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5亿人深陷粮食危机,米价稳定或缓解食品通胀压力
记者 | 肖恩
新冠疫情及其引发的经济衰退,进一步暴露了全球粮食系统的结构性弱点。加上持续存在的局部武装冲突,和极端天气等因素,2020年面临粮食危机的人数达到过去五年的最高水平。
全球应对粮食危机网络5月5日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GRFC 2021)中指出,2020年在55个国家/地区内至少有1.55亿人陷入“危机”级别或更为严重的突发粮食不安全状况,比上一年增加约2000万人,其中三分之二身处非洲大陆。突发粮食不安全是指人们因无法摄入足够的食物而使生命或生计面临直接危险的状况。
在上述55个存在粮食危机的国家/地区中,有超过7500万五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矮小),1500多万儿童体型消瘦。
全球应对粮食危机网络由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粮农组织(FAO)和欧盟于2016年成立,是一个由致力于人道主义和发展的组织组成的国际联盟。
报告指出,疫情期间实施的大规模封锁措施导致全球范围内的不平等现象加剧,对经济脆弱的国家打击尤其大。商品和人员流动的限制使许多人收入锐减,尤其是那些城市中的非正式工人。2020年因失业或收入减少而面临饥饿的人数达到4050万人,增幅为70%。在劳动力市场处于劣势女性受到的影响更大。
这些国家由于疫苗接种迟缓,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也将相对滞后,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善粮食安全状况。
局部冲突仍是造成粮食危机的最主要因素,共有1亿人因战争而面临饥饿。报告列出的十大粮食危机最严重的国家有:布基纳法索、也门、阿富汗、叙利亚、苏丹、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南苏丹、津巴布韦和海地,其中在布基纳法索、南苏丹和也门共有13.3万人面临灾难性饥荒。
按照目前的态势,粮农组织提出在2030年实现零饥饿的目标基本无法实现。报告预计,2021年仍将有来自40个国家/地区的1.42亿人处于“危机”级别以上的突发粮食不安全状况中,而在南苏丹和也门将有15.5万人面临灾难性饥荒。
在粮食安全状况恶化的同时,疫情期间供应链的动荡也带动全球食品价格飙升。在那些高度依赖食品进口的国家,高通胀率和本币贬值使得食品价格更难以承受。
联合国粮农组织5月6日发布的最新食品价格指数(FFPI)显示,全球食品价格继续保持过去一年的增长势头,达到2014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2021年4月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20.9点,环比上涨1.7%,同比上升30.8%。这一指数每月追踪全球贸易最活跃的食品类商品国际价格变化。
从类别上看,食糖报价涨幅最大,植物油、肉类、乳制品和谷物的价格也都有上涨。在一片涨势中,大米价格表现疲软。4月大米价格指数平均为110.5点,环比降低2.9%,为5个月来最低点。
粮农组织称,大米价格下滑主要是因为物流受限和航运成本提高,新交易数量减少。彭博新闻社则指出,农作物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动物饲料需求旺盛驱动,而大米主要用于人类消费,因此在价格趋势上出现明显差异。
此外,给美洲多国带来干旱天气、冲击农作物供应的拉尼娜现象却为亚洲带来充沛的降水,有助于提高大米产量。全球90%的大米都在亚洲生产和消费。
而其他常见的谷物从去年以来价格大幅上涨。跟去年8月相比,玉米价格涨幅已经达到120%,大豆和小麦价格也分别上涨了70%和40%。玉米、大豆和小麦的主要产地包括美国,以及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
相对稳定的大米价格对全球粮食安全来说是难得的好消息,将有效缓解食品通货膨胀压力。大米是全球30多亿人口的主要营养来源。
但粮食安全不仅是要有足够的主食以果腹,还需要获得蛋白质、微量营养素和维生素,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营养,尤其是对于正在发育期的儿童。由于玉米和大豆等饲料价格居高不下,肉类和乳制品价格仍在持续上涨。
新闻推荐
当地时间5月6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表示,正在从阿富汗撤离与美国合作的所有雇佣军,这也是美国总统拜登承诺撤军计划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