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还是读点书好

铜都晨刊 2017-08-16 10:18 大字

■吕雪萱

四月二十三日是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及赛万提斯的逝世纪念日,因此一九九六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定这一天为“世界书香日”。

因为,根据统计,父母若每晚在孩子睡觉前,为他们朗读一段故事,孩子能养成一生的读书习惯,亲子关系特别良好,也将因此建立亲密的共同回忆。所以有识之士说求学的少年,不能等到教育体制完美了再求学,唯一的办法是多读书,读好书,丰富与充实自己。

读书的好处是说不尽的。

钱琦说:“独有书,可以医胸中俗气。”陆游示儿诗说:“读书习气扫未尽,灯前简牍纷朱黄,吾儿从旁论治乱,每使老子喜欲狂,不须饮酒径自醉,取书相和生琅琅。”他还说:“愁极不成寐,起开窗下书,似囚逢纵释,如痒得爬梳。”同是宋朝的许裴说:“余少安余贫,壮乐于贫,老忘余贫,人不鄙夷余之贫,鬼不揶揄余之贫,书之赐也。”尤袤说:“读书可以四当: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蒲松龄则说:“生平喜摊书,垂老如昔狂,日中就南牖,日斜就西窗。”清万贞漪更说:“吾存宁可食无肉,吾亡宁可发吾椁,子子孙孙永勿鬻,熟此自可供饘粥。”石天寒则说:“言易招尤,对朋友少说几句;书能益智,劝儿孙多读数行。”王安石说:“物变有万殊,心思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黄庭坚则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言语无味。”朱熹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山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代的刘真说:“读书可以变化一个人的气质,涤尽一个人的俗虑,升华一个人的尘思。”台积电的张忠谋也说:“有当读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必当备以资查考之书,学习生涯,有如可带走的盛宴,他一定会一生跟着你。”

书读多了,就会把内心的感想写下来,犹如山谷里的水积多了,泉水自然的涌出来一样。持之以恒,不断累积,逐渐酝酿成熟,正是达致任何目标,拥有成果不可或缺的基本因素。所以,努力读书或为书饿肚子的例子太多了。像苏曼殊和陈独秀、章士钊三人结成好友,曾共租一屋。有一次面临断炊,三人找出自己较值钱的衣物,由苏曼殊拿去典当,要换钱买米买菜。谁知等了半天,苏曼殊回来了,手上没有米、菜,只有几本书。原来他把钱拿去买书了。

陆游爱书到如下的地步:石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有人说:“工作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家里空间再窄也要藏书,朋友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可惜的是国人买书、读书的习惯似乎没有养成。根据文化部的统计,国人平均每人每年只读两本书,跟其他国家比较是:德国七成民众爱阅读,有三成民众每天都要阅读。法国每人每年平均读九十本书。

读书人口这么少,大概和张继高先生所指的九种人不读书有关。张继高先生指出不读书的,是下列几种人:居高位揽大权的,自觉有钱的,名气声势大过实质的,红袍学者专家,丰艳仕女,媒体宠儿,不细读报刊的,不求甚解智能漠然的,以及没有读书朋友的。

还是读点书好。

新闻推荐

英国: 2英镑或让你变身豪宅主人

英国布里斯托尔附近有一处乡间豪宅。它建于1829年,有4间卧室、3间浴室、2个客厅和一些附属建筑。现在,你只要花2英镑(约合17.3元人民币)买张抽奖券,就可能成为这处房屋的主人。英国《每日邮报》13日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