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格言十则

济宁日报 2022-01-12 07:34 大字

荆培运满涛

儒家学说,不是由一两篇文章系统表述的,而是像金矿一样蕴藏在诸多经典中。正因为这一点,孟子、荀子、朱熹、王阳明等,都试图加以系统化,但未成功。因为他们既没有正确的理论方法,也没有精确严密的书面语言可资利用——“之乎者也”的古代汉语,极大地限制了科学的理论表达。

现在情况不同了:我们既拥有唯物辩证法,又拥有精确严密的现代汉语,还有着更加丰富的社会实践,已经可以系统准确地阐释儒家经典的义理,尤其是它的格言,深刻认识儒家思想的高度,消除“言必称希腊”的民族虚无主义弊端,确立文化自信。下面是对十句儒家格言的重新解析:

一、“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篇》)

——中庸作为一项原则,就是最高的了啊。

中庸,亦即平衡与适度的原则,是统摄儒家学说的哲学原理。《尚书》“允执厥中”,《易经》“亢龙有悔”“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论语》“过犹不及”,《孟子》“不为已甚”等等,都是这个意思,它是朴素的、中国式的辩证法。

二、“民之所以生者,礼为大。” (《孔子家语·问礼》)

——人之所以能像人那样活着,关键在于“礼”强化了它的伦理道德(社会性),抑制了它的私欲(动物性),兼顾二者达到了某种平衡。

正如《孔子家语·论礼》提出的,“夫礼,所以制中也”;“礼者,理也”……广义的礼就是协调关系寻求平衡(的工具),狭义的礼就是“仪”。

三、“仁者,人也。”(《礼记·中庸》)

——仁,就是把人当作人。

《论语·颜渊篇》:“克己复礼为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可见,仁,就是克制私欲依礼行事,就是爱人、把人当作人,换位思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西方谚语所谓“活着,也让他人活下去”。但是,奥斯维辛集中营屠杀犹太人、美国警察跪杀弗洛伊德,关键就是它们不把人当人。

四、“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篇》)

——君子看待事物,没有先验的行或不行,要站在道义一边——与真理同在。

《孔子家语·哀公问政》指出:“义者,宜也。”义,就是适宜、正确(的道义或原则)。在道义面前,人们是平等的:“当仁,不让于师。”这也就是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意思。

五、“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象》)

——自然法则是刚性的,所以君子自强不息以免遭淘汰。

很多人都知道达尔文的名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却不知道早在两千多年之前,儒家就已经这样强调了。

六、“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篇》)

——礼的功能,以协调最为可贵。

《孔子家语·论礼》提出的“夫礼,所以制中”,也就是协调平衡的意思。后世将“和为贵”的“和”理解成“和谐”,仍在其原意范畴之内;将“和”理解成“和平”,则是进一步的延伸。

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篇》)

——君臣父子,各居其位,各享其权,各尽其责。

这句话,非常有名,但一直得不到正确的解释。很多人以为它是“阶层说”和“特权说”,其实它是严格的“职责说”,是儒家思想的本质要求。在君臣父子序列中,君必须首先正身率下,“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北美独立宣言》中,华盛顿杰佛逊们指出:既然英君不尽其职责,来保护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安全,那么殖民地人民也就理所当然地推翻他的统治。——这就是“君君臣臣”的另一种版本。儒家思想的高度,远远超出那些数典忘祖崇洋媚外者的想象。

八、“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民众,能够叫他们走那条路,无法叫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走那条路。

当时只有贵族才能接受教育,民众都是文盲,在孔子墨子等人开办私学之前,无人将知识的光明带给他们。要求他们见多识广、有很高的理解力,是不切实际的。孔子致力于开办私学,为的就是启迪民智。

九、“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曲礼》)

——仪礼的细则,庶人可以不讲究;实施刑戮,不必把犯罪的贵族绑到刑场上。

这里,“礼”是狭义的,不是广义的,也就是“仪礼”;广义的礼,体现了伦理道德和律法的要求,无论贵族还是庶人,都必须遵守。在《孔子家语》中,孔子对学生详细解释了这句话:庶人生计繁忙,没有条件过度讲究仪礼;贵族“知耻”,犯了罪,不用绑到刑场上砍头,就自己了断了。

十、“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

——精研沉溺于怪异的事情,就有害了。

在这里,攻,是精研沉溺的意思,不是攻击的意思。《孔子家语·子路初见》:“ 攻其所不能,补其所不备。毋以其所不能疑人,毋以其所能骄人。”《孔子家语·六本》:“巧而好度,必攻;勇而好问,必胜;智而好谋,必成。”都可参考。异端,指怪异的事情,即“子不语”的怪力乱神。也已,语气词,相当于“也矣”。《论语》中“也已”全部都是语气词,无一例外。决不能把“也已”理解成“就消除了”的意思。

这句话历来有多种解释,且直接关系到孔子思想的开放性或闭塞性,不可不辨。在诸多解释中,辜鸿铭将“异端”英译为“形而上学”,已经接近原意。唐朝著名政治家房玄龄等人(个别章节甚至由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捉刀)著的《晋书》,在《郭璞传》末尾评论郭璞善于卜筮却死于非命时说:“仲尼所谓‘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悲夫!”就是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批林批孔”的时候,有人将这句话解释为:“攻击其他学派,祸害就消除了。”这是典型的曲解——孔子“学无常师”“见贤思齐”,问礼老子,学礼郯子,他怎么可能无端地排外呢?

新闻推荐

美军遗弃的男婴找到了

去年8月,阿富汗塔利班进入喀布尔,美军仓皇撤离,喀布尔国际机场持续多天混乱不堪。2021年8月19日,一对阿富汗夫妇在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