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棵树寻找归宿

泰安日报 2019-12-04 10:26 大字

□山里人 图/文

冬日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下沉式的客厅里,洒在客厅的三尊原木桩上。木桩上摆一本书,是沈从文的《边城》。人坐在棉垫子上,晒着太阳,可以伸开腿放松地将脚搭在木桩上,嗅着木头的味儿,随手去翻捡翠翠和爷爷的故事。

小法说,这木桩与外面当作护栏的树干是院子里的一棵老柳树,夏秋季被那场台风连根掘起,找人弄走还要花八九百块钱,我们就把它锯成了几截,树干作了护栏,人们可以倚靠,靠近树根的几截作了茶桌,还有树根搁在草坪一边,来这里求婚的、开生日晚会的,在上面铺了台布,摆蜡烛、珠宝、蛋糕,也省了桌椅。

还记得那场台风,在城里刮倒了不知多少大树。随后的一个月里,我看见忙坏了的园林工人,在路边、在公园,他们用电锯把合抱粗的法桐、白杨、美人松树干锯了,用挖掘机把根挖了,然后用垃圾车一车车运走了。我不知道昔日一棵棵顶天立地的树,是不是到后来就当了垃圾?

真庆幸,在这山麓小法的民宿里,那棵刮倒的老柳树有了不一样的归宿。它在这间民宿里还可以沐浴阳光,与翠翠和爷爷,与天南地北的来客,在山间演绎一段新的故事。

小法是泰山山麓、麓垚山居的主人。人年轻,有他这个年龄段少有的平和。他在英国求学,学的是建筑设计,后来又去俄罗斯学习。麓垚民宿是他与3个小伙伴一起开的,租的人家的民房,“我们3个朋友,都是土命,在泰山山麓合伙开这家店,所以就叫‘麓垚’,这‘垚’也通‘尧舜’的尧”。

麓垚的设计,用小法的话说,很简单,就是“因地制宜”。在这样的设计理念下,你看到外墙多保留了“干打垒”的石墙,他不会像某些村子“审美错乱”地在石头墙上刷一色的涂料。你看到餐厅的桌椅也多用老房子拆下来的门板,尤其是老榆木的旧门板越用越像“包浆”一样耐看。你看到客房里的家具也多用原木,保持“没有装饰的装饰”。抬头望见房顶黑漆漆的一根根檩条,我说,晚上仰面看,说不定可以悟出书法用笔的道理。他说这些也都是旧村改造拆下来的“垃圾”。

想起木心的一段话来:“有人是纯乎创造艺术的,要他做事,他做了,照样把那件事做成艺术。”麓垚是小法的作品,小法评价有些“虚幻”。我理解他的意思,作为设计作品,有更多的理想化在里面,不以纯赢利为目的。他说,在山脚下另开一家“十一宿”,房间多一些,相对更接地气,盈利点也会多一些。此外,他在另一处山中也开过一家“氧心谷”,又在一处湖滨对一处老村落做了设计。

慢慢地,他的想法就像一棵树的种子随风飘散,遇地生根。

新闻推荐

伦敦发生恐怖袭击事件 造成2死3伤

据新华社伦敦11月29日电(记者张代蕾孙晓玲)英国伦敦警方11月29日晚说,当天下午发生在伦敦桥上的恐怖袭击事件造成2人死亡、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