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乱升级 美国警察跪压黑人男子7分钟致其死亡数百名愤怒民众上街抗议

济南时报 2020-05-30 13:49 大字

5月28日,经历连续两天抗议的美国明尼阿波利斯(明尼阿波利斯是美国明尼苏达州最大城市),迎来了一个新的早晨。当地记者曝光骇人景象,整座城市仿佛遭遇世界末日。路边可见被烧毁汽车以及断裂的树木和电线,天空也被浓烟遮蔽。

5月25日,美国黑人男子乔治·弗洛伊德遭警察压颈致死后,数百名愤怒民众上街抗议。明尼阿波利斯市长此后宣布进入72小时紧急状态。但民众抗议仍在继续,且已蔓延至纽约等其他城市。

那么此事到底如何发生?这件事又为何持续发酵?

[追问1] 究竟发生了什么?

据《纽约时报》报道,一段由路人拍摄的长达10分钟的视频显示,当地时间5月25日晚间,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一名白人警官,用膝盖跪压在一名非裔男子的脖子上,并将其反扣在地,这样的动作至少持续了7分钟。该男子戴着手铐,在被压制的时候不断哀求,“求你了,我不能呼吸了。”

几分钟后,这名非裔男子陷入昏迷,救护车随即赶来将该男子送往医院。但这名男子在送医不久后,便被宣告不治身亡。

视频显示,一些路人曾不断恳求警官,拜托他停手,还告诉警官这名男子正在流鼻血。然而,涉事警官一直无动于衷,另有3名警察也置若罔闻。视频曝光后,美国举国上下高度关注。涉事警局次日宣布,开除这4名警官,但此举并未能平息民众的怒火。

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报道,5月26日,一些民众因不满警察的做法,开始走上街头,要求为死者“伸张正义”。警方随即使用催泪弹、爆震弹和橡皮子弹进行压制,此举令民众更加愤怒。

5月27日,抗议活动持续升级,逐渐发展至全美范围内。在明尼阿波利斯市,示威者与警方发生冲突,打破警察局的玻璃,哄抢打砸超市。在洛杉矶,有人开始围攻警车,甚至焚烧美国国旗。

[追问2] 这名男子是谁?

据《纽约时报》报道,这名遭受暴力执法的非裔男子是乔治·弗洛伊德,46岁,生前居住在明尼阿波利斯远郊圣路易斯公园附近的街区。

弗洛伊德从小在休斯顿长大,高中时还是一名体育健将。据弗洛伊德的朋友怀特介绍,他经常被朋友称为“大弗洛伊德”,因为他身材高大,身高大约有2.0米,在篮球队中时常发挥大前锋的作用。怀特表示,“弗洛伊德是一个‘温柔的巨人’,也是一个天生的喜剧演员,为人非常随和。”

大约四五年前,弗洛伊德移居至明尼阿波利斯市。据弗洛伊德的堂兄介绍,弗洛伊德十分喜欢明尼阿波利斯市,曾经指出在明尼阿波利斯市生活,他变得非常开心。

弗洛伊德生前在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一家餐厅中工作,主要负责维护店内安全。其雇主通斯特伦(Thunstrom)表示,弗洛伊德从不打架,甚至没有与人发生过争执,“没人会说他的坏话,他对每个人都很友善。”

通斯特伦表示,“弗洛伊德是一个好人,是一名优秀的员工,也是我的好朋友,他在同事之间很受欢迎。”[追问3] 各方态度如何?

这一事件发生后,美国民众高度关注,并纷纷谴责警察的野蛮行径。局势升温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表态却充满争议。他27日通过推特账号称弗洛伊德事件“令人伤心”,是场“悲剧”。而在28日的一则推文中,他转而谴责抗议者,甚至扬言“只要出现掠夺,就要开枪”,以致推特公司在这则推文旁边注上“美化暴力”的警告。更有民众指出,特朗普一贯对白人抗议活动和黑人抗议活动持双重标准。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巴切莱特28日发表媒体声明,谴责美国警察暴力执法导致一名非裔男子死亡,呼吁美国当局在调查这一事件时正视种族歧视这一“根深蒂固的问题”,并采取切实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巴切莱特在声明中说,美国当局必须认真采取行动,建立预防制度,杜绝此类杀害,并且确保在相关调查中正义得到伸张,最重要的是过度使用武力的警务人员都应受到起诉和定罪,因为在过去太多类似案件中,警察的行为要么被不合理地赋予某种正当性,要么只是受到些许行政性的惩罚。

5月26日,明尼苏达州的州长沃尔兹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发文称,“这段令人不安的视频缺乏人性,令人作呕,我们一定会得到答案并努力寻求正义。”

5月27日,沃尔兹再次发声。“我们整个国家都看到了弗洛伊德的人性是如何被抹去的,我们的愤怒和痛苦都是有道理的。这就是为什么我正在促成一个全面、公平和迅速的调查,这将使我们更加接近正义。我们必须继续审查和解决这件事所引发的不平等现象。”

事发后,当地警局宣布4名涉案警察遭解职,但此举未能平息公众怒火。弗洛伊德的家人呼吁涉事警察应受到谋杀罪名指控。据美联社报道,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市长弗雷表示,“事发后的几天里,我一直都在努力搞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杀死弗洛伊德那个警察不在监狱里?”

另外,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在此次涉事的4名警察中,至少有2名警官曾经使用过武力,导致过度执法的事件发生,甚至包括致命事件。(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新京报》等)连日来,明尼阿波利斯市和附近的圣保罗市发生骚乱。 新华社发

新闻推荐

平庸面具下的艾希曼:从汽油推销员到犹太人的沙皇

原创贝蒂娜·施汤内特理想国imaginist一提起艾希曼,就绕不过阿伦特以艾希曼为例对“平庸之恶”的论证。在《耶路撒冷之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