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读乌克兰2000年 深度了解“欧洲之门”

华西都市报 2022-03-04 04:54 大字

《欧洲之门》

当下最牵动全球民众心弦的,莫过于乌克兰局势了。乌克兰危机的起因是什么?俄乌冲突症结何在?哈佛大学乌克兰研究院院长、学者浦洛基向历史求答案,写了一部从希罗多德时代直至今日的乌克兰通史《欧洲之门:乌克兰2000年史》,帮助我们厘清两千年以来塑造东欧的复杂力量,为观察和判断俄乌冲突提供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视角,也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当前冲突与动荡局势的由来。

乌克兰经历了怎样的2000年?

在浦洛基看来,要理解当今乌克兰局势及其对世界的冲击,就需要对这些问题的根源进行考察,也就是从乌克兰边境身份、民族身份的起源和发展开始考察。虽然一时一地的政治过程很重要,但地理、生态和文化是更持久的因素,长期而言有更大的影响。正是通过从希罗多德时代至今的长时段考察,浦洛基回溯了定居人口与游牧人口的相遇,以及存续至今的欧洲东西部政治文化差异。

乌克兰,地处欧亚大草原西缘文明的断层线上,诞生于东方和西方相遇之处,许多个世纪以来都是通往欧洲的门户,有“欧洲之门”之称。当战争和冲突到来,关闭的欧洲之门会成为阻挡东来或西来侵略者的屏障,而当欧洲之门开启,乌克兰就成为连接欧洲与亚洲、东方与西方的枢纽。

从希罗多德时代开始,乌克兰大地见证了两千年来帝国的起起落落,经历了世界秩序的多次变更。定居和游牧、东正教与天主教……不同的文明在此接触,塑造出乌克兰独特的边境身份。它是欧洲的面包篮,也一度成为杀戮的战场。从罗马帝国到奥斯曼帝国,从哈布斯堡王朝到罗曼诺夫王朝,甚至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每个帝国都索求乌克兰的土地与财富,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向历史寻求对当下的洞见

浦洛基身为哈佛大学乌克兰研究院院长,在欧洲、北美治学数十年,深耕东欧政治、思想、国际关系史,曾获众多学术与写作奖项。他生于俄罗斯,成长于乌克兰,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的时候,他就在500公里外的大学教书。无论是从个人经历还是从学术高度看,浦洛基都极有资格书写这样一部通史。

今日,乌克兰大地再次动荡的时候,他向历史寻求对当下的洞见,以史学家的缜密和慎重,写下故国两千年的历史。

浦洛基采用着眼当下的明晰写法,使《欧洲之门》成为学者、决策者、大众理解冲突、做出决策的重要参考。这部乌克兰通史被《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称之为“了解今日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不可少读物”。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新闻推荐

俄国防部公布俄乌军队伤亡数据

根据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2日晚间发布的通报,在此次特别军事行动中,俄军已有498人阵亡,乌克兰军队阵亡人数超过287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