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方块叠出感性的空间

潍坊日报 2020-12-29 09:29 大字

《自在化境》这组由12张单件作品组合起来的作品,时间跨度10年,就像作者十年的心路历程。每件作品都是一个故事,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不同色调的作品,就像他内心深处的声音,在慢慢叙说。艺术承载着作者的情感。面对着这12张作品,我们可以想象到作者丰富的精神世界。作品《永恒之光》是桑火尧近年来的满意之作。桑火尧说:“人生多半生存在无奈与孤独中,然而心灵在游荡,在遐想,在期待,充满着对未来的希冀。即使是今年疫情,我们仍微笑着面对未来,因为未来有很多可能,一切都将更加精彩美好。而光的存在,就像日月一样,将是永恒希望与梦想之乐章。”作品《酒神曲》。在人类文明历史的过程中,酒与文化同步前进。在东西方各大神话体系中,都有酒神的信仰,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希腊酒神狄俄尼索斯,还有中国的酒圣杜康,在北欧神话、古埃及神话及古印度神话里,也有酒神的信仰。桑火尧将各个国家都崇拜的酒神作为平面作品的创作题材,酒红色是一种热烈、奔放的精神传达,光感是一种自由、向上的力量提示,整件作品在沉醉中传递出一种浪漫的音乐感。

作品《春秋天地》以绿和红的色彩,代表了春天勃发的生机和秋天果实累累的季节基调,同时方块的不断累积,又象征了一种能量的积聚,揭示了宇宙万物生命的本源。天之道,夜与昼;地之道,衰与荣,天地万物就是在荣衰之间不断交替灭生,红绿两种色彩,正代表了事物由生长勃发到欣欣向荣的蓬勃生机和繁华盛景。

该组作品名为《桃花源的世界》。中学时期读过的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一直伴随着作者梦想的一生。“桃花源”的不确定的方位、场景、处所,描述得虚幻而有诗意。“仿佛若有光”,此光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生命价值的礼赞。这样的生活场所,其实很难用作品表现,桑火尧用自己的表现手段,用不同的墨色,塑造了一个充满光感的虚无场景。当我们面对这件虚无的境象作品,陶渊明的“桃花源”似乎尽在眼前。面对此作品,1000个观众有1000个“桃花源”,这就是作者的用意。

该组作品为《光明世纪》。光的表现是桑火尧作品创作很重要的特色。光、科技、未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光无处不在,光像征火、光明和生命。其作品中往往有略显亮色的光带,一种不确定又神秘的光,悠远深邃。艺术家塑造的光,充满神性的光,正是今天科技互联网时代温暖、爱抚人性的一种精神关照。桑火尧有意探究水墨对光的表达,让水墨与时代同行。

□潍报全媒体记者王莹

“桑火尧的‘境象’既是绘画本体语言的贡献,也是作品尺幅的巨大,它要重建殿堂式的伟大艺术,但又具有东方的虚淡沉静,从世界的混沌出发,重构纯语言或原初语言,让水墨化的精神获得当代的表达,连接时间的差池、生命的沉思与庙堂的庄严,让艺术成为‘同时代’的诗意节庆,建构出一种‘新现代’的艺术精神。”这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评论策展人夏可君先生对桑火尧作品的评价。

12月27日,在第十届中国画节上,桑火尧境象主义作品特展“C位”展出,受到了众多参观者的青睐。

一幅幅巨大尺幅作品给予参观者超出时代局限的视觉享受,创造力、想象力在这里逐渐形成某种神秘的生命能量场,在转化与凝缩中形成独有的精神形式语言与生命意志的纯粹表达。

水墨如何在当代重新发生?桑火尧的作品给出了答案。

在混沌中重生,保持氤氲化生的生长性,经过抽象的形式建构,还原到个体的纯语言,这就是“桑氏方块”的元语言,如同冰片与瓷片在画面中心反复叠印,光气融合的灵氛在其间无尽涌动,而周边的方框还在无尽晕散,回响宇宙最初诞生时的余波,中心与边缘形成的张力,传达出破碎中的高雅,朦胧中的凝结,炙热中的幽谧……桑火尧的作品让水墨绘画获得了西方抽象表现的精髓,但却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虚淡气息,自有其高雅与明丽。

“中国文化传统上一直很重视‘境’与‘象’的关系。唐代文学家、诗人刘禹锡有言‘境生于象外’,若论‘境’与‘象’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同时,‘境’与‘象’的关系还有另一个方面的意义,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个个‘象’的和,而是一种新的质。‘境’超出于具体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桑火尧说,由“象”到“境”,犹如从地面飞升到天空。人站在地上,被周围的东西包围着、壅塞着,所看到的是一些具体的景物,而一旦突破了“象”的束缚,自由翱翔于广袤的天空,就能看到超越于具体景物的一片气象,这也就达到了“境”的自由。

桑火尧以其独创的“桑氏方块”作为自己的艺术语言,使中国水墨艺术在更高层次和更宽视野上有了与世界艺术对话交流的新渠道和新方式,为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自己成功的创新实践,为提高中国文化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作出了自己巨大的贡献。

观桑火尧的作品,就能深切体味到由“象”入“境”而至臻化“境”的享受。“桑氏方块”作为构成其作品的基本要素,也就是“象”,一个个、一片片、一层层,恰如其分地阐释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以一种直观、可视、可感的认识方式传达给观众,使人从万物相生的意“象”中体会到一种无穷无尽的“境”界之美。

“桑火尧的作品中凝造出了一种混沌朦胧之美,淡淡的笔墨着色晕染,层层叠叠、山重水复,构筑了一幅幅文人雅士心中的‘桃花源’,神入画中,仿佛便可遁入灵魂深处的圣地,这也让观众有了为躁动的心神找寻一处休憩净土的冲动和遐思。”中国国家博物馆《培根铸魂——新中国成立70年70人美术作品展》执行策展人钱晓鸣观展后对记者表达了对桑火尧作品的欣赏。

新闻推荐

德黑兰北部山区 发生雪崩 遇难登山者人数升至12人

新华社德黑兰12月27日电(记者夏晨)据伊朗国家电视台27日报道,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北部山区发现的遇难登山者人数升至12人。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