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来了,全球抗疫胜利在望?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11日批准了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与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联合研发的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申请。这是第一款获批在美国紧急使用的新冠疫苗,被允许用于16岁及以上人群。
近期,频频传来的关于新冠疫苗的积极消息:阿联酋给予中国国药集团新冠灭活疫苗正式注册,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与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疫苗在英国和巴林获批投入使用,法国、罗马尼亚、葡萄牙、墨西哥等国发布接种战略,俄罗斯和英国启动大规模接种……
结束疫情尚需时日
新冠大流行被认为是“西班牙流感”以来人类遭遇的最严重公共卫生危机,这场已致全球超过155万人死亡的疫情是否将随疫苗到来而终结?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日前表示,新冠疫苗研发进展使人们开始看到“隧道尽头的光芒”,但要结束新冠大流行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疫苗研发迎来“曙光”之际强调抗疫之艰,意在提醒,疫苗投入使用过程中仍面临种种现实挑战。当前,病毒仍在全球肆虐,某些“疫苗乐观情绪”高涨的人认为疫苗将很快结束疫情,思想上和行动上对防疫有所松懈,这种状况令人担忧。
据报道,当人群中有足够多的人被疫苗保护,才能形成阻止病毒传播的“屏障”,这种现象称为“群体免疫”。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教授罗伊·安德森等人在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文估算,对于一款有效性可达100%并能提供终身保护的新冠疫苗,要达到群体免疫需要有60%至72%的人口接种。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朝夕之间的事。
当前,疫苗产量、分配状况、接种工作的组织和效率等都将影响接种进程。世界多国正在制定接种计划。专家普遍认为,应优先为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和一线医护人员等高风险群体接种。谭德塞强调,在推广新冠疫苗的最初阶段,由于每个国家只有一小部分人能接种疫苗,因此各国政府、社区和个人应继续使用经过验证有效的新冠应对工具,这一点至关重要。
各国需要协调合作
如何实现新冠疫苗在全球公平分配,尤其是确保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是摆在国际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近来一些国家表现出的“疫苗政治化”言行,一些富裕国家争相囤货等“疫苗民族主义”苗头,都将损害国际社会团结抗疫的努力。谭德塞强调,“结束这一流行病和重新开放经济的最快方法是从保护世界各地风险最高的人群开始,而不是仅仅保护某些国家的全部人口”。
为了确保所有国家都能公平、及时获取疫苗等防疫工具,世卫组织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等共同牵头成立“获得抗击新冠肺炎工具加速器”并制定“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但项目目前仍面临较大资金缺口,仍需国际社会进一步提供支持。
能否大范围推广疫苗还有赖于公众的接种意愿。近年来“反疫苗”运动在一些西方国家抬头,这可能为全球防疫行动制造障碍。
人类抗击传染病的历史已经表明,接种疫苗是防控传染病最有力的技术手段。但同时也须看到,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新冠疫苗研发周期被前所未有地缩短,第一代疫苗可能并不完美,其保护效果仍有待在接种实践中继续观察和验证。归根结底,疫苗是一种科学防疫手段,其效果取决于人类如何运用。各国应秉持“疫苗多边主义”,进一步就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加强协调,通过多边机制促进疫苗高效利用和公平分配,以期尽快走完黯黑的隧道,迎来最终光明。
■动态
多国相继宣布疫苗接种时间表
据报道,英国已在12月8日开始大规模接种德国BioNTECH研制的BNT162B2新冠病毒疫苗,加拿大则在12月9日全面批准了这支疫苗。此外,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已相继宣布了接种疫苗的时间表。
美国也不甘示弱,正加快疫苗部署。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辉瑞公司的疫苗自12月15日起开始交付;莫德纳公司的疫苗12月22日开始交付。
荷兰卫生大臣雨果·德容格估计,如果一切顺利,将于明年1月4日左右为荷兰民众接种第一批新冠疫苗,将优先给医护人员、老人和弱势群体接种。
意大利卫生部长罗伯托·斯佩兰扎表示,辉瑞公司研发的疫苗预计明年1月23日至26日期间到位,意大利可能从1月29日开始接种新冠疫苗。
法国计划明年初首先进行“针对性强”的疫苗接种,明年4月至6月进行更大规模的疫苗接种。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12月3日宣布,该国已确定4种候选疫苗,民众最早将于明年3月开始接种。
更早之前,俄罗斯加马列亚公司的“卫星五号”疫苗在8月11日就已经获批。目前已有超过15万俄罗斯人接种了“卫星五号”疫苗。
■相关
疫苗如此抢手,为何还有人“反疫苗”?
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几周所警告的那样,尽管只是少数,但一些西方国家的“反疫苗”运动使新冠大流行的解决方案面临危险。怀疑论者在公共领域发起运动,例如宣布要竞选美国总统的说唱歌手卡尼·韦斯特称新冠疫苗是“野兽的印记”。歌手米格尔·博塞等名人也对接种新冠疫苗持反对态度。大概很多人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受教育程度普遍很高的西方发达国家,却有这么多人纷纷抵制疫苗?
原因多元
1796年,爱德华詹纳发明牛痘接种以预防天花,这被认为是人类利用疫苗的开端,而当时的宗教人士认为疫苗“来自动物,违反习俗,违背上帝旨意”为由,对此表示强烈反对。直到今天,部分极端神职人员依然反对将包括牛胰岛素在内的动物制品注入人体。
1998年,一篇发表在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论文,引起公众对疫苗安全性的严重质疑与恐慌。
英国医生威克菲尔德联合了一些同行,在统计临床接触的儿童自闭症患者后,宣称儿童自闭症与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有关。这篇论文很快被证明为造假,2004年,该论文的13名共同作者中,有10人联名在《柳叶刀》上发表致歉声明,并表示正在撤回关于疫苗和自闭症患者之间存在联系的论文及言论,但造成的恶果却依然流毒无穷。
此外,有人认为强制接种疫苗是违反公民的自由选择权。近几年,标榜反疫苗以传达强制接种疫苗是违反公民的自由选择权,也成为欧美一些政治家博出位的新玩法,特朗普就曾多次公开反对疫苗。2012年,还不是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就曾在推特上戏谑道:“健康的小孩去看医生,被打了各种各样的疫苗,然后就变成了——自闭症患儿,这样的例子太多。”
自食恶果
西方对疫苗的抵制已经在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16年,法国一份关于疫苗接种的调查结果显示,26%的受访家长拒绝为孩子接种疫苗,7%选择延迟接种,还有13%会为孩子接种但是持怀疑态度。2018年7月,意大利政府在社会和舆论压力下废止了以前强制性的《疫苗法案》,并取消了入学审查中对疫苗证明的要求。
“反疫苗”运动虽也是事出有因,但实践证明:“反疫苗”运动声势越来越浩大,西方人慢慢品尝到不接种疫苗的恶果。
以麻疹疫苗为例。意大利麻疹感染病例数逐年增加,相比2016年,2017年掀起的“反疫苗”游行示威,使得麻疹病例增长了近5倍;2018年,增长也是保持在2倍左右。大洋对岸的美国也没好到哪里去。2019年美国麻疹病例激增至1282人,这是自1992年以来美国报告病例最多的一次,环比上年,感染人数激增300%。
事实上,“反疫苗”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而是一个交织着宗教、科学、政治、社会因素的复杂问题。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只有选择。“反疫苗”者,可以选择不打疫苗。正如拒绝戴口罩、居家隔离一样,只是要承担相应的后果。选择,是要付出代价的。这是新冠病毒教会人类的道理。
综合新华社、中新、中广报道
新闻推荐
根据埃及当地媒体报道,埃及卫生部长哈莱·扎耶德12月11日表示,埃及正在与中国有关公司就在本地大批量生产中国的新冠病毒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