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只有一个人理解梵高

澎湃新闻 2020-07-29 16:09 大字

原创 叶克飞 欧洲价值

即使今天,世间懂得梵高的人也不多吧。无数人能够在画作中汲取养分,却无法走入梵高的内心。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尽管梵高生前与阿姆斯特丹交集不多,但这座自由奔放的城市,与梵高的恣意挥洒无比契合。唯一不同的是梵高的浓烈色彩下是骨子里的灰暗,而如今的阿姆斯特丹,蓝天白云下是青春与欢快。

撰文〡叶克飞

13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890年7月29日,梵高在病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记得那年去阿姆斯特丹,出于逛博物馆的考量,将酒店订在了博物馆区一带。谁知酒店旁没有电车站,每次出门要想搭乘电车,都得先花十几分钟走到博物馆广场前。结果,几天时间里,我在这段路上反复走了N次。

每次经过博物馆广场,都只见人头涌涌。荷兰人口密度本就排名世界前列,阿姆斯特丹的人口密度更高,除了水坝广场一带,这里也许就是阿姆斯特丹最多人的地方。尤其是大喷泉四周,永远坐满了人,大草地上也密密麻麻。

直面广场的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当然值得流连,它藏有伦勃朗的《夜巡》、《犹太新娘》、《工商布会的稽查宫》和《自画像》,还有维米尔的《厨娘》和《小街》。这个开放于1885年、位列世界十大博物馆的建筑,也是欧洲第一座纯粹用于博物馆展览的建筑。

不过,广场侧的那栋建筑显然人气更高,门前总是排着长队。建筑外立面挂着一幅大大的自画像,出自梵高之手。

这栋建筑就是梵高博物馆。尽管梵高在阿姆斯特丹的时间很短,但如今的阿姆斯特丹,却是梵高作品最集中的地方。梵高博物馆最初的主建筑并不大,按照每年6万名参观者的规模设计。但近年来参观者众,每年已超过百万人次。在日本公司资助下,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设计了新的展厅。

文森特·梵高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的津德尔特。四年后,他一生唯一的朋友,也是他的弟弟提奥·梵高出生。

从小孤僻的梵高,6岁就被送入公立学校,但因学校环境不佳,愈发叛逆,两年后就退学。也因为成长于牧师家庭,母亲只允许他与所谓的上流社会交往,“同下层阶级打交道则意味着将自己暴露在各种诱惑之下”,结果梵高11岁之前都很少外出,也频频转学。

成年后,梵高曾做过公司职员,但因引荐他入公司的叔叔病退,上司顺势抹黑早已看不顺眼的梵高,使之陷入流言之中,甚至被家族视为耻辱。外调伦敦期间,又因英语不佳而自闭家中。

在这艰难生存的状态下,唯有画画能让他寻得空间。最初的他由荷兰传统绘画启蒙,在英国期间则接触到英式画法,只是他并不喜欢。

《夜晚露天咖啡馆》|文森特·梵高

直到1883年,他才开始画油画。在那前后,他曾辗转于阿姆斯特丹和安特卫普,也曾就读于如今赫赫有名的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还曾两赴巴黎,结识塞尚等人,画风受法国艺术影响,色彩愈发明亮。

1888年,梵高来到普罗旺斯的小城阿尔勒定居,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也是在这里,他因失望自责割去了自己的一块耳朵。次年,他入住同样位于普罗旺斯的圣雷米疗养院,使得这座小镇如今成为梵高迷必去之地。1890年7月,他在病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画的梵高,去世后成为世界的宠儿。他短短一辈子留下了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和150张水彩画。其中,有35幅他最喜欢画的自画像,11幅向日葵。

《向日葵》|文森特·梵高

在博物馆里,可以见到梵高的作品,还有他的书信等旧物。其中,画作有两百幅,素描作品有几百件。《十五朵向日葵》、《黄房子》和《吃土豆的人》等名作都展于此馆。

尽管梵高的母亲从小就不允许他与底层来往,也一度造成了梵高的自闭,但在梵高的作品中,总能见到悲悯情怀。《吃土豆的人》里,有低矮房间、狭小餐桌和昏暗油灯,每个人都一脸沧桑,伸手抓起盘子里的土豆。

《吃土豆的人》|文森特·梵高

最可贵的是梵高对于土豆乃至向日葵、麦田、豌豆花等泥土气息十足的意象的喜爱。从早期画作开始,梵高就热衷于质朴风景和静物。他的色彩热情而富有感染力,奔放夸张,但与“华丽”二字绝缘,反而朴素隽永。

向日葵、星空和杏花枝这三大意象,最为人们所熟知。可惜的是,11幅向日葵画作中仅有一幅藏于梵高博物馆,最美丽的星空也在美国,倒是杏花枝,在梵高博物馆中总能见到。

博物馆里总是人头涌涌,连一楼的纪念品商店也挤满了人,人们总会挑选几张明信片带走。因为明信片上都是梵高画作,最畅销的总是名画,比如自画像和向日葵。相比明信片的廉价,梵高真迹早已是天价。1888年,他的《向日葵》标价500法郎,大概是100美元,到了1987年,已经拍出近4000万美元的高价。

就像梵高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所写的那样:“如果我的画卖不动,我也没有任何办法。但那一天终将到来。人们会认识到这些画要比颜料和我们花在上面的,我困顿的生计,更有价值。”

《黄房子》|文森特·梵高

有心人会对梵高博物馆里的信件很感兴趣,那都是梵高与弟弟提奥之间的信件。

1881年到1890年间,提奥在巴黎经营画店,其间卖出了一千多幅画作,是印象派画家的主要推动者。他曾卖出莫奈的70幅作品,也卖出不少高更和毕沙罗的作品。

连我眼前的梵高博物馆,都是提奥的儿子文森特于上世纪70年代创建。

比梵高小四岁的提奥,是梵高最亲密的人。正是提奥对梵高的建议,使之坚定地走上绘画之路,也正是提奥对梵高的照顾,才使得梵高可以在短暂一生中留下如此之多的璀璨画作。

据考证,梵高第一次给提奥写信是在1872年,当时他19岁。最后一封信则是在1890年自杀时,信上还有斑斑血迹。

在这十八年间,梵高至少给提奥写过900封信,其中有不少是十页八页的长信。梵高甚至将这些信件当成了日记,记录自己的人生,还有对各种事物的看法。若无这些信件,后人很难探知梵高的世界。

提奥是他唯一的倾听者,梵高曾写道:

“事实上,除了你,我没有别的真正朋友,当我情绪不好时,总是想到你。我只希望你也能在这里。这样我们就可以再度在一起到田野里散步……我又要把钱都支付殆尽了——房东、颜料店、面包商、食品店、鞋匠,天知道还有什么,最后只剩下一丁点儿。最糟糕的是,在度过许多雷同的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之后,人时时会觉得精力耗尽,一种疲乏的感觉把人都给压垮了。今天我干活很少,却突然被一种深深的失望压倒了,可我对之又无法确切表述出来。正是在此种时刻,一个人希望自己会是铁打的,讨厌仅仅只是一副血肉之躯。今天一大早,我已经给你写过一封信,但等我刚刚把它寄走,突然间,我的所有麻烦好象一下子向我扑来。我的麻烦像是没完没了,因为我再也无法清楚看到未来。我不能把它抛到一边。我不明白,我为什么事业上总是打败仗。我全身心投入进去,看来这却是一个错误,至少有的时候是这样。可是,老弟,在实践中,在真实的生活中,一个人应该如何把力量、生活和精神倾注到何处,你知道吗?一个人必须承受风险,即是说,我要做确定了的事情,看它完成。有时会证明这是错的,因为如果旁人对之毫不关心,一个人就会陷入难以摆脱的困境;但是,一个人到底是不需要关心,还是需要关心呢?我认为一个人应该对此不必感到苦恼。可有时情况又变得太糟,这样,一个人就不能不感到悲哀,哪怕他仍有别的希望。”

梵高终于没有坚持下去,他选择了自杀。提奥悲痛欲绝,身体迅速垮掉,六个月后也告别人世,两兄弟被葬在同一块墓地里。

梵高的不幸,在于当时几乎没有人能懂他的艺术,也几乎没有人能懂得他的内心。但他的幸运在于,唯一懂他的提奥始终陪伴着他。对于大多数寂寞的艺术家而言,这几乎是奢望。

即使今天,世间懂得梵高的人也不多吧。无数人能够在画作中汲取养分,却无法走入梵高的内心。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尽管梵高生前与阿姆斯特丹交集不多,但这座自由奔放的城市,与梵高的恣意挥洒无比契合。唯一不同的是梵高的浓烈色彩下是骨子里的灰暗,而如今的阿姆斯特丹,蓝天白云下是青春与欢快。

《阿姆斯特丹的海边》|文森特·梵高

RECOMMEND

原标题:《世界上只有一个人理解梵高》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阿联酋大力发展航天业

阿联酋“希望号”火星探测器近日首次将一张从地球附近远望火星的照片传回了地球,拍摄时它已在太空中飞行了100万公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