热爱文学的学术青年其日记存在“出格”之处,其实是很人性的,应当给予理解。

张经纬呈现的“那些年我们追过的人类学家”系列,让大众贴近人类学家的现实生活,也引发人们对人类学这门学科更多的兴趣。其他部分涉及了一些艰深的学术论著,张经纬也尽量做到通俗。为《二人转与萨满研究》所作的评论,起笔讲述春晚舞台上的喜剧表演,引出“二人转”为什么男扮女装、故意扮丑,群众为何喜闻乐见,然后引申至历史典籍里大秧歌、野人舞的记载及其风俗的由来,把“二人转”还原到萨满文化的路径,重新审视萨满文化这一人类古老的精神观念,最后回到表演艺术起源的探讨。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由此变得通俗易懂。

书评人要有学识,才能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搭一座桥梁。张经纬说,书评人还应意识到,任何一篇书评作品都不应是所评书目的附庸,要拥有逻辑,保持判断力,充分理解作品的全部含义,成为一个和作者产生真正交流的平等对话者。萧乾先生认为,“一个理想的书评家要具有足用的知识和品味的背景,对实际生活又怀有莫大兴趣。历史沿革对他不生疏,而拾起每本书来,他仍能持涉猎的好奇心,发现它自身的价值”。人类学是一门与族群历史文化紧密相关的学科。张经纬饱览群书,作品广征博引,论据头头是道,厚实的文化知识积累与所读书籍的主题内容相结合,使得他的书评有着自洽的逻辑与周密的思考。每篇书评都可以独立成文,当作普通随笔也有很强的研读用处。通俗地讲,就是“有干货且有趣”。

《与人类学家同行》呈现出张经纬的阅读成绩,并部分呈现了其学术水准。张经纬近年来将精力转向专著写作,2018年出版了《四夷居中国:东亚大陆人类简史》和《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这些作品也体现了他撰写书评所产生的良性效应。

新闻推荐

英国尝试训练新冠病毒嗅探犬

英国一家慈善机构着手尝试一个筛查新冠病毒的新招:利用人类的好朋友——狗狗的超强嗅觉,在机场等公共场所嗅探识别可能感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