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的阴谋 八卦总比哲理有趣
又一次,又一个,史无前例。
美油期货5月合约最低跌至负40美元/桶,已然颠覆经济学和商品交易价格常识。
“黑金”似已金光不再,只剩下漆漆黑暗。
回首向来萧瑟处,不思量,也难忘
对于油价大跌,或者说暴跌,举世关注,由于时差原因,一些财经自媒体在午夜跌破20美元/桶时便挥泪写下“暴跌”,以为已经足够“史诗”转头大睡,醒后却发现昨夜睡得太早眼泪也掉得太少。这是自石油期货从1983年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开始交易后首次跌入负数交易。
回首向来萧瑟处,不思量,也难忘。
见证了历史(又一次)的我们,今早难免浮想联翩。
大家的问题是,究竟发生了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发生了什么?其实也不难解释。
5月的美油期货合同第二天就要到期,而产能“过剩”很是明显,储放油的地方已经不多了。美国能源信息署上周公布,上上周美国原油库存环比增加1900多万桶,连续两周创纪录增长且连续12周增加。而这些合约的交割仓库库欣(Cushing),其为内陆城市,储量约为9000万桶,本就不大,原油库容很可能在几周内填满。这使得交割现货产生的储存等费用成本高企,因此大量合约平仓,带来了这场迄今为止绝无仅有的“负油价”事件。
从6月合约看,并没有跌入负值区间,从同期的布伦特原油价格看,也保持正值。因此,可以说,昨夜的油价“负值”并不意味着石油已经违背经济规律而“没人要且倒找钱”。主要触发因素还是技术性和结构性的。
当然,必须看到,无论是6月合约或布伦特原油价格,都在二十多美元区间,已经为历史低价。而油价走低的主要原因,还是疫情基础下的全球经济停摆和需求疲弱。
诚如在3月油价大跌时,我曾撰文,指出减产协议谈判失败并不完全是油价大跌的原因,需求疲弱才是。当前,虽然减产协议已经回归,但市场普遍认为,全球需求下降幅度远远大于减产幅度,或为其两倍之多,因此,市场并不“买账”,油价难以因“减产”而“回升”。
真亦假来假亦真
但也有另外一种或几种说法,认为此次油价大跌是一个或几个“大阴谋”。并且成为坊间热谈。
比如说,认为这是美国为了打压俄罗斯经济,而出手刻意打压油价带来的结果。
这种说法看似有自己的一套道理,但是即使抛开期货合约等技术性因素不说,美国对于抄底油价是不是就“甘之如饴”?恐怕未必。
尤其对于现任总统特朗普而言,其上台后,对推动美国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前所未有。他不仅认为能利用能源产业发展增加美国人的就业机会,推动美国的经济增长,而且视能源产业发展为“使美国再次强大起来”、重现“美国梦”的突破口。特朗普在美国能源部曾发表主题为"美国能源主导权"的讲演,强调在依赖外国能源供应数十年后,美国即将成为油气净出口国。为此,他还为奥巴马时期因环保等原因关闭的油气线路“开绿灯”,而美国的原油产量现已居世界第一。
如果低油价环境持续,根据Rystad Energy的数据,在油价20美元的环境下,533家美国石油勘探和生产公司将在2021年底前申请破产。Rystad估计,如果跌至10美元的价格,将有1100多家公司破产。
因此,特朗普恐怕并不希望油价过高,从而影响美国经济的通胀水平,同时,也不希望油价过低,从而影响美国能源计划。
现在可以看到的是,诺布尔能源公司(Noble Energy)、哈里伯顿(Halliburton)、马拉松石油公司(Marathon Oil)和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的市值都缩水了三分之二以上,道指成份股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下跌了38%。美国“引以为傲”的页岩油更是雪上加霜,曾经的页岩气明星惠廷石油公司(Whiting Petroleum)4月初申请破产保护。
很多人认为,这只是多米诺骨牌倒下的第一张牌。
因此,没有什么理由让人觉得,美国要“暗戳戳”地打压油价至此。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事实上,在沙特及俄罗斯3月减产协议“流产”后,全球油价“暴跌”,彼时美国总统特朗普也甚是着急,其向双方喊话,鼓励减产协议的继续。
4月2日,特朗普总统称,他已经与沙特王储和俄罗斯总统进行了交谈,双方很快将达成一项规模很大的减产协议,推高国际油价。减产目标达成对石油和天然气行业都很有利,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好消息。同一天,他会见了美国几家大型石油公司的高管。
其后,减产协议出台。
如果有人对这种“表象”仍旧很不以为然,觉得这可能是特朗普“做戏”,那么也不妨反向来看看。
就在3月初沙特与俄罗斯减产协议谈判失败,而全球油价大跌之后,也有一种“阴谋论”,说这次减产协议失败是因为俄罗斯故意让谈判破裂,目的呢?“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美利坚尔。沙特也有此意,目标是美国的页岩油。大力打压石油价格,能够让美国页岩油公司因成本因素而痛不欲生,从而起到扼杀竞争对手的作用。
不能不说,也是很清奇的想法。要知道,美国好歹是个超级大国,经济发展百花齐放,而俄罗斯和沙特都是较为单一经济项目依靠的国家,简单说,油气资源出口就是其经济命脉。这种时候还这样做,无异于“杀敌1000自损10000”,或甚至是“杀敌一刀自扎胸口”,应该是很得不偿失的。
更何况,将两部分“阴谋论”相对照,会发现一个相当有趣的现象:一方面,俄罗斯为了打压美国而打压油价;另一方面,美国为了打压俄罗斯而打压油价。
不禁让人想到,《韩非子·难一》里的故事,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自相矛盾”。
看清迫在眉睫的事
尽管油价进入“负值区间”的确有其技术性和结构性原因。但也不得不说,目前状态下,经济前景仍旧非常难以让人乐观。虽然有声音认为,疫情终究是一过性事件,疫情过后就会有“报复性消费”云云,但疫情本身究竟会持续多久现下已成为不确定,而几年来的保守主义上升带来的“后撤”影响也将更为深远。
从历史上来看,几次石油价格大跌都伴随着经济金融危机。
上世纪80年代中期,1985年11月至1986年4月,油价曾在半年内跌去67%。虽说直接影响因素是1985年12月的OPEC第76次会议,其公布了“低价保额”战略,掀起旨在争抢市场份额的“价格战”。但那时正是美国股市的漫长“牛市”,如火烹油的好时光。接下来,1986年,众多宏观和企业层面的经济数据表现黯淡,引发投资者恐慌,美国经济发出与目前类似的衰退信号。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股爆发了那时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盘事件。
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原油价格自高点最大跌幅61%。表面上看,也是因为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等部分产油国不顾产量配额肆意增产,沙特为首的OPEC再度提出增产计划。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增长减速。
2001年9月到11月期间,跌幅40%。其间是“9·11”事件和互联网泡沫破裂,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同时减速。
2008年7月至2008年12月,最大跌幅75%。美国次贷危机带来全球金融危机。
今日之前,近几年,石油价格也有过几次“暴跌”,2014年中至2016年初,页岩油产量迅速增长,OPEC拒绝减产,布油跌幅超过70%,后才有今日所见之“减产协议”。2018年底,因全球贸易战等原因,油价也在两个月内跌去40%。
因而,油价大跌虽有短期因素,但长期影响因素和对长期发展的影响,也已经从历史中看得非常明显。此次油价大跌,并不完全是“一时之兴”,而是近年来不断浮现的事实,与技术革新、贸易战、经济结构瓶颈、国际关系困境等其实息息相关。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你能改变一个事件,但不能改变一个趋势。
从趋势看,无论疫情是否过去,对危机的担忧,一点都不能少。
后记
油价常常为大家所关心。因某种程度而言,与生活密切相关。
对国际关系和国际经济的关切,也是关心油价的一部分,毕竟,能源从来和经济及政治都紧密相关。
八卦故事永远比哲学道理有趣得多,也传播得更广、更远,这是人性基本道理。
但值此时刻,危机就在眼前,或者还是低下头仔仔细细踏踏实实做点事更重要些。(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记者孙少龙)中国扶贫基金会20日发布了2019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共筹措爱心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