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蛤蜊壳告诉我们:7000万年前一天只有23.5小时
就像树木一样,贝壳上的圈圈也会记录光阴的流逝。只不过,相比起生长缓慢的树木,贝壳记录的是 “日轮”而非“年轮”。
3月9日发表在《古海洋学和古气候学》(Paleoceanography and Paleoclimatology)上的一篇论文报告称,白垩纪末期的软体动物壳化石显示地球一年平均自转372次而非365次。这意味着,那时候的一天相比起现在少了半小时。
这种已经灭绝的软体动物叫做“红蛤”(rudist clam),和现代蛤蜊一样由两片壳铰合而成,边缘并非简单的圆形,而是有点像熊爪。他们长势很快,每天都会留下生长纹。研究人在今阿联酋境内发现的一枚红蛤化石
地球的自转速度为什么会变慢?这与月亮有关。月亮引力引发了地球上的潮汐,从而形成对地球自转的摩擦力。在2018年一项关于地月关系的研究里,科学家们得出14亿年前地球的一天只有18个小时。
从目前来看,地球的一天还在持续变长。
此外,在这项研究里,他们对激光钻下来的微小样本进行各类物理和化学分析,额外了解了贝壳度过的每一天。“我们可以获得日均4到5个数据点,这在地质历史上前所未有。”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分析地球化学家尼尔斯 德 温特(Niels de Winter)说道。
它出生于约7000万年前,在热带的浅海底上度过了为期9年的一生。如今,那里已是阿曼山区的一片荒漠。它这一族在约400万年后和恐龙一起大规模灭绝。
贝壳的化学成分显示,那时候的海洋温度比此前想象的要更高,可能已经逼近了它的生理极限:夏天达到40摄氏度,冬天超过30摄氏度。
研究还首次发现了红蛤与光合生物共生的确凿证据,这和现代珊瑚礁很像,这意味着,它与同伙可能在古代缔造出了类似现代珊瑚礁的庞大存在。这确凿证据就是,它在白天生长得比晚上快得多,日夜生长速度差异甚至要大过季节性变化。
以上就是一枚7000万年前的贝壳记录的故事。(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美国: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美国东部时间9日20时,美国累计已有605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死亡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