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把咖啡馆搬进办公室,领英在想什么?
记者 | 梁晶晶
编辑 |
这间企业咖啡馆“前门”坐落于北京东三环嘉铭中心写字楼一楼,刚刚开张不到两个月,它保留了蓝白两色的企业经典标志,参考旧金山总部办公室的设计风格,同时在窗户贴纸和餐桌装饰中加入了中国本土元素。
张敏瑞依然记得,五年前还在共享办公室办公的原始状态,她们不得不为所有琐碎的办公奔忙,有时候还要跑遍大半个北京城。
“行政工作最开始是新加坡的同事在负责,她在办公室开业第一天从新加坡飞过来帮我们准备,当时没有任何供应商,一切都是自己来,连文件夹都要去三里屯超市采购。” 张敏瑞是2014年领英入华后招进来的第一批老员工,常常不由得感叹“公司的环境真的每一天都有进步。”
最热闹的时候还是下午1点到5点这一段时间,同事们结伴下楼,到前门吃饭或喝点咖啡,成了上班放松解压的方式。大部分人最直接的感受还是方便,张敏瑞觉得有一个随时可以使用的空间,经理们不用为找培训的活动场地而烦恼了。
包括她在内,公司里的员工已经很少光顾外卖和减少了外带咖啡的频率。他们看到了翻新的空间,也看到了公司态度和个人存在感。
当下,职场人逐渐建立了一种共识——不必说健身房、现磨咖啡和早午餐是如今企业招聘信息中的福利标配,他们认为“喝一杯咖啡”的意义远远超过品尝饮料的本身。如果说把咖啡机搬进公司,是想喝杯咖啡;那么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办属于自己的咖啡馆,公司到底是怎么想的?
办公场所的中立地带
经过一楼拐角,一扇材质特殊的落地玻璃窗把空间内部与外界隔离开来。与其他咖啡馆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介于商务和休闲之间,开放和隐私之间,成为领英人的另一个容身和聚会之处。
今年10月,咖啡馆装修完不久,总能看到领英人在这里出出入入,有时候带着一台笔记本电脑,有时候穿着一身运动服。橱窗里供应甘蓝凯撒沙拉,蔬菜水果和甜品,还有好几种饮品。每次饭后,他们顺便还可以留下来闲聊一会儿,到下午的时候开个非正式的内部小组会议。
某种程度上来说,出现在办公场所里的中立地带,也被视为职场人的风向标。领英的一份报告发现,比起更加优越的薪资和头衔,美国职场人更在意的是工作环境。有七成美国职场人会因为难以忍受糟糕的工作环境而选择放弃这份工作。最打动人的是工作福利,将近五成人愿意为此在这家公司工作五年以上。
领英告诉界面新闻,“Cafe的升级设计和我们的北京办公室,与领英的全球设计标准保持一致,同时也坚持了独特性与对中国设计思维的尊重。”
最初的空间设计上,这家全球化公司希望营造一种开放合作、灵活的氛围,为不同部门员工创造出灵感碰撞的机会。11层和21层的员工可以在这里会面,彼此之间形成更紧密的联结。他们不一定都是氛围至上的拥趸者,也会为工作环境感到舒适和兴奋——整洁的环境、充足的光线、舒适的座椅,室内装饰和瓷砖采用了明亮的红色和橙色,天然石材台面和板条白色橡木天花板突出了敞亮的特点。
领英的行政团队很清楚背后付出的所有努力和每一个细节的敲定,前门承载了一个专业团队的贡献和一群领英人的期待。五个月的时间里,全球行政团队和本土团队沟通配合,经过了初稿、多次修改到定稿,前者提出升级北京办公场地的想法,后者负责北京咖啡馆落地的日常经营和管理。
从0到1,从设计阶段到最终使用投入,办起一家企业咖啡馆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北京团队共3名管理人员,他们的工作繁杂琐碎,包括关注员工的餐饮意见并更新菜单、保持与总部的标准、负责布置节日的活动场地,还有对外与物业建筑公司、食品供应商沟通细节方方面面。
很快,这间企业咖啡馆的点点滴滴融入到所有领英人之中。透过那扇透明的橱窗,你看到菜品从单调变得丰富,纯肉类的分量适当,逐步加入了少油、蔬菜类菜品,还能看到中式早餐和轻食套餐。
更重要的是,一来一往的互动和调整更新,让公司与个人之间的距离被无形拉近了。“行政管理其实特别琐碎,尤其是餐饮的部分,众口难调,就得仔细观察”,管理人员对北京办公室员工的喜爱了然于心,这就要求非常强大的记忆力和观察力,比如“海鲜类、绿叶菜类运输过来口感会有变化,甜品种类太单一了,中式汤更受欢迎,冬天需要增加粥品等等”。
野心不止于此
众所周知,咖啡馆办公的习惯此前早就在星巴克的“第三空间”之中培养出来。领英不仅想建造一个公司食堂,而是希望通过空间满足工作、拓展人脉、社交和用餐的多种功能需求。
就在咖啡馆刚刚起步的两个月里,无论是口味、数量还是种类等多个方面,北京办公室员工对办公环境的满意度有了显著提高。管理人员很清楚自己的长期使命,“如果一成不变的话,总有一天,再好吃的饭都会觉得不新鲜。要多做点有特色的活动,让大家感到有意思。”要努力让员工保持新鲜感和连接感。
在北京寒冷的冬天里,他们在前门度过了好多个上班日。曾经很多人在自己的工位上一坐就是一天,现在每天有40多个人带着笔记本电脑来这里来办公,把同事约到气氛轻松的一楼,美味的咖啡、无限制地续杯和便捷的无线网络,还有开放设计为头脑风暴激发出更多灵感,简直太方便了。
联合办公、灵活办公还有弹性工作制度就是在职场人崇尚自由和强调体验的情况下诞生的。尤其是职场主力军的人Z世代(泛指出生在1995年到2005年前后的人群)追求个性。根据领英《2019年全球人才趋势报告》的数据,72%的人想要灵活选择工作场所,习惯并乐于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自2016年以来,78%的工作岗位增加中提到了“工作场所灵活性”。
咖啡馆复杂的设计过程中,灵活性从始至终都被视为最重要的因素。从咖啡馆变成各种公司内部活动或会议的场地,最多只要半个小时。
此前设计团队已经为空间的灵活转变做出了充分准备,小到桌椅的设计,大到空间整体的氛围。北京的管理人员特别有感触,一切工作都比想象中更加方便、省力。他们每次把餐桌推到某个角落处,脚轮在地面摩擦几乎不会爆发出很大的声音,餐椅本身的折叠设计而且轻巧,摆放起来同样轻松。
9月24日,周二的下午两点,前门宛如健身现场,三台划船机放在了空间的中心位置,健身教练站在LED大屏幕前,下面坐着的领英人跟着指示做动作,放平双脚、挺直背,寻找办公室的最佳坐姿,人群之中还捕捉到了领英中国总裁陆坚的身影。这是以运动为主题的自我“充电日”,经领英定义为每月一次的InDay(即投资日InVestment Day)。
比起参与者,曾经身为文化活动负责人的小赞有一种更加特殊的感情。她主动提出负责Family InDay,带领同事父母参观公司,试图打穿两代人之间的隔阂之墙。回忆起那些日子,除了连续一星期的失眠体验,温馨和谐的场面至今为止也还让性格内敛的她非常感动和珍惜。
当咖啡馆实现场景转换,本土连接全球,每个人就在一场场内部交流和培训中成长。技术团队的王伦和袁印一直向往多元交流和前沿技术,没想到总部的基础架构团队在10月份空降北京,他们心中的偶像带着最新更新的Web端工具,站在咖啡馆的大屏幕前讲解。“相当于我们有一个机会从原始团队获得第一手的教程,大家都非常珍惜。”学习机会为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人才本质的回归
本质上来说,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工作场所上发力,试图利用空间设计来激励员工,以此来提高竞争力。很多像张瑞敏这样的人也很愿意买账,“领英的‘将人才置于首位(Talent First)’并不是在口头上说说,而是展现在了实际行动,给人才投资,给文化投资,让每个人在工作时间开开心心地在公司工作。
很显然,作为全球领先的职场社交平台,领英比大部分公司更知道如何抚慰人心、强化工作热情和留住员工的心。于是当面对人才投资和成本回报的较量时,它选择把眼光放得很长远。
“这种投入的ROI难以直接衡量,很难说短期产生效果,比如让公司人员变动保持稳定,减少离职率。实际上这是一种长期的投资,是公司一直坚持的企业文化与理念。”张敏瑞没有忽视这一点。
不太认同雇主和员工之间功利的投资关系,领英多了一份温度和时代感。“我觉得这不一定是投资,而是大家把未来绑定在一起,更像是我们一起在一条船上,公司和员工实际上是绑定在一起的。” 领英人力资源负责人张竞义告诉界面新闻,要溯源到人的身上,“HR更多是看怎么能回到人这个原点来去运营和考虑,而不是单纯从成本或者结构考虑。”
简单来说,一方面紧跟人力资源前沿趋势非常重要,领英人力资源的数据化呈现为办公无纸化、Online 、On Cloud还有后台HR管理和系统能力,另一方面,他们相信数据不能完全取代真实的人,“更关注员工一线反馈”,最终设计出全面的、满足多元要求的福利制度。
在如今跳槽频繁的社会环境下,雇主与员工之间的传统关系不再像过去那么稳定。如果看到那个咖啡馆就能想到领英,把员工、他们的工作以及企业联系起来,是张竞义所理解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
出于对企业咖啡馆的投入成本和使用率的考虑,也有一些企业迟迟没有落实这个遥远的想法。关于如何改善员工的工作体验,作为一家人力资源领域的头部公司,领英充分展现出了它的长期观察和优势,在员工入职后的每个Special Moment(特殊时刻),包括生日、试用期结束、有孩子还有结婚等,经理或部门同事准备的一句夸奖、一张小卡片和小礼物。这些都是公司的在场证明。
这种围绕企业咖啡馆的办公场所更新,就这么悄悄改变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变成彼此关系的粘合剂。人情味和细节让张竞义认准了这家公司。她时常想起,“我接到Offer但还没入职领英之前,我的老板给我送了一束花,然后过了不到两星期又发给我一个视频,那个视频拍下了即将与我一起工作的团队同事、我的同行们向我说的话”。
新闻推荐
□亦舒新加坡电台有一个可爱的节目,叫《这不是理由》。真的,女孩子说:我不能赴你的约会,因为妈妈不准我晚归。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