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典战例》

淮河晨刊 2021-01-15 08:56 大字

上期提要:1945年3月,在苏军和英美盟军两线夹击之下,纳粹德国已到了崩溃边缘。对于夺取德国首都柏林,苏联和英美都有强烈意愿,毕竟谁拿下柏林,就能主导战后欧洲秩序。

其中,实力最强是从东面攻击柏林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总计有90.8万人、3155辆坦克、14628门火炮。

眼见苏军进攻在即,希特勒决定拼死抵抗。为此,他在柏林方向集结了2个集团军群(维斯瓦、中央集团军群),总共100万人、1000架飞机、14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3月20日,希特勒任命有“东线防守大师”之称的海因里希大将担任维斯瓦集团军群司令,专门对付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受命之后,海因里希迅速在奥得河与柏林之间建起3道防御地带,并与柏林城内的3道防御围廓连接,整个筑垒地域纵深达30千米至40千米。在3道防御地带中,最重要的是第二道防御地带,它由1—3道堑壕和大量支撑点组成,泽洛高地是该防御地带的中枢,它高耸于豪普特运河与奥得河交汇处,四周沟渠纵横,高地坡面陡峭,犹如一堵天然的城墙。在支撑点内,德军集中大量火炮,并在高地前沿设有3米深、3.5米宽的防坦克壕以及雷场、鹿砦等各类障碍。泽洛高地支撑着柏林防御体系,被纳粹宣传机器称为“柏林之锁”。

4月15日20时30分,海因里希根据己方侦察,预判苏军可能在次日凌晨发起攻击,于是下令防守第一防御地带的第九集团军将主力迅速后撤到第二防御地带,并从附近的一个人工湖开闸引水,把泽洛高地前的一片开阔地变成沼泽。

交战过程

1945年4月16日凌晨3时,苏联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下达总攻命令,苏联炮兵在半小时内把123.6万发炮弹倾泻到奥得河西岸,与此同时,苏联航空兵向泽洛高地投下约3000吨炸弹。紧接着,苏军出发阵地上的143盏探照灯全部打开,释放出4亿瓦的耀眼灯光,把德军阵地照得雪亮——这是朱可夫的创意,意在炫化德国守军的视线,造成心理震撼,同时照亮突击部队的前进道路。

在苏军的炮击、空袭和探照灯攻势的“组合拳”打击下,只有少量德军留守的第一道防御地带很快土崩瓦解。凌晨5时,苏军近卫第8集团军、第5突击集团军和波兰第1集团军开始向泽洛高地发起冲击,驻守高地的约9万德军依托部署在高地反斜面的众多火炮向苏军进行疯狂射击,密集的火网封锁了高地正面仅有的几条通道。

由于攻击正面过窄,苏军的兵力优势无法发挥,加之缺乏迂回路线,结果在德军炮火打击下伤亡很大。苏军前线指挥员虽然呼叫炮火支援,但苏军的火炮和火箭炮由于射角的问题难以摧毁高地反斜面的德军炮位,而苏军的迫击炮虽然能够通过大射角打击德军阵地,但其射程太近,在德军炮火威胁下难以进至高地前开火。

天色放亮后,在高地前开阔地带进攻的苏军步兵和坦克完全暴露在德军火力之下,损失急剧增加,进攻完全受阻。到16日13时,朱可夫命令近卫第1、2坦克集团军和独立第11坦克军参战,以加强攻击力量,但同样由于地形不利,聚集在一起的苏军坦克无法形成进攻锐势,反而遭到德军火力的猛烈打击,损失较重。据当天黄昏时分飞过战场的德国Fi—156侦察机报告,奥得河和泽洛高地之间的开阔地带堆满了苏军坦克残骸。

16日15时和夜间,朱可夫与斯大林进行了两次长时间的电话联系,朱可夫承认泽洛高地的德军抵抗顽强,特别是在夜间的第二次通话中说到17日晚上以前也不可能攻克这道防线。对此,斯大林严令朱可夫必须在17日攻克泽洛高地,进抵柏林市区,如果完不成任务,“我将命令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率部由南面突击柏林,让他们充当突破德军防线的主力”。

对朱可夫来说,斯大林的命令更像是压力。朱可夫和他的参谋们在紧张的军事调动中度过这个夜晚,苏军利用夜色转移了炮兵,变更了兵力部署。根据计划,到4月17日晨,苏军将以突破地段每千米配置250—270门火炮和迫击炮的密度,进行30一40分钟的炮火准备。值得一提的是,苏军这次炮火准备是以各集团军分别展开的,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进行整个方面军的炮火准备,所要花费的时间比集团军单独准备多出不少。

4月17日7时至11时,苏军各集团军在发起冲击之前,分别进行了炮火准备,压制纵深为5千米,发射的炮弹几乎和进攻首日一样多。而当部队转入冲击阶段时,炮兵即以逐次集中射击的方法进行火力支援。为了阻止苏军的前进,德军从预备队中抽调了4个师加入战斗,使争夺高地的战斗更加激烈。战至当天傍晚,苏军已经突入到德军第二道防御地带的第二道堑壕,泽洛高地出现了一些防御缺口。而此时德军已没有增援兵力来填补这些缺口了,幸存的德军防守官兵又困又乏,肚子更是饥饿难耐,他们几乎耗光了体力和精力。

4月18日黎明,苏军各集团军再次进行了30分钟左右的炮火准备,随即发起突击。至中午之前,泽洛高地终于被攻克。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一些西方学者声称苏军攻克泽洛高地是在19日甚至20日以后,但实际上,苏军主攻集团确实是在18日突破了泽洛高地的防御,并且占领了泽洛高地与德军第三道防御地带之间的“中间阵地”,苏德双方甚至围绕第三道防御地带爆发了争夺战。也就是说,到4月18日中午以后,阻挡苏军的是位于泽洛高地背后的德军第三道防御地带,而不是泽洛高地本身。

战后评价

泽洛高地之战,苏军付出了很大代价,有资料称阵亡3万人,损失坦克和自行火炮数百辆。另外,隶属于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参战的波兰第1集团军也有5000名官兵阵亡。德军在泽洛高地的损失也很惨重,仅驻守在半山腰以下防线的1.8万名德军中就有1.1万人阵亡,整个德军第9集团军则彻底被打残了。在苏军拿下泽洛高地后,柏林外围已经无险可守,第三道防御地带仅坚持一天就被苏军突破,柏林大门完全敞开,苏联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几十万人马像潮水一般冲向柏林城区,“第三帝国”的末日来临了。

二战后期·亚太

为了给美国留下一个“永久的伤疤”,日军重兵占领其荒凉岛屿

血战阿留申:美军首次遭遇“死亡冲锋”

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不仅通过奇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而且一度占领美国阿留申群岛西部的阿图岛和基斯卡岛,这是自1812年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后唯一一次国土沦陷。美军随后展开反击,经过一场惨烈的两栖登陆战,取得全歼日本守军的胜利,揭开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局部反攻的序幕。

下期看点:1943年5月11日拂晓,美军进攻行动正式展开。近250架飞机和3艘战列舰对阿图岛进行轰炸和炮击。10时30分,美军第7师一部从阿图岛北岸登陆,主力则从南岸的马萨克斯湾登陆,试图两面夹击,将日本人赶下海。美军登陆阶段非常顺利,但接下来的却是一场苦战。

新闻推荐

波兰副总理萨辛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当地时间1月14日,波兰国有资产部新闻发言人马内斯证实,波兰副总理兼国有资产部部长雅采克·萨辛确诊感染新冠病毒。马内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