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寻找春柳社》: 迷失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市场星报 2017-12-09 01:04 大字

舞台与观众席上灯火通明,一个夹着公文包风尘仆仆的人手持话筒,在台下跟观众们说,今天要排一个话剧,他是监督,可是这个戏排不下去了,因为没有导演。台上几个年轻人手上拿着书本,走来走去。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观众席上方的灯光还没有关闭,而这场话剧已经不知不觉地开始了。

这是一个戏中戏。戏中的排戏的缘由为了纪念中国话剧诞辰百年,一个学生剧社想恢复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当年排练中国第一部话剧《黑奴吁天录》的情景。对于历史的还原,尤其是再现李叔同、欧阳予倩、曾孝谷等一代中国话剧的开拓者当年的风貌,是让观众们期待和兴奋的事情。但是,这是一个冒险的行为,因为大师们的卓著成就、显赫身份,当年的情景在历史的迷雾中已经越来越富有崇高的意义,要想给观众一个满意的想象和再现,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戏中为了排演《黑奴吁天录》这个戏,请了三个导演,他们分别都对“戏剧的灵魂究竟是什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贯彻到排练中去。赵导演是个老导演,代表着某种传统,他认为,戏剧的灵魂是真实;钱导演是个年轻人,前卫、新潮,主张“玩戏剧”,认为戏剧的灵魂是情趣;孙导演像个演说家,年富力强,信心十足,认为戏剧的灵魂是品位。

于是他们所要再现的场面便大相径庭。坚持传统的赵导演努力要恢复当年的原貌,要学生们进入规定情境,但是身处当代环境的大学生们,仅凭从教科书上得来的一点关于历史人物的知识,已经很难设身处地地重现历史的原貌。赵导演扔下了“中国的话剧不能玩也玩不起”这一句愤激之语,离开了舞台。认为话剧就是玩玩的钱导演将现场的气氛带到了一个高潮,但是似乎要让观众们遗忘这是在“寻找春柳社”,严重偏离历史事实。最后戏因为钱导演的忙碌而不了了之。而从英国留学归来的博士孙导演,除了会搬弄一点教条,唱一些冠冕堂皇却空洞无物的高调以外,根本没有能力去排这个戏,最后因为要赶着去录一个电视节目而匆忙收场。话剧很巧妙地讽刺了那些只做空头文章,招摇撞骗,浮躁媚俗的导演和学者。最后,学生们自己摸索着去再现当年的情景,比起任何一个导演的指导效果都要好。

应该说,这是一个剧场效果非常好的戏,观众和演员实现了充分的互动。重复、戏仿和拼贴的艺术手法也是当代戏剧和影视剧中常用甚至被滥用的方法,它们所产生的娱乐效果,一次次赢得了观众的喝彩。时空的交错,让这个本来具有历史含量的戏更加现代化。

《寻找春柳社》暴露了当代戏剧创作者的诸多症候,他们既想坚持戏剧的高雅品位,又受到当代娱乐浪潮的巨大冲击而不甘寂寞;他们既要站在理论的制高点上提升话剧的品格,又要俯身迎合观众,博得观众的欢笑和掌声;他们既想赢得话剧在历史上曾经的高度,却又心气浮躁,为话剧而话剧,与历史、现实都严重脱节。如何不被历史的光环所迷惑,不被喧嚣浮华的娱乐文化裹挟,创造真正经得起推敲的属于新时代的文艺作品,是我们创作者需要面对的问题。

新闻推荐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罕见发声:欲逆转“脱欧”决定推动二次公投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东方IC资料在英国与欧盟“脱欧”谈判进入关键期之际,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罕见地公开发声,证实自己正在努力逆转英国的“脱欧”决定。他表示,“脱欧派”当时提出的一些说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