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累计确诊病例突破1400万例 带疫解封使新增新冠病例数高企
7月18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民众戴着口罩出行。7月17日,在美国华盛顿,一名戴口罩的行人穿过国会大厦附近的马路。
世界卫生组织19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9日10时35分,全球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131350例,达到14007791例;死亡病例增加4018例,达到597105例。
目前,美国仍是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美国、巴西和印度三个国家的累计确诊病例数均已破百万,此外,俄罗斯、南非、秘鲁、墨西哥和智利的累计确诊病例数均超过30万。从每日新增病例数的分布看,美国、拉美、印度和南部非洲居高不下,而俄罗斯有所下降。
部分国家新增病例居高不下
专家认为,目前新增病例数高企的国家或地区,大部分都曾“带疫解封”,为了重启经济而过早地放松管控措施,民众执行防疫隔离措施也不够严格。
美国疫情在5、6月份曾缓和过一段时间,但在各州为尽早复工而仓促解除管控措施后大幅反弹。美国艾奥瓦大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授斯坦利·珀尔曼说,各地重启经济进程太快、仓促复工,未能遵循相关防控和隔离措施,是导致疫情反弹的一大原因。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坦言,美国在确认无症状感染者和年轻群体中病毒传播方面存在问题,未能及时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拉美地区被世卫组织认为是一个新的疫情“震中”。一些卫生专家对目前部分拉美国家放松防控措施表示担忧,认为“带疫解封”可能会延缓疫情拐点的到来。巴西流行病学家保罗·梅内塞斯认为,目前巴西疫情正从大城市向小城镇蔓延,各地卫生系统水平差异较大,而重启经济活动势必增加人员聚集和直接接触,有可能导致部分地方卫生系统崩溃。巴西传染病学家安娜·雷斯指出,在疫苗上市之前,保持社交距离格外重要。
近期印度确诊病例急速增长,专家也认为这是各地过早放松管控等因素造成的。除疫情较严重地区仍在实施严格管控外,印度大部分地区已进入解除封锁的第二阶段,推行复工复产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压力。印度基督教医学院病毒学家雅各布·约翰表示,新冠疫情传播范围较广,政府应尽可能多地开展检测,以便跟踪和隔离被感染者,这对未来控制疫情在农村地区传播至关重要。
疫情暴发初期,南非政府采取了严格的“封城”政策以遏制病毒传播。但“封城”严重影响了商业活动,政府不得不于5月逐步放松“封城”政策,允许各行业分阶段复工,但病毒传播速度也随之加快,新增确诊病例数大幅反弹。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审慎“解封”的国家如俄罗斯目前疫情已趋向缓和。根据俄各地现有新冠患者数量计算出的新冠患病率显示,截至17日,俄所有地区都已度过了新冠患病率高峰期。俄卫生部首席传染病学家丘拉诺夫说,得益于预防、隔离等措施,俄单日新增病例数有所下降。为巩固防控成果、防范第二波疫情,俄民众仍需坚持采取公共场所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措施。
英国暂停发布每日新冠病亡数据
英国政府18日暂停发布每日新冠病毒死亡病例数据,原因是正在调查统计方式是否有问题,从而导致过多统计死亡人数。
英国政府在网站上写道:“现行每日死亡统计计入所有新冠病毒阳性且后来死亡的人,没有在确诊时间与死亡时间之间划定截止期限。有人认为缺乏截止期限可能导致每日新冠死亡病例数不真实。因此,我们暂停发布每日(死亡人数)数据,直至这个问题得到解决。”
卫生大臣马修·汉考克17日下令紧急审查英格兰公共卫生局的新冠死亡病例统计,以确认是否存在“统计学缺陷”。作出这一决定缘于英国两名大学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提出,英格兰公共卫生局统计英格兰新冠病毒死亡人数时,仅单纯确认感染者死亡,却不考虑是否死于新冠病毒,因而“任何一名新冠病毒感染者日后因任何原因死亡,都将被纳入卫生局新冠病毒死亡统计数字”。
按照官方统计,英国新冠死亡人数超过4.5万。这一数字在欧洲国家中最高,在全球仅次于美国和巴西。
疫情下各国经济如何“定损”
新冠疫情给全球公共卫生和经济发展带来沉重打击。就疫情来说,确诊病例数量是衡量其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就经济形势来看,哪些国家最脆弱?如何“定损”?
有学者指出,在应对疫情造成的经济负面影响时,各国主权信用评级或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疫情给经济造成“休克打击”,要实现“心肺复苏”就要向市场大量输血,最为传统的方式是降低利率释放流动性。疫情暴发前,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均已长期处于低水平,降息空间极为有限;反倒是部分发展中经济体基准利率较高,降息空间较大。不过,在应对疫情过程中,虽然发达经济体降息幅度不大,但投入市场的流动性却远远超过发展中经济体。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费尔利在一篇最新论文中指出,低利率时代,发达经济体应对疫情使用的基本是非传统金融工具,如中央银行担保贷款、扩大资产负债表、放松宏观审慎措施、限制金融机构分红和回购等。
费尔利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购买美国国债和抵押债券的规模已达到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5%;欧洲央行7500亿欧元公共和私营证券购买规模也已经占到欧元区GDP的6%。
费尔利分析,之所以能大量使用非传统金融工具,最主要是因为发达经济体此前主权信用评级较高。评级越高,主权主体举债利息越低,国际融资成本也越低。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之所以能“凭空变出”资本救市,很大程度上凭借的正是高信用评级;而欧盟内部争论要不要以欧盟名义举债的原因,也在于高评级国家不希望低评级国家“搭便车”。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主权信用评级较低的国家,特别是包括部分新兴经济体在内的非洲、拉美国家是此次疫情导致的金融风暴的直接受害者。即便其国内疫情蔓延得到控制,金融市场资本涌入发达经济体、借贷利息高企都会让这些主权信用评级相对较低的国家不容易摆脱疫情引发的经济困境。
近年来,现有主权信用评级机制备受争议,不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纷纷提出打破由几家机构垄断信用评级的现状。此次疫情再次暴露这一国际金融市场长期存在的问题。
除了主权信用评级,还有不少金融机构尝试从其他角度分析疫情中世界经济的“短板”在哪。例如英国金融信息服务机构埃信华迈公司专门编制了“新冠疫情脆弱指数”,用来衡量哪些国家在疫情中最易受打击。
“新冠疫情脆弱指数”中最为重要的加权指标是“经济脆弱性”,影响这一指标的主要因素包括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政府财政收支状况、劳动力自雇比例等。严重依赖全球供应链的开放型经济体更易受疫情直接打击,原本负债累累的经济体也易受疫情影响。根据这一指标,爱尔兰、新加坡等外债规模、进出口额占GDP比例较高的国家在疫情中面临风险较大。
综合国内政治环境、医疗条件、人口结构和居住密度等因素,“新冠疫情脆弱指数”显示,疫情下全球最脆弱的地区是非洲和拉美地区。
分析人士表示,美国失业率大幅上升、欧盟推出高额经济救助计划等消息极为吸引眼球,但这种“剧场效应”往往让外界忽视了全球抗疫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现状。从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视野中看,当下世界经济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超越了疫情本身。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新华社华盛顿7月19日电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西北部一个繁忙街区19日发生枪击案,造成一名男子死亡、8人受伤。华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