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万古江河》有感

川江都市报 2018-01-29 18:38 大字

梁启超先生在1925年写过《中国史叙论》,把中国史划分为中国的中国、亚洲的中国以及世界的中国三段时期。梁启超说,中原的中国经过秦汉一统,成为中国的中国;中国的中国经由与印度、日本等接触,成为亚洲的中国;近世以来,中国进入世界舞台,与欧美竞争,而成为世界的中国。

《万古江河》是一部简明清晰的中国通史,初版于2006年。它所激起的涟漪,呈现一种绵延波荡的趋势。借重版之际,重温这一著作,是有必要的。

中国历史如此悠久,如何梳理?该书的副标题为“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许倬云抓住了几次大的转折,以“文化交流”为核心,重点探讨“中国”之形成。全书分为八章,从目录看关键词:1—3章是“中国的中国”;4—5章是“东亚的中国”;6—8章是“进入世界体系的中国”。它们分别对应中国历史上的几个时期。

第一,上古时代——公元2世纪。在新石器文化基础上涌现的殷商文明,形成“群”的共同意识,表现为视别的群体为外人或敌对团体。周人伐商成功,以“天命”为己任,以“封建”构造秩序。春秋战国,列国交伐。华夏文化圈不断向外扩大,各国的政治体制也进一步脱离亲属血缘的桎梏,走向以王权与官僚组织为基本形态的新国家。至公元2世纪,也就是东汉末年,以忠孝节义等儒家理论所铸造的古代社会秩序完成。

第二,公元2世纪——15世纪。东汉崩解之后,外族入侵造成南北对峙;另一方面,佛教传入中国,与儒家理念由激荡而至交汇,道家思想亦容纳其中,构建三教融合的新的中国思想体系。至有宋一代,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界定了以伦理、道德观念为标准的更加稳定的社会秩序。直至明末,一直支配中国人的行为与思想。这个时期,中原与边疆少数民族经历了多次裂解与重构,外来文化的挑战与冲突,大多被吸收或消弭于无形。

第三,15世纪——19世纪中叶,以及随之而至的“百年蹒跚”。从世界史的角度看,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代表了新的序幕拉开。但此时的明清王朝实施海禁与闭关政策,仍以“朝贡”与“抚夷”的观念对待域外种族。固有的社会伦理道德,无法翻旧更新顺应时代变化,原有的“中央之国”的自我投射,暴露其虚弱而不能适应的缺陷,以至于在进入多国多文化的世界体系时,显得张皇失措。

古代部分的论述,许倬云主要依靠考古材料,最重要的源头来自考古学家苏秉琦的“满天星斗”学说。传统的中国文明起源地,通常以仰韶文化为中心。苏秉琦说,仰韶文化诚然重要,但“一枝花”代表不了“满园春”,“星星火”比不得“满天星”。苏秉琦在1994年写作《国家起源与民族文化传统(提纲)》,提出古代文化区系、条、块的观念。许倬云认同苏秉琦的观点,并据此延展探讨黄河流域的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战国时代南北文化的差异的逐渐泯灭,为秦汉一统奠定了基础。

中世与近世部分,许倬云主要运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梁启超先生在1925年写过《中国史叙论》,把中国史划分为中国的中国、亚洲的中国以及世界的中国三段时期。梁启超说,中原的中国经过秦汉一统,成为中国的中国;中国的中国经由与印度、日本等接触,成为亚洲的中国;近世以来,中国进入世界舞台,与欧美竞争,而成为世界的中国。梁启超此说,显然是许倬云这部《万古江河》的骨架。许倬云大加发挥,写就成书,并且做了罗马与长安、中亚文明、印度文化圈、东亚经济圈等多种比较。这些不同文化在边缘上犬牙交错、彼此进退,以“接触—冲突—交流—适应—融合”的模式,构成了亚欧大陆数千年历史跌宕起伏的各种剧情。

新闻推荐

印度电影再赚中国观众眼泪

阿米尔·汗主演的印度电影《神秘巨星》上周公映以来,迅速实现单日票房六连冠,目前总票房累计3亿。虽然没有《摔跤吧!爸爸》来得惊艳,但阿米尔·汗的这部新作还是赚足了中国观众的眼泪,也再次在中国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