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应该期待一个怎样的2022年
刚刚过去的2021年,对全世界来说,是复杂错乱、起伏跌宕的一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当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时,历史成为我们年度复盘可以选定的参照坐标。透过2021年的一些国际大事件“周年”节点,我们或许可以由远及近找寻到历史的现实回响。
冷战结束30年
世界更团结了吗?
1991年12月25日深夜,苏联国旗在克里姆林宫缓缓降下,围绕意识形态较量、持续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冷战也宣告终结。
可是,“新冷战”正逐步成为当前国际政治生活中的流行词。美国作为曾经的冷战赢家,近年来战略焦虑不断加剧,正试图将中美关系推向所谓“新冷战”。去年以来,美国一边操办所谓“民主峰会”,将世界再次划分为两大阵营。一边拼凑“小圈子”,试图用冷战时期的做法维护西方的主导权。美国拉一派打一派的背后,“冷战式”集团政治再次浮现。
“9·11”事件20年
全球更安全了吗?
20年过去了,纽约世贸双子塔的恐怖烈焰仿佛仍在眼前。
美国和世界的历史走向,很大程度上在当年飞机撞向世贸双子塔的那一刻发生了改变。“反恐”成了美国政府的第一优先事项,带动国家战略转向,发动了所谓 “全球反恐战争”,阿富汗、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国接连陷入战火之中,近百万人死亡、数千万人流离失所。去年8月,美国出于转向大国竞争的战略撤出阿富汗,塔利班宣布成立“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 《华盛顿邮报》社论指出,“不可否认,美国过去20年在战略、战术和道义上都走入了错误的方向”。
福岛核事故10年核阴云离人类更远了吗?
与恐怖主义紧密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核”。
如今,公众层面谈“核”色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冷战时期,美苏阵营均大力发展核军备,出于“核讹诈”等政治目的需要,媒体大幅报道核能的破坏力和核污染的长期影响。与“核”有关的安全性问题在2021年引发广泛讨论,还因为另一个穿越历史隧道的现实事件:10年前的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突发9.0级的地震,同时引发日本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啸,海啸冲毁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防洪堤,核电站1至3号机组堆芯熔毁,放射性物质泄漏,福岛核废水由此成为全球隐患。
“阿拉伯之春”10年中东的“春天”来临了吗?
2010年岁尾,突尼斯青年小贩布瓦吉吉的自焚,点燃了“阿拉伯之春”。阿拉伯世界从此埋下了“颜色革命”的恶种,陷入经济停滞、社会动荡、战火频仍、民生凋敝和人道危机加剧的阴霾之中。
2021年,美国 “甩包袱”似地结束反恐战争。同时,伊拉克主办巴格达合作与伙伴关系会议,显示“中东和解”;年末,阿联酋国家安全顾问塔农罕见地访问伊朗,以色列总理建国73年来首次正式访问阿联酋。中东新一轮战略格局 “洗牌”似乎正在酝酿之中。
历史未完待续
2022年会如何?
对于很多西方国家来说,2021年是一个值得反思的年份。不仅因为所谓的历史“周期”说法,也因为很多国家在2021年有了重新开始的契机,但却未现可以乐观的征兆。
因此,“东升西降”趋势在年底再次被提及。近日发布的 《国际形势黄皮书: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22)》指出,国际格局继续保持东升西降之势,中国有效应对大国博弈、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与意愿持续增加。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2年新年致辞中表示,人们应该致力于让2022年成为“复苏之年”。需要重振对话、妥协与和解的精神。
从历史走来,于抉择之处,一种不确定的信任和希望,不可或缺。 马子倩
新闻推荐
新华社努尔苏丹1月13日电(记者张继业)集体安全条约组织(集安组织)秘书长扎斯13日在阿拉木图市宣布,集安组织维和部队从即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