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和沙漠蝗灾影响全球粮食安全,但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 全球粮食不存在总量短缺问题

安徽工人日报 2020-04-03 02:04 大字

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不少国家为防控疫情采取封闭和隔离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生产与运输。

近期多个国家采取措施保障本国粮食供应充足。有的限制粮食出口,有的扩大进口规模。

尽管种种不利因素可能造成粮食价格短期上涨,对部分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造成影响。但在全球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供过于求的背景下,对于粮食安全无需恐慌。

无需恐慌,直面挑战

3月31日,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联合声明,呼吁各方努力确保粮食贸易的自由流通,以确保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粮食安全。

声明指出,全球有数以百万计人口的粮食安全和生计依赖于国际贸易。各国在采取措施遏制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速度时,必须同时确保贸易畅通,努力将抗疫措施对粮食供应可能造成的冲击降到最低。

声明警告,食品供应领域存在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导致各国竞相实施出口限制,从而造成全球市场短缺、食品价格飙升和波动性增强,各国必须避免上述“破坏性措施”。

联合国粮农组织当天称,疫情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粮食安全的影响,预计将出现在4月和5月。

不过,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日前也撰文指出,截至目前,疫情并未对粮食安全构成冲击。“我们无需恐慌,因为全球粮食供应量足以养活每一个人;但同时我们必须直面挑战:在缺粮的地方可能会出现供应断档的风险。”

疫情蝗灾,双重灾害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影响到至少44个需要外部粮食援助的国家。

目前,哈萨克斯坦、越南、俄罗斯、塞尔维亚等多个国家已对农业出口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其中,越南和哈萨克斯坦分别是全球主要的大米和小麦出口国之一。

此外,作为主要谷物出口国的美国、加拿大和法国等国疫情都不乐观。

尤其是在作为全球粮食重要产地的美洲,疫情扩散将对全球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为此,主要小麦进口国阿尔及利亚和土耳其近期都发出了新标书,摩洛哥暂停征收小麦进口关税直至6月中,世界各国的大米、小麦等粮食期货也开始上涨。

除新冠肺炎疫情外,今年年初开始的蝗灾也对全球粮食生产造成影响。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伊朗、伊拉克、印度、巴基斯坦等国都遭遇了严重的蝗虫灾害。

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上月表示,尽管沙漠蝗虫数目应该会像历史上那样,在可预见的未来减少,但是由于气候变化使沙漠蝗虫种群扩大,中东与非洲2500万人的粮食安全恐因此面临威胁。

世界气象组织此前发布的《2019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中提及,2019年末的异常强降水是“非洲之角”地区暴发大规模沙漠蝗灾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当地25年来最严重的蝗灾。预计蝗灾在今年6月仍将进一步扩散,严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

“现在是保护世界粮食流通的时候”

尽管面临疫情和蝗灾的双重压力,局部地区以及某些农产品种类的供给受到影响。但从整体来看,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全球的粮食总产量不会有大幅度的减产。

近年来,全球粮食的供给总体充裕,谷物库存量持续走高,主要粮食作物均供过于求,不存在总量短缺的问题。而且,经过测算,就算在全球粮食产量锐减32%以后,剩余产量和库存仍能维持全球一年的需求。

此外,部分国家的粮食出口限制政策所造成的实际影响有限。2019年全球大米产量5亿吨,贸易量4500万吨,贸易量仅占产量9%,90%以上的大米消费来自本地生产。

相对而言,小麦是贸易程度较高的粮食作物。2019年全球小麦产量为7.6亿吨,贸易量1.7亿吨,贸易量占产量比例为22%。

所以,当前影响全球粮食安全的关键并非产量,而是贸易的畅通与否和恐慌下的非理性囤积。

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托雷罗警告称,“现在不是限制或设置贸易壁垒的时候,现在是保护世界粮食流通的时候”。

不久前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将保证粮食供应列为当前应对疫情的关键任务之一。

会后发布的特别声明指出,疫情之下,要努力确保重要关键农产品和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正常跨境流动,并努力解决全球供应链中断问题,从而保障全人类的健康和福祉。

新闻推荐

口罩要“正名”了?欧美多地出新规,特朗普:围巾也行

记者|田思奇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至今,对于大多数欧美地区来说,人人戴口罩依然是罕见的现象,与东亚国家形成鲜明对比。不过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