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静静的顿河》

合肥晚报 2020-08-02 01:16 大字

《静静的顿河》还是上世纪80年代末看的,囫囵吞枣,没能搞清格里高利周边繁杂的人物关系,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反正不是血亲就是姻亲。主人公格里高利在女人、情感、红白两军和政治立场之间摇摆,每一次都鲜血淋漓,刻骨铭心。此外,具体情节早已遗忘,但顿河两岸,青草和马粪的气味始终若有若无萦绕在鼻翼,似乎随时能勾引出一个喷嚏。

俄罗斯作家都善于写景,善于通过景物来衬托人物心理情绪。从普希金、莱蒙托夫,贯穿屠格涅夫、契诃夫、托尔斯泰,直到索尔仁尼琴,似乎俄罗斯的广袤体量注定要以基因组的方式永久移植在俄罗斯作家的血脉里了。肖洛霍夫笔下的顿河两岸,不仅非常俄罗斯,而且也非常哥萨克。

列宾的《查波罗什的哥萨克人写信给苏丹王》《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苏里科夫的彼得大帝三部曲《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女贵族莫洛佐娃》《缅希科夫在贝列佐夫镇》等等——曾经沧海,二三十年过去了,再度翻阅《静静的顿河》,有如厌倦了现代美术馆里的毕加索、波洛克、康定斯基,一头扎进了一幅幅栩栩如生大气磅礴的俄罗斯巡回画派的连环画。

除了诗意浪漫和血雨腥风,《静静的顿河》当年在我的心田里埋下了一棵豆芽一样弱小的问号,格里高利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好人还是坏人,在我的儿童时代可是一个大是大非,却原形毕露的问题。坏人一出场,电影里的孩子就急不可耐地喊:“他是坏蛋!”

格里高利的每一次背叛和自我背叛,都经历迷惘和苦闷、悔恨和彷徨,都付出了失去亲人的刺痛肺腑的悲伤。单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他不是一个坏人,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好与坏,是与非,关键在于评判标准。不同立场自然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标准,即便是同一个标准,影响和干扰这一标准的因素也数不胜数。作为一个微小个体,在流变动荡甚至相互冲突的标准下寻求生活出路和生命价值,不啻一滴水在激流中把握自己的命运。

即便在和平年代,我们每一个人不也常常有意无意经历着类似格里高利的抉择吗?最直观的就是多空对峙的资本市场,例如股市。买进还是卖出?这一只,还是那一只?左右为难,焦虑纠结,幸运的是我们选择的后果不过是账户余额的涨跌,而非你死我活。

哎,一场文学审美竟然诱发了我的金融思维,是升华,还是堕落?

凌琪

新闻推荐

欧盟同意阿尔斯通收购庞巴迪,全球轨交行业座次改写

记者|唐俊时隔5个半月,轨道交通行业备受瞩目的并购案终于尘埃落定。7月31日,欧盟官网正式发布消息,同意阿尔斯通收购庞巴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