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我们仨”的感动

黄河口晚刊 2018-07-27 15:48 大字

尚瑞欣

母亲节的时候,我送给母亲一套价值不菲的护肤品,她一面嚷着贵,一面问道父亲是否羡慕。父亲沉思片刻,严肃道:“我嫉妒。”于是三个人笑成一团,这不禁让我想起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提到的场景“我隔着他的肚皮,也能看到他肚子里翻滚的笑浪”。

之前对于钱老的了解只是局限于《围城》,而对于杨绛先生的了解更只局限于学生时代学过的《老王》。读《我们仨》起初只是被这温馨的名字所吸引,在体验了杨绛先生一家的相聚与离别,家常与里短后,收获的是满满的感动。

但在这满满的感动之前杨绛先生却给了我们苦涩的痛。虚实结合是本书最大的亮点,也许是杨绛先生心疼我们,不让我们体会她那最真实的痛,所以她先描绘了一个梦,一个长达万里艰难的梦。古驿道、客栈,梦里奔波于二者之间,实则是奔波在两个重病的亲人之间。无助、绝望,梦里神秘的电话、黑色的车子,昏暗的色调给梦涂满了离愁别绪。读这一部分,心情是压抑的,尤其是当看到充满欢声笑语的一家人因为疾病相继离散,茫茫天地间,就只剩下先生一人茕茕孑立,踽踽独行时,灰色的梦却给我们一个真实的痛。

“世间好物不坚固,彩云易散琉璃脆。”剥离了苦涩的梦境,接下来便是美好的回忆。回忆从和钱老婚后赴英国求学开始,一直到爱女和丈夫先后离开人世,有着60多年温柔而又欢喜的时光。“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钱钟书虽然“拙手笨脚”、不谙世道,但是先生十分包容,总说“不要紧”,足以见得二人情深义重。后来祖国战乱,因担忧家人,他们匆忙携幼女归国。在风云变幻的时局里,生活愈加艰苦,但三个人相濡以沫,无论是边吃馆子边看戏,还是在寓所附近的各处“探险”,他们总能发现无穷的乐趣,点点滴滴,平凡温暖。基于当时的政治背景,“我们仨”的生活平添许多风雨,但是先生在《我们仨》中句句围绕着丈夫钱钟书和他们的女儿钱媛,只字不谈历史,谈的尽是家庭琐事,语调平淡,神态平和,在不动声色的文字下隐藏着她对丈夫、女儿深沉的爱。

相较于钱老夫妇,钱媛对于我们是陌生的。在《我们仨》中,先生重点描述了她的女儿钱媛。钱媛从小酷爱看书,并且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她的爷爷钱基博甚至向家里人宣称“吾家读书种子,唯健汝一人耳”。钱钟书曾私下对先生认真讲过“假如我们再生一个孩子,说不定比阿圆好,我们就要喜欢那个孩子,那我们怎么会得起阿圆呢。”直到他八十多岁了,还跟女儿钱媛在房间里“捣乱”,玩捉迷藏。先生也说“我们对女儿,实在很佩服”,字里行间,满是一位母亲对女儿的发自内心的骄傲。

虽然我没有先生的文笔,但我同样拥有我的“我们仨”,只叙一件小事,也谈谈我生活里的感动。记得我当初大学毕业后面试,结束后艰难地穿过学校门口家长们的包围圈,远远地看到父亲站在马路对面玩手机,待我走近一看,呵!竟然是在斗地主。不同于父亲对我找到工作的坦然,母亲激动的一宿没睡着觉,打遍了家里所有亲戚的电话,串遍了所有邻居的门,让我恍惚有种自己干了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的错觉。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一九九七年早春,钱媛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钱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先生在92岁高龄回忆起一家三口六十余年的光阴,发出这样凄凉而动容的喟叹。2016年5月25日,杨绛先生永远离去,“我们仨”终于相聚了。

相聚是缘分,离别是命运。生活不会一帆风顺,所以在一起的时光更应该加倍珍惜。

新闻推荐

浴袍女子跑出酒店怎么回事?为什么浴袍女子跑出酒店?

穿浴袍女子跑出五星酒店脖子上竟全是血7月23日,英国曼彻斯特希尔顿酒店门前发生惊悚一幕:一名身穿浴袍的20岁女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