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定假日相对不算少 为何假期这么“堵”?

澎湃新闻 2019-05-07 17:13 大字

2019年“五一”4天假期,众多景点游客爆满。本是充满希望与期盼的旅程,为何却成为一场“苦旅”?排解拥堵、还假于民、错峰休假、合理安排资源,已是时代新需求。

中国法定假日不算少

直观看,人太多,是假期“拥堵”的主要原因。

据交通运输部统计,2019年五一期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将达到6820万人次。同时,五一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1.95亿人次。如此庞大的群体,积聚在四天内高密度出行,  众多景区和高速公路、铁路拥堵以致限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可是,横向比较即可发现,事实上,中国的法定节假日并不算少。

中国全年法定节假日总共有11天(包括春节、国庆两个假期各3天,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各1天),在全球参与统计的6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并列第33位,处于中等水平,与法国、意大利等国家持平,超过了澳大利亚、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等多个国家。

之所以人们觉得假期太少,一方面,移动互联网使工作与休假的边界模糊化。且不说工作与加班,即便度假也难以与工作隔绝。根据有关数据, 88%的白领都需要在旅行中处理工作。这样一来,休假的体验自然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带薪休假制度明显滞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且不说,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情况参差不齐已是常态,仅从制度层面看,中国5-10天的带薪休假天数与62个国家和地区的平均19天相去甚远,排名倒数第四,约为第一名英国(28天)的三分之一。

更何况,现实中不同行业、岗位的情况大相径庭,休年假时常因工作安排而各有掣肘,一家人想利用年假共同出行也绝非易事。

如此,法定节假日成为家庭出行的首选,自然也就有了拥堵不堪的场景。

与节假日出行体验糟糕、叫苦不迭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假期旅游经济的高歌猛进。

从数据看,假日经济成果斐然。今年五一假日期间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13.7%;实现旅游收入1176.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6.1%。

假日经济“非常态”

火热假日经济的背后是政策导向下的“极化”消费,而非经济常态。毕竟假日经济看似红火,却至少有三重政策为之加持。

其一,为实施惠民举措,也为拉动长假旅游经济,去年国庆节前夕开始,各地景区门票纷纷降价。

全国981个国有景区宣布免费开放或降价措施(免费开放74个,降价907个),其中5A级景区159个,4A级景区534个。降价的907个景区中,降幅超过20%的有491个,降幅超过30%的有214个。当然,虽然部分景区确实存在 “假降价”的套路,但大量降价景区的刺激效应仍不可小视。

其二,节假日高速免费。铁路发送旅客人次固然惊人,可别忘了,高速公路才是交通拥堵的主战场之一。即便在往年拥堵状况警醒下,人们已经有意识选择错峰出行,然而高速免费带来的出行热情仍然不容小觑。五一第一天便有京藏高速拥堵超过10公里。

其三,突然宣布调休4天的五一长假,让大家的出游欲望集中起来——十一黄金周太远,清明节太短,五一正好是出门踏青的好时节。

奈何中国人口总量基数太大,这么多人集中放假,“怎一个堵字了得”。

工业经济时代的套路

更深刻的原因在于,当前中国节假日模式与公众日益增长的休假需求不相符合,基本靠政策决定老百姓假期分配的模式需要改革。

工业经济年代,人们对假期的需求相对而言是单一的,统一的假期已能够满足。然而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好生活”的内涵已从简单的吃饱穿暖发展为更加多元化、个性化、体验化的需求,人的工作方式、休假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

伴随“零工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概念出现,自由职业、跨企业工作等工作方式也逐渐崭露头角,工作与生活边界的模糊化将是大势所趋,因此工作和休假也将在相互交融中从片块状变得更加碎片化。

随着新生代的不断长大,当前“到此一游”的拍照购物式为主的旅游休假模式很快将被颠覆。

休假方式转变

体验经济时代,人们休假的方式将更加注重情感归属、求知、审美与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北京故宫《清明上河图3.0》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正因与这些需求相契合,一经推出就火爆异常。

未来,休假可以是在VR世界中畅游卢浮宫、大英博物馆,近距离欣赏艺术品;也可以是艾欧泽亚超级公园探险,化身幻想世界的大侦探、冒险家;还可以是北宋主题小镇两日游,浸入式体验古代生活……

凡此种种都证明,现行的调休放假模式与当下中国国民经济、生活水平显然已不适配,不仅不能满足人们日趋多元化的休假需求,更是造成了不充分、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不利于旅游经济的长足发展。

休假制度待调整

至此,排解拥堵、还假于民、错峰休假、合理安排资源,已是时代需求。未来调整休假制度或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其一,还假于民,鼓励错峰出行。国家规定少量法定假日,其余由个人自主选择休假,既能解决当前国民休假不平衡的矛盾,又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避免拥堵与无序。

其二,完善带薪休假,弹性作息。信息经济、体验经济时代,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与劳动时间之间早已不能简单画等号,带薪休假制度的完善能予以员工、国民更强的归属感。

未来,随着自由职业者占比进一步提高、跨企业工作者成为主流,工作方式将迎来新一轮变革,开启工作与生活相互交融的时代。届时,现行休假模式也有望再一次被颠覆。

原题为《堵堵堵,度假如渡劫!谁说这糟心的假期只是人多惹的“祸”?》

新闻推荐

电脑键盘每周清理一次

英国《太阳报》报道,化妆刷应该一周一洗,能用专门的清洁液最好,没有的话可以用洗发水替代。运动服每次穿过后用40摄氏度温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