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拐角

兰州晚报 2018-08-06 00:00 大字

如今回想起来,感觉好像一些(国外)小说里的人物,在一个命运的拐角,忽然被一股奇特、隐秘的力量左右着,莫名其妙、跌跌撞撞地来到一个陌生之地,开始了未知的生活。多年之后,我想起那年知心友人、提琴少年吕鸽的雨夜造访,就像是突然间打开了一本书。有一回意大利作家柯与法国电影学院创始人、著名编剧卡里埃尔在谈天说地,聊到书时这么说:

一本书就是一个伟大的拐角,

从这个拐角出发可以观察一切,讲述一切,甚至决定一切。

书是起点也是终点。书是世界的戏剧!

当然那个时候,我并不很明确“书”有这样的功效。不过仿佛天注定般,不同的时刻,我总是会被书以及相关的一切所牵引着。岂料通过文学:几行诗歌、一篇小说、一些剧本里的对话,不知不觉中就平复了心里的躁动,使得恼人的激情得以梳理、排解,从而引向自己走向另一个境地,那里没有忽上忽下的高潮,但充盈着永不消逝的满足感。

不知何故,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时总是会让我获得更多的惊喜,激发出不一样的想象。我忘记了与《世界文学》最初相遇的具体日期。应该是初到北京的那段时光。我在一家专卖旧书的书店,在一个个书架前徘徊,漫不经心地抽出一本泛黄老旧的《世界文学》。

一口气读完,没过瘾,又读了一遍,还意犹未尽,再读了一遍。这则短篇小说叫《梦游症患者》,作者阿尔贝托·莫拉维亚,意大利人,之前我从未听说过他。通读三遍之后,我依旧沉醉其中,不想走出来,仿佛也成了一个“梦游症患者”,然而文字赋予的感受却真切无比,第一次感觉到做梦者也可以是清醒的!至此之后,但凡逛书店看到有《世界文学》我都会毫不犹豫地买下,多年来收集的《世界文学》虽然泛黄陈旧,属于遥远的年代,但翻阅它,里面的内容、调性、思想、艺术、哲思……所有一切没有过时,历久弥新。书的曼妙和好处是它会自动繁殖,一本书生出另一本书,一个作者引出另一个作者,没有穷尽。

我想到那些挚爱的音乐人、歌手、作曲家,如安东尼奥·斯诺、伊夫·蒙当、芭芭拉、布莉姬·芳提、叶莲娜·弗罗洛娃、莱昂纳德·科恩、米加艾尔·塔利维尔吉耶夫,还有前几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鲍勃·迪伦,他们一个比一个接近文学——世界文学。他们的气质、歌唱,无不透露出诗歌的魅力、文学的涵养。

我时常觉得幸运,在年轻时代遇到了“世界文学”,通过它开启了另一种想象,打开了别样的空间。可是对于我来讲,却是文学、诗歌引发了我旋律的走向和节奏的变化,尤其是当我走进“世界文学”时,一句诗歌里的隐喻,一个短篇里的奇异幻想,甚至一个作者他文笔之外的暗示,都会使我找到不同的节奏和调性。我想到一个写作者,他积累许久,但当他投入写作的时候,心里又并不是十分清楚将要写下什么,可他心里有一股强烈的表达欲望带动手中的笔。而后,他停歇片刻,揉了揉眼睛,蓦然发现他已经站在那个文学的拐角。钟立风

新闻推荐

火星首次发现液态地下湖大约20公里宽 温度约为零下68摄氏度

意大利科学家公布的火星地下湖照片综合新华社、《环球时报》报道美国《科学》杂志25日发表的研究显示,火星南极冰盖表面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