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一点 很可能是件好事

成都商报 2019-01-12 02:12 大字

懒惰,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似乎早已被公认为是种坏习惯。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应该想办法做得更多,更努力地学习、工作,而不是偷懒玩耍。

但其实,懒也有鲜为人知的积极意义:它是效率的催化剂,促使科技进步,不断趋向自动化、智能化。而且,适当“偷懒”还有利于身心健康。

这个周末,让我们忙里偷闲,一起看看这篇“为懒正名”的文章。

想偷懒 就得多动脑筋

懒使科技进步,这句话乍一听似乎有点离谱。不过请仔细想想,我们身边是不是总有一些人看似很闲,却总能把任务完成得很好,让人不得不怀疑他们是不是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悄悄努力?其实原因可能在于他们想偷懒,所以要寻找高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在学习与玩乐之间保持平衡。“懒”推动科技进步也是同样的道理:聪明的懒人们总想着用各种各样的小发明来减轻自己的负担。

据说,有刺铁丝网的发明就是一项“偷懒”的结果,这主要与美国人约瑟夫·格利登当牧羊童的经历有关。他一边牧羊一边看书,因此羊群经常撞倒用木桩和铁丝围成的栅栏,跑到附近田里偷吃庄稼。牧场主对此十分不满,威胁要将他辞退。格利登需要这份工作,但又不愿整天盯着羊。他发现,羊很少跨越长满尖刺的蔷薇丛。于是他把细铁丝剪成5厘米长的小段,将其缠在铁丝栅栏上做成尖刺状。事实证明,这是一项很棒的发明,他再也不用担心会被辞退了,还因此获得了专利。

不过,恐怕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项为了偷懒的小发明日后会被广泛用于军事和防御工程,直至今日仍在使用。有人把这种铁丝网列为“改变世界面貌的七项专利之一”,因为这项技术的创新,带来了制度的创新。它在美国西部边疆开拓过程中,起到了明确产权的作用。通过使用这种带刺的铁丝网,牧场主们能够把自己的牧场和他人的牧场区分开来,并有效阻挡牲畜破坏庄稼。

人类也许是世界上最懒的动物。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人类都试图把工作交给机器,将自己的劳累降到最低。人工智能的出现便是漫长的自动化历史中最有力的证明。“懒”是科技创新的动力,也是科技发展追求的目标。因为想偷懒才更善于寻思各种高效的窍门,而科技的发展也助长了人类的懒。不得不说,人类真是把工作推给机器的高手。

职场需要聪明的懒人

“懒”或许是万物的天性。在一项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发现连我们认为最勤劳的蚂蚁中也有着“懒汉”。研究人员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大部分的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和搬运食物,但有少数蚂蚁会“偷懒”,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

不过有趣的是,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当研究人员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蚁群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食物源转移。

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它们能够观察到组织的薄弱环节,同时不断探索新的食物来源,从而保证群体能够不断得到食物。这种现象被称为“懒蚂蚁效应”,它告诉我们,那些聪明、高效的懒人们远比我们想象得更重要。

许多企业管理者深谙其中的道理。比尔·盖茨就曾说他会选择一个懒惰的人来做一份辛苦的工作,因为懒惰的人会找到更简单、高效的方法。勤劳的员工诚然可贵,但那些具有“懒惰”思维的员工,往往会找到更能节约时间、精力或是资源的方法来完成任务,也是难得的人才。

勤奋的人重视投入,习惯用加法做事,在效率固定的情况下,埋头苦干通过增加投入创造产出;而懒人则重视效率,喜欢用乘法思考,总是寻思着如何减少投入,通过提升效率来创造产出。当然,我们说“懒”具有其积极一面,并不是否定勤奋的意义,而是要学会去做重视效率的人。所以,我们不妨做个聪明的懒人,凡事先思考如何做才更省力、省时间。

生活节奏慢点也无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懒”似乎褪去了原本的狭义概念,成为享受慢生活的代名词。可是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没有资格偷懒。我们急着吃饭、赶路,生怕浪费了时间;我们熬夜学习、工作,生怕落于人后;我们整天刷着手机,生怕错过什么热点新闻,与小伙伴聊不到一起去,却没有耐心去消化一篇文章。我们甚至对这种快节奏生活形成了依赖,就像上瘾一样,沉溺于其中。

研究表明,快节奏的生活不利于身心健康。心理学家罗伯特·莱文博士在一项研究中通过测量人们走路的速度等指标,分析了31个国家的生活节奏。他发现:生活节奏最快的国家,冠心病的发病率也最高。后来,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教授通过简单地测量步行速度來重复这个实验时,也发现快节奏的生活就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人们前进,人的精神状态长期处于一种紧张、亢奋的状态,便容易出现问题。

确实,学习和工作很重要,但它们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不妨试着放慢生活的节奏,享受“懒人”生活,学会在工作与玩乐之间保持平衡。或许首先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减少我们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随着社会的重视,以后的移动端设备可能会有内置的限制,通过允许用户监控在设备和应用上花费的时间,来限制对手机的依赖。

此外,在吃饭、走路等方面放慢速度也是不错的方法。根据一项针对约6万人进行的研究,发现那些吃得慢或者以正常速度进食的人,比狼吞虎咽的人更不容易超重。因为我们的身体反馈机制需要15到20分钟才能告诉我们已经吃饱,所以吃得更慢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让它发挥作用。

忙里偷闲 好处可不少

时间是很宝贵,但是工作时间越长,就意味着做的越多吗?

答案是不一定。实际上,任何生物都必须在能量消耗和摄入之间保持平衡。我们的大脑就像一台机器,如果不加休息地长时间工作,可能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研究人员通过使用软件分析数据表明,最出色的员工往往倾向于在“52+17”模式下工作——52分钟专心于工作,17分钟则用于休息。

此外,一篇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会报》上的研究报告指出:有些物种可能会尽可能地从“偷懒”行为中得到最大的好处,进化过程中,这些物种更有可能存活下来,而那些新陈代谢率较高(即消耗能量多)的物种则可能会灭绝。道理其实很简单,“偷懒”的生物能量维持需求较低,消耗能量少,当然会更容易生存下来。

那么,在休息期间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短暂的睡眠会很有帮助,这有利于调节人体机能,给大脑“充电”,提高工作效率。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午餐之后午休的人,在解答数学题等高智力测试中头脑更灵活,而且一定时间的午睡甚至可能有助于减轻体重。此外,看看轻松愉快的图片或者笑话故事也有助于缓解人的情绪,恢复人体机能。

如此看来,“懒”似乎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的不堪。适当地偷懒,可能更有利于恢复身体机能,从而更高效率地完成任务。(李伊然)

新闻推荐

面对无协议脱欧可能性 英国悬赏吸引卡车测试港口交通承载力

英国议会已确定将于1月15日表决脱欧协议草案。8日,议会下院通过一项财政法修正案,再度向首相特雷莎·梅施压,要求政府避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