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阳光下纵情放歌:审美与表达 读杨波海《栖心斋短章之三·诗歌楹联卷》

咸阳日报 2020-10-13 08:54 大字

杨焕亭

穿行在杨波海《古风新韵》搭建的艺术长廊,我深深地被诗人“集思广益成宏卷,文化名城添辉煌”的时代视角、“紫燕向阳鸣千树,东风随我进万家”的时代敏感、“江山代有才人出,天地轮回一脉承”的时代情怀所浸染。

杨波海满腔热情地讴歌身边这座城市在改革开放春风沐浴下的日新月异。我们透过这些打着“亲见”“亲历”“亲体”烙印,质感而又明快的诗句,不难触摸诗人与时代拥抱,与时代旋律共振,与母土文化依偎的文化自觉。从理论层面说,这是真正的“文学当下性”和“同时代性”,它与某些以“与时代保持距离”而自慰清醒的“诗人”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诚如著名文艺理论家谢冕所说:“诗与时代密不可分,杰出的诗人总是时代忠实的见证者和表现者。”这不仅因为诗人从来就是时代的产儿,更因为所谓生活是创作的第一源泉,从本质上说,都是以“当代性”作为内涵的。智利诗人聂鲁达说:“诗人的生活必然在他的诗歌中得到反映,这是艺术的规律,也是人生的一条规律。”

在某种意义上,诗人的“小我”世界实际上是时代风景的一种折射。因此,当我们读杨波海记录个人情怀的作品时,仍然从字里行间读出“应慰幼木成栋梁,更有桃李笑东风”的阳光满怀,读出“同道瞩望应俯首,脚踏实地才飞翔”的生命自觉,读出“枝擎云天揽明月,怀抱馨香捧瑶池”的乐观达变。这些父子之间、文友之间的唱和或者答酬,流淌着人情的涓涓细流,散发着人性的缕缕温馨。然而,人在其实践性上,并不是单个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儿子“去秋学成回关中,今春求索显峥嵘”的背后,是这个时代所创造的开放机遇;在老友之间相互勉励的背后,是一代人对这个社会殷殷奉献的生命史。

读《古风新韵》,诚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诗歌尤爱古风,偶写新诗。”选择“古风”实现对生活的审美表达,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诗歌美学的熟稔,更表现出作者豪放与潇洒的诗风。其实,在唐以前,古风是诗歌的主要体裁。它的主要特点就是“用韵比较广泛,不受韵书的限制。”杨波海的古风吟咏,一是偏于豪放,不废婉约。既有“半时凌绝顶,瞬间可撑天”“遥思接古今,往事如烽烟”的“思接千载,心游万仞”,又有“秋花沐细雨,芳韵誉古城”“临窗听秋雨,思念何处寄”的缠绵悱恻。二是诗语明白晓畅,不故作艰涩。诗人自言“不求用典高古”,“但求自然贴切,雅致清新”。如“柿子空挂枝,红颜无人采”“梅轩生暖意,挚友沐和风”等,读来亲切入心。三是不拘一格,情随感发。言志抒情,“任性自然”,特别是《庚子正月十二记事》,即行即吟,质朴纯正,那些“晨昏无犬吠,街巷少行人”“举国凝壮志,合力筑长城”“千家沐煦日,万户迎春风”,真实地再现了全民抗疫的恢宏画卷,读来耐人咀嚼。不仅有对生活的时代俯瞰,更有时间一维性的纵深开掘。由此不难看出,“审美表现是主体在审美体验、意象创造中的情志的反映。”

本书中还收录了作者创作的新诗和楹联作品,立意清新,诗语明快,既可欣赏玩味,又可做楹联创作之教本。(B)(10)

新闻推荐

尼日利亚发生两车相撞事故 造成至少17人死亡4人受伤

阿布贾消息:尼日利亚东北部约贝州警方12日说,该州11日晚发生一起两车相撞事故,造成至少17人死亡、4人受伤。警方说,一辆公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