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国际头条回望荆棘丛生的一年|告别2020③

界面新闻 2020-12-28 10:56 大字

记者 | 安晶

2020年是混乱的一年。

新冠疫情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全球,对不同种族、南北半球,从国家元首、亿万富翁到普通打工人都进行了无差别攻击。

在这场百年一遇的危机前,原本就存在的矛盾、隐患和不平等进一步激化,美国大选、地区斗争成为了最直观的写照。

随着2020年接近尾声,新冠疫苗的出现点燃了希望。全球规模最大自由贸易协定达成、英国脱欧收官也标志着新篇章的开启。

与新冠共存“新常态”,抗疫曙光乍现

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一词第一次出现,到英国和南非发现传播力增强的变异毒株,新冠疫情是贯穿2020年的绝对主题。

全球累计确诊突破8000万关口,累计死亡逼近180万;超负荷运转的医院、被迫做出生死抉择的医生、扩建的墓地,至今仍在蔓延的新冠疫情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面临的最大危机。

除了夺走生命和对医疗系统的重压,被视为“黑天鹅”的新冠疫情影响了包括就业、经济、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国际关系在内的方方面面。

美股10天内四次熔断、全球经济预计出现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严重下滑、1亿人或重新陷入极端贫困,新冠疫情带来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

从防护用品、汽车制造甚至到非法毒品贩卖,疫情中的各国封锁再度凸显了产业链体系的高度全球化。为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类似危机,欧美各国已经着手缩短供应链,以减少对劳动密集型国家的依赖。

上班族居家办公、学生上网课、减少外出,个人的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联合国对疫情可能引发的心理健康危机敲响警钟。但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为电商提供了绝佳商机,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再次刷新个人财富纪录。

在意识形态和政治领域,个人自由与政府管控、复苏经济还是控制疫情、民族主义还是国际合作成为了争论焦点。欧盟团结在疫情中遭遇冲击,累计确诊居全球之首的美国退出世卫组织,疫苗研发也成为各国的政治角斗场。

到年底,疫苗的出炉为抗击疫情带来了希望。但各国贫富差距造成的疫苗分配不平等无法在短期内解决,明年,新冠疫情势必将继续在全球翻起浪花。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撕裂的美国大选,特朗普留下了遗产

如果没有新冠疫情,美国总统特朗普大概率能在2020年的大选中实现连任梦。

但今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引发的失业潮基本抹平了特朗普上台以来的就业成绩,这位一心扑在连任上的总统需要面对比2008年金融危机更严重的冲击。

随着美国累计确诊和死亡人数一步步升至全球第一,甩锅、弱化疫情严重程度、要求迅速重启经济、大笔撒钱,成为了特朗普拉拢选民的保命招。

疫情不仅仅打乱了特朗普竞选的步调,还进一步加剧了美国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对立分歧。

政府是否有权为了控制疫情而限制个人自由、是否应把纳税人的钱用于抗疫补助、是否要对美国的疫情恶化负责,民主党选民和共和党选民对类似问题有着截然不同的答案。

而特朗普在大选投票期间攻击邮寄投票,投票结果出炉后拒绝承认败选、指责选举舞弊,也进一步让支持者坚信拜登是通过非法方式当选总统。

拜登上台后将立刻直面撕裂的民意、新冠疫情对经济的打击以及特朗普带起的“美国优先”民族主义。从这种意义上来看,特朗普虽然输掉了大选,却成功在美国中留下了能延续多年的政治遗产。

弗洛伊德之死掀巨浪,种族问题难抚平

当美国正遭受新冠疫情冲击之时,明尼苏达州非洲裔男子弗洛伊德死于白人警察暴力执法一事让乱局更为混乱。

疫情造成的大规模失业、少数族裔新冠死亡率更高所暴露的经济不平等以及长期存在的种族问题,让弗洛伊德之死成为导火索,引发了美国自1968年马丁路德金遇刺以来的最大规模抗议骚乱。

街区被占领、警车遭焚烧、内战时期南方邦联将军雕塑被推倒、多城宵禁,“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整个美国,继而蔓延到欧洲和非洲。

面对弗洛伊德之死的余震,特朗普避谈种族问题、力挺警方、计划派军队镇压游行的想法引发众怒,美国前防长埃斯珀也成为众矢之的。埃斯珀公开反对派军队镇压的表态则为其被解职埋下伏笔。

与新冠疫情相同,弗洛伊德之死发生在美国的大选年,种族问题因此成为大选中最有火药味的话题之一。特朗普与拜登再度立场相对,民意继续撕裂。

为阻止种族关系继续恶化,拜登提名的下届政府重要职位人选中包含了大量少数族裔,包括首位非洲裔防长、非洲裔副财长、拉丁裔国土安全部长。

然而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少数族裔人口占比上升,美国自建国以来就存在的种族问题以及相伴的社会经济不平等并非一次总统更迭所能解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安倍修宪执念未尽,酝酿东山再起

今年8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因宿疾溃疡性大肠炎宣布辞职。首位战后出生首相、战后最年轻首相、执政时间最长首相,两度拜相的安倍创造了一系列历史记录。

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扩大公共支出、刺激民间投资为主的“安倍经济学”成为了安倍的代表作。日本股市迎来20年来新高;从2013年到今年新冠疫情之前,日本经济经历了二战后最长的经济增长期。经济的稳定也为安倍稳坐首相之位打下基础。

在外交上,安倍展现了随势而动的灵活姿态,成为特朗普当选总统后第一位与其会面的外国领导人。安倍与特朗普的19秒握手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20多次会谈、在自己的乡间别墅招待印度总理莫迪、改善中日关系,安倍在巩固日美同盟的基础上把焦点放在了印太地区。他同时也访问了其他地区的众多国家,开启“俯瞰地球仪式外交”以提升日本的国际影响力。

修改日本和平宪法、将自卫队写入宪法是安倍第二次出任日本首相之后的执念。但直到他辞职前,心愿一直没有达成。

虽然已经不再担任日本首相,安倍11月回老家参加政治活动时表示自己身体状况好转,将在2021年回归政坛。日本媒体已经预测安倍很有可能为了实现修宪夙愿而第三次上台。

然而就在宣布将返回政坛后一个月,安倍因涉嫌违规填补差额、利用政府资金补贴支持者遭到东京地方检察厅调查。这场调查也为安倍的东山再起之路蒙上阴影。

伊朗渡劫之年,拜登上台现转机

对于伊朗而言,2020年是试炼不息的一年。

从年初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被美国暗杀、美国追加制裁、新冠疫情,到年底“核弹之父”法赫里扎德遇袭身亡,伊朗经历了浪潮般前仆后继的考验,成为伊朗总统鲁哈尼所说的历史最艰难年。

自从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后,伊朗就被定位为美国在中东的头号敌人,两国关系持续恶化。老将苏莱曼尼的遇刺更是让两国一度走到战争边缘。

虽然对外高调喊话要实施血的报复,但伊朗政府在实际操作中保持了克制,没有采取会招致美国直接军事打击的行动。与伊朗的顾虑类似,特朗普也数度忍住了轰炸伊朗关键设施的冲动。

没有兵戎相见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了对伊朗的进攻。除了暗杀和制裁,美国积极在中东建立反伊朗联盟,甚至一手促成以色列与阿联酋关系正常化。遭遇制裁和疫情双重打击的伊朗则处境艰难,石油出口从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前的每天200多万桶跌至现在的每天30万桶。

在美国的持续极限施压下,以鲁哈尼为代表的温和派已经在议会选举中失势。明年伊朗总统大选中,强硬派将唱主角。

但拜登的上台为伊朗提供了喘息可能,寻求美国解除制裁成为了伊朗的重点目标。在这一诉求下,伊朗继续以伊核协议为筹码,通过停止履行部分协议施压欧洲;伊朗议会则在年底通过法案要求政府把浓缩铀丰度提升到伊核协议前的20%,对即将上台的拜登政府施压。

明年,依然将是美伊缠斗的一年。

2020年9月10日,黎巴嫩贝鲁特港口区在发生大爆炸数周后又发生大火。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黎巴嫩贝鲁特港爆炸引众怒,难成历史转折点

今年8月,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2750吨硝酸铵引发的大爆炸把黎巴嫩积年的政治教派主义、腐败、内斗、粮食安全问题炸上了台面。

超过6000人死伤、30万人无家可归、数十亿美元的损失,让愤怒的黎巴嫩民众将矛头一致对准混乱已久的政府。曾为黎巴嫩宗主国的法国也第一时间介入,要求黎巴嫩政府进行系统性改革。

由于其惨烈程度和国际影响力,贝鲁特大爆炸一度被视为黎巴嫩历史的转折点,一个能终于能撼动政治精英阶层的契机。然而,现实比理想骨干。

对贝鲁特港爆炸事件的调查已经沦为政治斗争场,不同教派的政客忙于阻止法官对涉案官员的问询。到12月,爆炸发生后四个月,没有一名官员被裁定需对爆炸案负责。

在改革政府上,各方在谁接任总理的问题上争吵不休,最终还是由前总理哈里里继续接盘。哈里里家族是黎巴嫩的老牌政治家族。

好不容易选出总理,到2020年快结束之时,哈里里的组阁进程依然没有进展。反对人士指责哈里里重走老路、按照教派分配部长席位,黎巴嫩共有18个教派。

按照目前的势头,黎巴嫩的政治教派主义还将持续,贝鲁特港大爆炸没能成为真正的转折点。

英国脱欧终于收官,金融服务业依然“硬脱欧”

从2016年的脱欧公投开始,英国在熬走两位首相、历经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后,终于在今年圣诞节前夜与欧盟达成历史性协议,避免硬脱欧的最坏结局。

今年1月,英国已经正式脱欧,进入11个月的过渡期。如果在12月31日的过渡期结束后,双方依然没有达成协议,英国将无协议脱欧、与欧盟在世贸组织规则下开展贸易。

渔业、公平竞争和履约管理成为谈判的最大分歧点,双方的拉锯一直持续到了达成协议前最后一刻。在敲定了长达2000页的协议后,英国和欧盟将继续享受零关税、零配额的贸易待遇。

但在双方谈判的瓶颈问题渔业上,英国做出了大幅让步,欧盟得以在五年半内减少英国水域捕捞产值的25%,而非此前英国要求的80%。协议达成后,苏格兰首席大臣斯特金立刻发声抗议,再次呼吁苏格兰脱离英国。

除渔业之外,英国的支柱产业之一金融服务业并不在协议范围中,依然将在明年面临硬脱欧。

虽然隐患未决,但协议的最终达成让英国和欧盟双双松了一口气。协议还需经过双方议会投票,正式实施后,英国与欧盟将开启新的相处模式,欧盟也将面对英国成功脱欧给欧洲一体化带来的冲击。

2020年10月21日,泰国首都曼谷,泰国示威者再次在曼谷举行大规模抗议集会活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国王收紧王权但人气不够,泰国首次要求王室改革

对于视政变如家常便饭的泰国而言,今年也是前所未有的一年:反政府抗议者首次把矛头对准了不可侵犯的泰国王室。

泰国虽然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却拥有实权,与军队和亲王室势力结盟左右政局。2016年去世的前国王普密蓬·阿杜德在位70年,深受爱戴,在民众心中是类似神一样的存在。

与低调参政的父亲不同,继任国王哇集拉隆高调走到前台加强王权,并把王室财产局的资产转到其个人名下。在私生活上,哇集拉隆长期住在德国,经常因为奢华作风和后宫花边见诸报端。

就在新国王忙于做大但人气不足之时,受到年轻人支持的反对党未来前进党于今年初被迫解散。为抗议王室和军方对民选力量的挤压,以学生和年轻人为主的新一代示威者走上街头呼吁前陆军总司令巴育辞去总理一职,并破天荒第一次要求王室改革、限制国王的权力。

包括反对党、未来前进党创始人、前总理他信支持者在内的多方势力都参与到抗议活动中,美国也被指为幕后推手。由于抗议久未平息,最初的和平游行也发展到后来的流血事件,多名抗议领袖面临起诉。

随着新年到来,泰国的抗议进入暂停期。但抗议组织者已经放话,现在的平静只是休整,明年还将卷土重来。

阿联酋与以色列建交,与和平无关的斗兽棋

阿联酋和以色列这两个从未在中东战争中打过仗的国家在今年签署了“和平”协议,宣布两国关系正常化。

虽然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早已有私下往来,但这次历史性牵手再次确认了三件事:巴以冲突不再是中东地区主要矛盾;相比以色列,伊朗才是阿拉伯国家想对付的敌人;试图推广中东世纪协议未果的特朗普在中东取得了罕见的外交胜利。

对于阿联酋而言,签署协议还有一个附加好处:可以购买美国的F-35战机,成为中东除以色列之外第二个拥有F-35的国家。

有了美国的助力,在阿联酋之后,另外三个穆斯林为主的国家苏丹、巴林和摩洛哥都对以色列做出了类似表态,而这三国也分别从美国获得了好处。为了说服摩洛哥,美国甚至承认了摩洛哥对争议地区西撒哈拉的主权。

一手促成这一系列历史性和解的特朗普赢得了政绩、推进了反伊朗联盟的成型,还牵制了拜登在中东的行动。对于将在两年内第四次面临选举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而言,他在任上取得的外交成绩已可载入史册。

自从阿联酋迈出第一步以来,沙特阿拉伯的态度成为了关注焦点。直到现在,沙特还没有松口。但鉴于摩洛哥王室与沙特王室的密切联系和亲戚关系,有了摩洛哥打样,沙特如果打算今后宣布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也会显得更为顺理成章。

全球规模最大自贸协定达成,中日首次有了双边关税减让

经过八年长跑,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在今年11月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达成。

协定的15个成员国覆盖了约23亿人口,占全球人口的30%;GDP总和超过25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9.3%。

RCEP生效后,成员国之间超过90%的货物最终将实现零关税。在实现零关税前有逐步降税的过渡期,纺织服装、农产品、物流等行业都将迎来新机遇。除了传统货物贸易之外,协定还涉及了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等更广泛领域。

日本和韩国的加入则有更重要的意义。从2012年开始,中日韩就启动自贸协定谈判,至今没有达成一致。

韩国与中国有自贸协定,但日本与中国并无类似协定,RCEP也是中日首次达成双边关税减让安排。未来日本汽车零部件等产品出口到中国的价格将有所下降,而日本将对中国的部分农产品逐步取消关税。RCEP的达成也将为中日韩自贸协定的继续谈判奠定基础。

在战略意义上,RCEP的达成也促进了亚洲国家的合作,与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和欧盟交相辉映,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支持。

新闻推荐

全球确诊累计超过8000万例 新冠病毒变异 多国严防死守

这是12月22日在英国多佛港拍摄的一块显示“法国边境关闭”的电子屏新华社发(雷伊·唐摄)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郭洋)英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