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将读诗比作呼吸氧气 马蒂斯:如一部小说的艺术人生 □文/图 王筱丽

西安晚报 2020-11-29 01:52 大字

马蒂斯作品马蒂斯作品马蒂斯作品马蒂斯作品马蒂斯作品

近日,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2020年度大展“马蒂斯:如一部小说”在延期5个月之后终于隆重开幕。作为人尽皆知的艺术大师,亨利·马蒂斯是当代野兽派的创始人,作品以鲜明而大胆的色彩而著称,其创作的一系列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在艺术界影响深远。这位著名的艺术大师诞生于1869年12月31日,而人们更愿意把2020年作为他诞辰的第150周年,所以这场展览无疑是一次重要的纪念,被誉为半个世纪以来最大的一次回顾展。

230多件重要作品加70多件重要档案的规模,让这场特展成为今年最不能错过的全球好展之一。本期,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精彩的名作,走近这位艺术大家的艺术人生——

据悉,此次展览中的100多件展品来自位于巴黎的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其中包括反映马蒂斯立体派创新的代表作《大地与玫瑰》(1914)。除了蓬皮杜的自身馆藏外,不少法国博物馆也对此次展览慷慨解囊,位于尼斯和卡托坎布雷西的马蒂斯博物馆以及格勒诺布尔博物馆都贡献了展品。

曾将读诗比作呼吸氧气

他与文学之间的交集鲜为人知

蓬皮杜艺术中心介绍,这场展览意在探索“马蒂斯的艺术核心中,文本和图像之间的密切关系,为人们提供一种独特的解读视角”。

“画家对文学的关注,始于上世纪30年代他开始为马拉美的诗集创作插图开始”,蓬皮杜中心表示。1947年马蒂斯用两年时间创作了20张抽象剪贴画,以《爵士》为名结集出版,在这组具有诗意题目和戏剧主题的作品里,马蒂斯一并附上了他创作时的哲学灵感笔记。马拉美是法国19世纪象征派诗人,马蒂斯曾试图用图像来演绎马拉美最为著名的诗歌《牧神的午后》,他用简单线条勾勒了牧神半人半羊的形象,牧神吹着双管芦笛,身边躺着六个懒洋洋的裸女。后来他又用画笔演绎了15世纪诗人、奥尔良公爵查理一世的诗歌,并用平版印刷的方法,复制诗歌手抄本与蜡笔画,以配合诗人的文字。

马蒂斯与毕加索同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两位画家。野兽派创始人、大胆而鲜明的色彩是人们对于马蒂斯的一贯印象,而他与文学之间的交集却鲜为人知。此次展览别出心裁地将文本与画作相结合,以8位文学家对马蒂斯的经典评语为线索,将展览分为9个章节。像一部小说一样将马蒂斯的一生娓娓道来,诠释了文学如何向马蒂斯提供永不枯竭的灵感来源,从而为观众更深刻了解艺术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在这场展览里,从1890年出道到20世纪50年代生涯末期,马蒂斯的创作经历像小说般铺开,而他与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斯特芳·马拉美以及小说家路易·阿拉贡的轶事也被一一道来。

首先,第一位有关的文学家是马蒂斯的女婿:乔治·杜图伊特,他在1923年出版了一本关于马蒂斯的书。里面介绍了马蒂斯的女儿名为“玛格丽特”,马蒂斯非常宠爱这个女儿,还经常以女儿的形象进行创作。1925年杜图伊特曾亲自陪同马蒂斯前往西西里,后来又在卢浮宫学院担任兼职教授。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观众从杜图伊特的描述中似乎可以触摸到更贴近生活化的马蒂斯。此外,还有7位与马蒂斯关联颇深的作家评语成为这场展览的线索:1971年阿拉贡曾为马蒂斯写了一本近似漫谈的回忆录《亨利·马蒂斯罗马》,而此次展览的主题“如一本小说”就出自这本著作。书里讲述了马蒂斯这位著名的野兽派创始人在21岁前与普通青年无异的生活:被父亲望子成龙,进入大学学习法律,又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做文职谋生。人生急转弯发生在艺术家21岁这一年,马蒂斯生病了,据说是盲肠炎,住进医院的他十分无聊,母亲便送来一套画具帮他打发时间。结果马蒂斯着魔一样爱上了绘画,22岁他下定决心要做画家,于是前往巴黎求学,拜师、临摹、街头写生。1896年27岁的他第一次参加“国家美术联盟沙龙”,展出了4幅油画就崭露头角……

多米尼克·福凯德曾则撰写名为《亨利·马蒂斯:在尼斯的早年生活1916—1930》的著作,讲述了马蒂斯在尼斯的生活片段。从1917年开始,马蒂斯大部分冬天都在地中海沿岸的尼斯度过,他经常住在一座洛可可风格建筑里面对法国尼斯蔚蓝海岸的美景,接连完成人生中的很多重要作品,比如《雷诺阿花园里的橄榄树》《暴风雨前的卡涅风景》和《树林间的房屋》……查尔斯·刘易斯·欣德则在1911年写道,马蒂斯可能看起来“像个孩子一样画画”,但如果花上一周时间欣赏他的画作,你就会明白“它们传达的是生活本身”。

这场特展向我们充分展示了文学与绘画的密切联系,以及文学对绘画巨匠马蒂斯的巨大影响。从1890年年初登场,到20世纪50年代生命的终结,马蒂斯艺术生命中的每个时期都有文学参与,并且须臾不可离开。据说,马蒂斯晚年时以阅读诗歌来开启每一天,以保证自己拥有创造力。他曾将读诗比作呼吸氧气,直到1954年11月3日逝世在长期居住的尼斯,享年85岁。

在其生命的最后15年

马蒂斯凭借剪纸再次震撼世界

如同策展人维迪尔所言,这场展览揭示了马蒂斯更为批判性的一面。展览另外一个意义是强调了画家绘画语言是如何变化的,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维度让观者可以看到马蒂斯的杰作的同时,也看到他失败的项目、尝试过的创作,和从未见过的作品。

长久以来,马蒂斯被认为是一位革新者。

1896年到1904年这个阶段,马蒂斯的创新意识达到巅峰。他关注包括印象派、新印象主义等各种风格的艺术,从中汲取营养。1905年36岁的马蒂斯参加巴黎秋季沙龙美术作品展。一位名叫路易·沃塞尔的批评家看到他的作品,目瞪口呆。因为这场展览有很多年轻人的画作色彩艳丽,与展览中另外一件展品——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多纳泰罗的写实作品风格迥异。沃塞尔指着多纳泰罗的雕塑惊呼:“多纳泰罗被野兽包围了!”这一句戏言,使西方美术史上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流派——野兽派。

而马蒂斯则被这些年轻画家们拥为领袖,从此蜚声世界。

1908年马蒂斯发表了他的《画家札记》,公开发表他的艺术观念,对现代绘画影响极大。他说:“奴隶式再现自然,对于我是不可能的事……颜色的选择不是基于科学,我没有先入之见地运用颜色,色彩完全本能地向我涌来。”“我所梦想的艺术,充满着平衡、纯洁、静穆,没有令人不安、引人注目的题材。一种艺术,对每个精神劳动者,像对艺术家一样,是一种平息的手段,一种精神慰藉的手段,熨平他的心灵。对于他,意味着从日常辛劳和工作中求得宁静。”而他毕生的作品,包括后来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作品,无不贯彻了这种精神,例如《弹吉他的少女》等。

在绘画创作中,为了更好研究人体,马蒂斯借助于雕刻。他一生创作了大约70件雕塑作品。他说:“这样做是为了构成,为使我的感觉条理化,发现适合于我的风格。当我在雕塑中发现它时,它在绘画上便帮助了我。”他的雕塑代表作《奴隶》,其姿态总是令人想起罗丹的《行走的人》。马蒂斯对雕塑艺术所贯注的极大热情,如同他在绘画中总是使用饱满、单纯的色彩一样,他希图做到体量和形态“本能地向我涌来”。1907年他所作的《斜倚着的裸体》是将他同时所作的油画《蓝色的人体》“翻译”为雕塑。而后来的《蛇形人》《胸前的十字架》都反映了他在雕塑语言上的深入探索,对现代雕塑影响极大。

版画也是马蒂斯最杰出的艺术成就之一,他曾为法国19世纪象征派代表诗人马拉美诗作创作了29幅版画,并为詹姆斯·乔伊斯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制作限量版版画。马蒂斯的版画遗产相当丰富,包括铜版画、石版画、麻胶版画、单版画等,这种多样性对油画家来说极为罕见。

晚年的马蒂斯因风湿病不能执笔,于是他又开始了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剪纸。为了剪出色彩鲜丽、别具特色的作品,他还亲自动手染出自己需要的彩纸,晚年的他基本是靠在床上不停地剪纸。而这成为他在创作上发生颠覆性变革的契机。在其生命的最后15年,画家马蒂斯凭借剪纸再次震撼了世界。用当时《卫报》评论员劳拉·康明的话说:“马蒂斯60年艺术生涯的全部魅力都浓缩在他晚年这些剪纸作品的炽热与美丽中,它们如同长满植被的花园一样充满生机。”1930年60岁的马蒂斯迎来了塔希提之旅,这段旅程也激发了他很多剪纸方面的灵感。他曾说:“这里有太多的东西值得看了……有时候,我觉得在塔希提的逗留重新点燃了我的想象力。”

纵观马蒂斯的整个艺术人生,他一直在力争创新,而这次展览无疑是观众重新阅读马蒂斯作品的最好契机。创作于1911年的“茄子静物”曾被认为是马蒂斯“装饰力量的巅峰”,此次也在展出之列。此外,马蒂斯为旺斯的罗塞尔教堂设计的色彩鲜艳的彩色玻璃窗相关文献也会在展出之列。

新闻推荐

世卫组织: 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6000万

据新华社日内瓦11月26日电世界卫生组织2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6000万例,达到60074174例。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