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真正的生物可降解塑料
当城市开始实行垃圾分类,不少人为厨余垃圾“破袋”感到苦恼。“可降解塑料袋”能否用来承装厨余垃圾从而减少破袋的不便,不时出现在垃圾分类的讨论中,但却鲜有明确的答案。然而,随着限塑令升级,许多城市逐步推出禁限塑实施细则,“可降解塑料”再次进入公众讨论。“可降解塑料”究竟为何物?它是否可以成为理想的一次性塑料替代品?消费者如何看待?市面上能买到的“可降解塑料”又如何辨别真伪呢?面对这些疑问,笔者做了一次小规模的问卷调研,询问了200名普通消费者。
消费者心中的“可降解”产品是什么样的?
大家是否有意愿购买或使用可降解塑料,如何分辨可降解塑料产品,用后又如何分类?在我们的调研中,63%的被访者表示可降解塑料听起来更环保,自己愿意支持使用。
当问及如何辨别产品时,73%的被访者首选直接用商品名称区分,认为写了“可降解”的应该就是可降解塑料,其中有63%被访者是更谨慎的消费者,他们还会再依据认证标识或产品成分说明去辨别商品是否可降解。
在使用后应该如何分类的问题上,被访者的分歧颇大,只有1/4的人认为可降解塑料在使用后应投入湿垃圾(厨余垃圾)。
绿色和平消费者调研结果 - 如何辨别可降解塑料产品
绿色和平消费者调研结果 - 可降解塑料产品使用后应如何分类
带着这200位消费者的答案,我仔细研究了网上销量靠前的35个可降解塑料产品,我发现让消费者从厂家宣传、产品成分、认证标识来识别可降解塑料并非易事。效果存疑的“可降解”方式和真假难辨的“可降解”产品
目前最流行三类降解方式分别为:光降解、热氧降解和生物可降解。光、氧降解是一种物理分解的方式,在传统塑料里混入添加剂,使大块的塑料加速分解成碎片,但这些碎片能否继续降解依然是个疑问。光、氧降解近年也受到了诸多质疑,欧盟在2018年“关于氧化降解塑料的环境影响”的报告中指出,“没有证据证明氧化降解添加剂可以让塑料在堆肥、填埋、或自然环境中,在可控时间内完全生物降解。氧化降解添加剂还有可能具有生态毒性,目前没有标准或测试可以说明这些添加剂对环境无害”。因此,欧盟和多家跨国企业宣布逐步停止使用氧化降解塑料。
在自然环境下,由微生物作用能够完全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的才能叫“生物可降解”。根据降解环境,生物可降解塑料可细分为 “可堆肥降解”、“土壤可降解”、“海水可降解”。但事实上,目前没有一款生物可降解塑料可以在任何环境下无条件地降解。现在,我们在市场上能买到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其实都是 “可堆肥降解”塑料,只有在58℃以上、细菌充足的商业堆肥设施里待够180天才可降解。
自称商品为“可降解”的商家特别喜欢用“在自然环境中降解”、“保护大自然”、“没有空气污染”、“健康环保”等绿色环保宣传语,但在说明商品关键的“可降解”特性时往往模糊不清,不能清晰定义自家卖的商品能够在什么条件下降解,需要多长时间,也很少指导消费者使用后应如何丢弃。
我查看了市面上销售较多的35件产品,写清楚了成分说明的有30件,其中使用了不可降解的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的竟有8件,这些产品中只有1/3从成分来看是真正的生物可降解,有的产品声称使用了玉米淀粉、秸秆等生物基材料,天然可降解。
在过去十几年里,“PP/PE+玉米淀粉”是很常见的塑料共混生产方式。这种产品的淀粉部分在特定条件下虽然可以生物降解,但剩余的塑料会残留在环境中,甚至经过几百年也无法降解,这类混合塑料目前被统称为“半降解”塑料,但是它们仍然以“可降解”的名义出现在购物平台。
目前,市面上真正的生物可降解塑料主要是“可堆肥塑料”,材质通常为聚乳酸(P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AT)或是PLA+PBAT+淀粉。
因此,如果你打算购买生物可降解产品,所有在介绍中称产品使用了(优质)PP、PE、高密度聚乙烯(HDPE )的商家,请直接一键删除。至于那些用了玉米淀粉、秸秆等生物基材料的商家,你还需要抱着怀疑的态度仔细寻找蛛丝马迹,分辨一下他们销售的是不是和传统的不可降解塑料共混的产品。
如何辨别“可降解认证”
从产品的可降解认证来看,我观察的35件产品里超过一半的产品介绍里没有任何认证信息,其中5个商家提供了检测机构名称却没有明确做了什么检测,明确列出检测标准的也不一而足,有的产品符合中国的“GB/T 20197”检测要求,有的产品符合国外的认证,主要包括美国ASTM 6866/6400和欧盟EN 13432。
中国对于降解塑料的定义(GB/T 20197-2006)是2006年发布的,这个标准至今仍然适用。笼统地称产品符合“GB/T 20197-2006”,等于告诉顾客该产品有可能是热氧降解、光降解、生物分解或是可堆肥降解,却并没有明确说明它到底可以怎么降解。虽然,从2017年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相继针对塑料袋、地膜、快递包装发布了生物降解标准,前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刚发布了新的《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分类与标识规范指南》,但是这些较新的标准和标识目前还没有在市面上售卖的产品中出现,而针对其他品类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也还没有出台明确的“生物可降解”国家标准。
除了使用国内的认证,欧盟的EN 13432和美国的ASTM D6400是针对“可堆肥降解”的塑料包装和塑料制品制定的标准,因此如果商家提及产品符合这两项欧美标准,理论上它应该是可堆肥降解的,产品原材料普遍是PLA、PBAT、或它们和淀粉基的混合物。
在有产品标准的前提下,发展产品认证体系可以促进企业和国家对产品的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产品的统一认证标识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相关信息,从而指导消费。
目前中国还没有被广泛认可的成熟的可降解塑料认证体系,虽然日前发布的《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分类与标识规范指南》统一了可降解塑料的检测要求,提出了统一标识,为规范可降解市场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体系发展仍未不完备。而欧美推广可降解塑料较早,认证体系也发展得相对完善。目前被普遍认可的国际认证主要包括国际生物分解产品协会(BPI)和美国堆肥协会(USCC)的堆肥产品认证计划,德国莱茵TüV和欧洲生物塑料协会共同开发的可工业堆肥塑料的认证系统,旗下包括了德国标准协会认证公司(Din Certco)和奥地利认证机构(TüV AUSTRIA)。
在我观察的35件产品中,只有两款产品在角落贴出了这类认证标识,而参与调研的200名被访者中虽然80%表示自己用过或者买过可降解塑料产品,但却有78%的被访者从来没见过或没注意过这些标识。
美国国际生物分解产品协会(BPI)可工业堆肥塑料认证标识
欧洲Seedling可工业堆肥认证标识
德国标准协会认证公司(Din Certco)的可工业堆肥塑料认证标识
奥地利TüV AUSTRIA的 OK compost 可工业堆肥塑料认证标识
可降解塑料无法在短期内解决塑料污染问题通过这次调研,我发现辨别真正的可降解塑料不仅需要消费者具有一定的化学知识,还要熟知国内外认证体系和各类标准,此外还需要有火眼金睛和足够的耐心在一众宣传中去伪存真。我曾认为,使用可降解塑料替代传统的塑料产品可以解决厨余垃圾和外卖快递飞速增长所带来的塑料污染问题。但现在我意识到,问题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可降解塑料产品命名缺乏法律规范,而国内尚未发展出大家都熟悉的且统一的认证体系和标识,消费者无法轻松识别买到的产品是否是真正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
其次,现在众多生物可降解塑料产品中,绝大多数是商业堆肥塑料,但商业堆肥塑料需要被收运到堆肥设施里180天后才有望降解,也就是说,如果只是把可降解塑料丢进干垃圾(其他垃圾)或者回收垃圾里,它没办法在短期内顺利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即使市民把可降解塑料正确丢入了厨余垃圾桶,但如果没有区分可降解塑料和普通塑料,收垃圾的工作人员仍需要把垃圾中的塑料分拣出来。
普通消费者在购买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时,应注意去伪存真,在信息清晰、标识明确的情况下辨识真正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并确保在使用后把它扔进正确的垃圾桶。对于其它的塑料包装,如果消费者支持那些减少一次性包装的商家,把“不想要这么多包装”的心声告诉商家和行业,这将支持不同的行业朝着重复使用转型,而消费者的意识提升也将促进市场变得更健全、国家监管更严格。
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发展主要受国家和地方政策引导,各级政府要先厘清可降解塑料的市场乱象,一次性塑料用品应当优先以重复使用为原则来选择替代品,从而更谨慎地评估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应用领域,并确保后端处理体系可以追得上前端可降解塑料使用的脚步。
(本文作者贾柊楠系绿色和平资深研究员)(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新华社纽约9月17日电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17日发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7日18时22分(北京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