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好好记住虽然我单身 但不是孤单一个人
民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人,超过英法德三国人口总数,其中超过7700万成年人处于独居状态。预计到2021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9200万。
单身时代已然来临。忙到跳脚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高度发展的个人主义……种种因素正在阻碍着我们进入一段亲密关系。不管是主动单身还是被迫单身,是享受其中还是颇受困扰,或许单身人士心中都有过这样的隐忧:如果一直单身下去,老了没有人照顾怎么办?
对于这个问题,或许很多人都会想到婚姻这个选项。但婚姻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吗?它能在人们面对困难时提供一个可靠的安全网吗?
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伊利亚金·奇斯列夫在《单身社会》一书中给出了不太乐观的回答:“遭逢变故时伴侣不一定靠得住,而且伴侣关系可能还会减弱其他可求助的资源。”
当婚姻也无法成为兜底的选择时,单身独居人士如何获得社会安全感?通过发展更广泛的社交网络,是否也能获得充满意义感的幸福生活?
happy singlehood
独居人群如何获得社会安全感(节选)
文/伊利亚金·奇斯列夫
01
独自一人会遇到的不便
乍看之下,每个人都要有伴侣才能成为社会的一分子,社会这个大拼图的最小单位至少要由两个人组成。研究显示,大家认为结婚的一大好处是有人陪伴以及婚姻所带来的依赖感。因此婚姻被当作是最常见的“疫苗”,能用来对抗长时间与世隔绝造成的幸福感匮乏问题。
梅根年过30,从未结婚。她住在纽约,有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梅根有些谈得来的朋友及同事,大家喜欢聚在一起,但每当周日来临,她就感到陷入困境难以自拔。她在博客中写道:“长久以来,我很害怕一个人的周日早晨。我醒来后就注意到自己孤单一人而备感焦虑。我渴望有个伴侣能治疗我因厌恶自己所造成的伤痛。我想要有个对象可以共度慵懒的周日早晨。我会幻想早上脑袋还昏昏沉沉时和爱人缠绵,相互依偎,喝喝咖啡或享用早午餐(或喝完咖啡再来吃早午餐),两人牵手散步,因为热恋而忘却宿醉。”
许多单身人士就像梅根一样,周末时因为没有家人的陪伴而觉得很不好过。这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周末不用工作,因此单身人士有很多空余时间,要找事做;第二,朋友比较少,没有同事和客户来满足社交互动的需求。因此,如果有另一半或子女一同打发周末的空闲时间,就能同时实现他们与人往来的欲望。这些需求未能获得满足时,单身人士可能会心情沮丧且感到不适。莎拉周末时也会遇到同样的困扰,她的文章说到孤独引发的焦虑感,这个众所皆知的问题在单身人群中相当普遍。莎拉所居住的小区里,家家户户一同上教堂、一起聚餐或出游时,这种孤独感对她来说越发难耐。莎拉没有丈夫和小孩,她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独自参与社交及宗教活动。她在文中写道:
我坐进车内,想着自己到底有没有足够的精神力量能独自去餐厅吃东西,毕竟周末本来就是适合外出用餐的时候。我想还是在家简单吃个三明治就好,然后就变换路线回家去。我的眼泪差点就要掉下来,我不断告诉自己:“没事的。上帝有最好的安排,他一直都在,你不是孤单一人。别哭,别哭啊!上帝,救救我吧。”所以我每周都为了要不要上教堂做一番心理斗争。我独自前往、独自坐着、独自离开、独自用餐。我实在不怎么喜欢周末。
莎拉发现自己独自一人出门时觉得困窘而悲伤,因此决定回家,结果还是心情低落、孤单难受。有些单身人士就像莎拉一样,虽然觉得自己也能生活,但遇到某些特定类型的社会交际场合时,就觉得自己格格不入、欠缺价值。这种感受反映出的是社会上的偏见。有充足的证据显示社会将单身人士视为负担,甚至是威胁。社会观念认为单身人士比较有暴力倾向、状态不稳定且需要求助。除了情绪上的挑战,单身人士也可能面临肢体/物质上的挑战,比如,打理家务、丢掉工作或是遇到生病、行动不便的情形。有伴侣的人,尤其是有子女的,通常让人觉得在这种情境中较有福气,因为至亲能助一臂之力。失业期间,伴侣能在经济上提供支持,并在你生病或受伤时给予行动、饮食等方面的协助。因此,不难理解莎拉在描述孤独周末的一年后,又有了新的想法。莎拉继续描述她独自居住的难处:
有两种状况让我不喜欢独居。第一,有东西打不开。某天,我认真考虑是不是要把新买的沙拉酱瓶罐用力摔在瓷砖地板上,再把玻璃清理掉。不过,我不能丢女人的脸,所以我用力敲呀转呀,用上毛巾,使劲撞击,好不容易终于成功,努力开罐这五分钟让我双手酸得要命。
第二,生病的时候。坦白地说,生病时只有一个人真是比什么都要糟糕透顶。最悲惨的不是孤独的感觉,而是你会开始担心自己可能会因营养不足而死掉,因为你没力气给自己做饭,想到要爬起来,走出比从卧室到厕所还要远的范围,而且煮东西时还要能闻出食物的味道……这实在不是什么舒服的事。总之我好几天都没东西吃。
莎拉害怕艰难时期陷入困境,并写出了像开罐这种日常琐事所遇到的困难。像这样需要帮手的情况可能很令人挫败,又不能打紧急电话来请专人开罐子。当没有人可以当场提供简单但必要的协助时,单身人士可能感到极为痛苦无助。行动或进食的挑战更为艰难,而且会随着年纪增长而更频繁遇到。许多人像莎拉一样平时能好好应付一人生活,但生病时会特别需要旁边有人协助。其实,让人想结婚的动力有时不在于对伴侣的美好幻想,而是害怕一个人脆弱无助,所以把婚姻当作身体功能退化时的保险方案。
02
婚姻能解决问题吗?
大家普遍相信婚姻是面对困难时的安全网。然而,这个想法已受到全盘重新检视。多项研究显示,配偶的事业遭逢变故后,离婚的可能性增加。许多已婚人士非但没感到另一半的支持,反倒陷入极大压力,最终导致婚姻结束。根据推测,失业打乱对收入的预期,因此让另一半对婚姻的好处期望值骤减,觉得配偶“价值”降低,听起来确实残酷,但这就是残酷的现实。研究显示,残障和失业人士较容易离婚,就算他们的婚姻能继续走下去,也要由伴侣独自扛起负担。有些学者解释道,由于社会期待传统家庭单位的成员要对家庭全力付出和给予支持,因此可能让人把心力转向小家庭的内部而远离外面的圈子,这个现象又称为“婚姻无底洞”(greedy marriage)。因此,就算两人维持婚姻,多年来周围的社会资源干涸后,负担会难以承受。
男性特别容易落入婚姻无底洞,因为他们结婚后对亲朋好友会变得不如以前大方。这点很值得注意,研究显示已婚男性赚的钱比未婚男性要多。然而,已婚男性对社交圈更少投入,因此在遇到困难时,情况更为弱势、更缺乏经济和情感上的资源支持。
38岁的艾琳诺回想起在前往长岛的火车上遇到一位年纪较大的女士,她们之间的对话从谈到艾琳诺单身未婚开始:
女士:“哦,不!等你老了谁来照顾你?”艾琳诺:“不确定。那你年老时谁照顾你?”女士:“我有老公和孩子,他们会照顾我。”艾琳诺:“你怎么知道?”
艾琳诺:“当我反问“你怎么知道”时,我想她后悔坐我旁边了。接着我列出了她年老时也不见得比我更有保障的原因。这样说吧,世事难料,没有什么是万无一失的。如果每位有丈夫或孩子的女性都能确保在年老时被爱包围、受到照顾,那真是太圆满了。可惜,这点很难讲……”
艾琳诺继续向女士解释:“我朋友年迈的婶婶是个很有活力的独身女性,她前阵子“安详过世”了。她没有老公、孩子,但在生命的最后几周受到爱戴她的亲朋好友的悉心照顾。我们所需要的莫过于此吧,也就是那些爱我们,且愿意也有能力照顾我们的人。”那位女士认为婚姻是艰难时期的最终保障,艾琳诺对此提出质疑。根据前面提到的研究,艾琳诺说的或许没错,遭逢变故时伴侣不一定靠得住,而且伴侣关系可能还会减弱其他可求助的资源。特别是在传统不断受到质疑的现代时期,这种对婚姻的不信任感让许多人开始发展社群团体,其作用就像家庭一样,有时效果反而更好。
03
警惕婚姻无底洞
有趣的是,研究显示近几十年来婚姻无底洞的状况更为严重。比较1980年和 2000年的伴侣社交行为时,会发现2000年的伴侣比1980年的伴侣更少参与各式社交活动,如拜访朋友、发展爱好和出游。与此同时,单身人士反倒对打造人际网络更驾轻就熟。由此可见,近几十年来,已婚人士越来越容易面临孤独感和社交孤立的风险,而单身人士在交际上适应良好甚至成果丰硕。
比较单身人士与有伴侣者的互联网使用状况时,婚姻无底洞的影响可见一斑。分析显示,许多单身人士利用科技和网络来与亲友联系,而有伴侣者较少这么做。其他条件不变时,各组别中离婚与分居者最能利用互联网与亲友联系(较有伴侣者多15%),第二名是从未结婚者(较有伴侣者多12%),而丧偶者较落后。毋庸置疑,虚拟世界可以辅助人际社群的联系和营造。虽然社群互动和互联网使用过多会造成心理方面的疑虑,但这些活动能成为与人相聚的渠道,提供社交互动的机会,包括利用社群网络与人通信,或是和同好团体往来。确切证据显示,在社群网络上表达孤独感,能增加单身人士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可见,无伴侣的现代人更能与人拉近关系、扩展社交圈,并获得物质和情感上的支持。
这些趋势让人不禁想问:有哪些事情是这些新兴单身社群已知,但到目前为止研究未囊括在内的?社交互动究竟如何让单身人士幸福生活?社交互动真的能提升单身人士的幸福感,且是个可以替代婚姻机制的好办法吗?或只是差强人意的暂缓之计?
04
单身人士参与社交的重要性
社交互动在近几十年来受到关注,现在研究学者也在探讨社交互动和幸福感之间的关联。多项研究发现,社交活跃度是能用来直接、稳定预测幸福感的指标。其他研究显示,生活满意度和参与社团、非政党团体和非经济组织之间有高度正相关。老年人尤其如此,他们的心理健康,与社交联系程度、自身感受到的社会参与感均有正面关联。这些发现结果对单身人士而言极为重要。单身人士若能在社交方面更加活跃,且发展出人际网,将让他们在获得幸福感上更有优势。40岁的安娜未婚,居住在伦敦,她发表文章说:
能够邀请朋友来访是件很棒的事,因为我决定不要被定型为“孤僻的人”,也希望把我的住处当作社交小天地,伴随着音乐,流淌着美酒。我希望我所爱的人可以自在地前来看看我,因为我的小居所不是什么要敬而远之的神殿,或是我一人躲藏用的蚕茧。这是我家,我希望它反映出我这个人的风格。
所以,你遇到我或是像我这样的独居女性,请不要认为我们是身不由己而别无选择的可怜虫,我做过调查,像我们这样的人多数都是自己选择要如此生活的!我们快乐、独立且自由……欢迎你来看看我们,带点酒来跟我们闲话家常吧,我们会很高兴的!
安娜享受独居生活,但也注重朋友,因此邀请他们共享生活。她知道一般人对单身人士有所误解,所以坚决表示自己这样生活很快乐。像安娜这样的人更常和朋友、兄弟姐妹、父母及各社群的成员联系,因此能得益于这些社交或家族圈子的情感和物质支持。
另外,单身人士不仅因和身旁的人感情较紧密而快乐,也在面对逆境时有更多的韧性。举例来说,虽然离婚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但离婚的人如果能善用有效的交际网,就能减少离婚和分居所蒙受的污名,改善社会处境(特别是因为现在风气比过去自由)。离婚者在处理婚后的经济和情绪挑战时,不需要感到被孤立和被抛弃,而是能在社群网络中与人分享来减轻负担、得到建议,甚至认识新朋友且空闲期间能一起出游。近期研究显示,这类社交网络能够提升离婚者的幸福感。单亲家长也能从亲朋好友的支持中得到帮助。事实上,和更广大的社交圈联系对单亲家长特别有用,因为他们能找到其他单亲家长来共同分担育儿的责任。现在不像过去那么看重双亲家庭形式,所以单亲家长更能在社会上适应良好,因而发展出多元的社交网络来支持他们抚养子女。
贾琪,32岁,她强调自己成为单身母亲所获得的支持会比从伴侣那里来得多,她说:“其实我不太喜欢用“单亲家长”这个词,因为我觉得那样说会有种孤独的感觉。我有很多亲朋好友,我很少感到孤零零一人。事实上,我虽然要独自养小孩,但我觉得自己获得的支持会比我有伴侣时还要多。”对贾琪而言,她从旁人那里取得的支持不只是来自物质层面,而是更深层的情感方面,所以她很少感到孤独。
05
为何社交互动对单身人士的幸福感极为重要?
针对先前讨论的证据,我必须要做些说明。单身人士如何使用社交互动来提升幸福感,以及为什么。从单身人士访谈以及分析单身人士的文章和博客,我找到五个解释。
首先,单身人士能从社交互动中获得较多的幸福感,是因为他们接触更多元的人,并参与各式活动。如同我先前引述菲尔的话:“我结交的朋友背景多元,遍及我的不同生活层面。”拥有这样广大的人际网,单身人士遇到各种情境时都能获得支持,且在需求迫切时,作用更明显。此外,单身人士比有伴者能有更多类型的谈心对象,尤其单身人士的谈心对象常包括亲戚以外的人。他们在成年生活中更多地和兄弟姐妹往来,以及和朋友培养出富有意义的关系而提升幸福感,因此让结交的对象更多元,能建立比有伴侣者更稳固的核心交际网,并减少孤立感。艾格妮丝是43岁的离婚女性,来自威斯康星州,她告诉我:“我朋友很多,我投入很多心力在友情上,我向他们请教问题,他们也会寻求我的支持和协助,我感觉很棒。”根据一项研究,坚实而宽广的交际网和情绪稳定有正向关联。
有研究学者描述了多种单身人士的社交互动方式,包括参与社团组织的活动、在小区庭园工作和一同养育孩子。快乐的单身人士会参与不同社交圈,运用不同的社交机会来提升幸福感。有些单身人士积极增添交际社群的多样性,有些则是因为没有伴侣而能用开放的态度多认识人,自然而然就发展出这样的社群网络。艾尔希今年30多岁,从未结婚,住在纽约,她记录了以下的趣事:
节假日也是单身人士最容易按捺不住寂寞的时刻。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想要成双成对,但我们希望也能成为庆祝的一员。而且像我们这些单身的人,有时会在明示暗示之下,被充斥着手牵手的夫妻的家族圈排挤……
水晶球落下,完成跨年倒数时,我竟不觉得自己是多余的,而是能融入干杯、相互拥抱的圈子中,感到又惊又喜。接着我们做了我以前从未尝试过的事。我们跑上顶楼,听到另一户也在开顶楼派对,于是我们对这些陌生人隔空大喊新年快乐。安静了一两秒钟后,也听到他们喊道:“新年快乐!”
2010年,我想要记住这样的领悟,人生应该要正视彼此之间同样身为人的处境,把自我扩展到其他人,而不是让所有互动都只围绕在婚姻和小家庭中。我想要好好记住虽然我单身,但不是孤单一个人。世上有数百万个人类同伴都和我有相同的渴望、恐惧、挣扎和幸福。
以前新年是艾尔希最容易受孤独感困扰的时候,但这次她和一群好友相互关怀并共同欢庆,接着她与另一群人接触,开启新的社交互动。她对这样的状态非常满意,也感觉参与了一个群体。虽然单身,但她表示从未感到孤单。与社会的联结感并不局限于新年前夕同庆。我遇到过对生活感到满意的单身人士,很擅长打造自己的社交网络,并在民间组织和慈善团体担任志愿者,在小区中贡献一己之力。也就是说,快乐的单身人士会把时间用来对他人慷慨付出,就像是前面提到的戴夫的例子。
社交互动之所以对提升单身人士幸福感特别有效的第二个解释,在于单身人士建立交际网时很有弹性。研究学者发现,有伴侣者倾向参与单调且符合社会期望的社交活动,而单身人士越来越能依照自己的需求来进行社交安排,并同时保留弹性,对变化抱持开放态度。贝瑞·威尔曼认为个人交际网比家庭更灵活,因此成为更有效的重大支持来源。
单身人士在安排这些带来支持力量的交际网时,会有意无意地依照个人特定需求,而有伴侣者较常受到婚姻关系的限制。来自苏格兰的75岁的肯尼斯,从未结过婚。他说:
单身人士之间的伙伴情谊让我很快乐……几年前,我和朋友一起在纽约市外的林地里租借一间夏日度假屋,我们一起做些蠢事,玩得很尽兴。这么说吧,和人约会感觉还行,但我真的很喜欢和这群好友聚在一起,有他们就够了!所以我觉得只要有足够多的朋友,其实不需要有伴侣。有个朋友一起驾船出海,另一个会和我一起打网球。这样蛮自由的,我很喜欢能随时认识新朋友的那种新鲜感。
单身人士较能通过社交互动提升幸福感的第三个解释,是单身人士更关注社交关系,并将其放在生活的重心。这点呼应了婚姻无底洞的论点。伴侣会把焦点转至婚姻内,而单身人士更看重广大的亲朋好友圈子。因此,单身人士对社交圈的高度重视能带给他们更多收获。居住在巴黎的50多岁离婚男子菲利普对我说:“可以把他们当作是一群不牵涉感情的伙伴,有任何事都可以找他 们。”菲利普和其他众多单身人士都看重社交互动,因此能将其发 展到可以提升幸福感的程度。相较之下,伴侣把婚姻当作生活重心时,就缩减了社会支持,甚至可能会造成心理困扰,这种情况在老人身上特别明显。单身人士在社交互动上的第四项优势是关于现代科技服务的使用,这些服务让单身人士的社交更为便捷。源源不绝的在线服务、科技和锁定单身人士的媒体提供额外的支持力量,较少已婚人士能善用这点。如先前所述,我的统计分析显示,单身人士较有伴侣者更常使用科技手段来进行社会交际。我做的访谈和分析的博客显示,单身人士也会运用科技来提高互动频率。
2017年,《每日电讯报》(The Telegrosh)发表了一篇名为“今年情人节给单身人士的 12 个非约会应用程序”的文章。其中一款叫作Tourlina,这个程序专为独自旅行的女性设计,让用户找到在同区域规划出游的其他女性。另一款是Meetup,可用来联系其他单身同好。这个列表还有许多推荐的程序,并且没有列入WhatsApp、Facebook(脸书)、Instagram等。可见,科技能帮助单身人士随时快速联系他人,且把范围扩展到前所未见的规模。
最后一项单身人士更能从社交互动中获益的原因,涉及了近期的市场发展态势。市场顺应单身群体的现象,针对单身人士提供了各项新产品、服务和居住安排,比如,小区型公寓住宅的社群空间。这样的空间中,住户可以结识更多人或成为好友。锁定单身市场的退休住宅、社交活动和办活动的团体,也让单身人士更容易与人联系。相较之下,已婚人士因为并非这些新式服务的目标客群,在这个新兴产业于社会联结上产生涟漪效应时,未能置身其中而获益。
总而言之,单身人士较有伴侣者更能从社交活动中受益,因为他们的社交人际网更多样而弹性、精细而高效。如之前提到的安娜所说:“请不要认为我们是身不由己而别无选择的可怜虫,我做过调查,像我们这样的人多数都是自己选择要如此生活的!我们快乐、独立且自由……欢迎你来看看我们。”
看来,这些新兴单身人士特别享受社交互动,因为他们并不打算结婚或是从未来的伴侣身上寻求支持力量。恰恰相反,他们珍视自由、创造力和新鲜体验。这些人不想与人同床共枕,但越来越重视与众同欢。本文节选自《单身社会》
作者: [以]伊利亚金·奇斯列夫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原作名: Happy Singlehood:The Rising Acceptance and Celebration of Solo Living
译者: 林怡婷 / 陈依萍 / 罗椀龄
出版年: 2021-4
编辑 | 三棵树
主编 | 魏冰心
图片 | 《风平浪静的闲暇》《问题餐厅》《四重奏》《婚姻故事》《她》《四月物语》剧照
知识 | 思想 凤 凰 读 书 文学 | 趣味
原标题:《我想要好好记住虽然我单身,但不是孤单一个人》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美联储定于北京时间4月29日凌晨2:00发布其政策声明,随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在02:30举行新闻发布会。尽管预计政策不会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