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制造了妻子们的“秋天”? | 有话说

澎湃新闻 2020-02-22 12:14 大字

“当丈夫出征企业前线时,妻子在大后方的家里承受着种种悲苦。”日本女性的真实缩影,蕴藏在这本非虚构作品之中。受过良好教育、有过职业生涯的女性,在开启家庭主妇的生涯后,却面临前所未有的精神危机。

在第十期“有书看·有话说”活动中,我们选出了四位读者并寄出《妻子们的思秋期》一书。

人应该怎样活着,让人活得有尊严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这场“妻子革命”成功了吗?又是谁制造了妻子们的“秋天”?女性的生存状况值得所有人深思。

期待分:8分  读后分:8分

看过赵南柱的《82年生的金智英》和《她的名字是》,了解了韩国女性的生存状态。经常读到文章说日本女性的地位很低,这本书或许能解决我的一些疑惑。

——媛

日本女性之所以能作为男人口中值得女人学习的对象,原因很简单,她们听话。

有一次和哥哥一起去一个朋友家,朋友的老婆是日本女人,乖巧温柔。我们边吃边聊的时候,她不怎么说话,一直给老公夹吃的。我们吃完饭直接离席,她赶紧收拾碗筷,给我们泡茶,再去洗涮。洗涮完后坐到老公身边,静静地听着,面带微笑。

那天回家的路上,哥哥说:“看看人家老婆多乖,女人就应该这样,小鸟依人,懂得照顾男人。”

我即刻反驳道,这种女人没有自我。这话是真心的,哪个女人没点儿自己的想法呢?《妻子们的思秋期》里所写的女人们,家就像监牢,将她们困住。如果幸运些,还能得到半个丈夫。怎么是半个?因为另外那半个,只专注于工作。倘若运气不好,就连这半个也得不到。

久困家中的妻子,与丈夫的沟通越来越少,共同语言渐渐空虚和乏味,以致于丈夫在家里得不到情感上的满足,索性弃家不顾。

试问他们真的有关注过家中贤妻吗?只怕他们会认为无论“贤”成什么样都不够,因为女人该做的就是修炼这个“贤”字。伍尔芙一直提倡女性的地位,但这种地位的获得并不是通过贬低男性,而是女性要发自内心为自己争取,不依靠、不奉承男人,努力实现自身价值。让一个女人彻底独立并不容易,但作为男人附属品的女人,能做的只有压抑自己,这其实是在自我伤害。

女人要学会爱自己,如果婚姻将导致失去自我,那么我宁肯不要。我想人之所以有精神,正是为了与别人不一样。在婚姻关系里,两人既是一个集体,也是两个个体。正因为这两者很难平衡,才会致使婚姻走向破灭。如果彼此结合,两人都能变成更好的自己,这样的婚姻又怎会让人怯懦或排斥。?unsplash

?unsplash

读完《妻子们的思秋期》,我想起伊藤诗织,我敬佩她,她敢于为自己而战。我不反对婚姻制度的存在,也不认为婚姻里女人完全不能妥协或改变,但如果前提是50%的我丧失,请允许我对婚姻说“不”。

本书里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比起惩罚别人,压抑自我更容易一些。这句话越琢磨越可悲,就像一棵树被人践踏在脚下,它也不反抗,不仅任人欺凌,还要说服自己接受这种伤害,毫无尊严的生活。

我再次想起伍尔芙说的:“在一百年后,我希望走到我自己的家门口那一刻,女性将不再是受保护的一方。”也就意味着,女性首先要自我认可,认可个体和男性享有同样的地位,之后才是男性怎么看待女性。

想到前不久读的赵南柱《她的名字是》,再对比《妻子们的思秋期》,果然女性的悲剧是共通的,只是悲剧的组合要素不同。我深深感到:幸福的女人是相似的,不幸的女人各有各的不幸。在全力成为自己,不被家庭拖垮的路上,真的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作为中国女人的我,面对年复一年的催婚,很庆幸至今仍在坚守自我理念,尚未升起尽快步入婚姻的念头。

期待分:9分  读后分:8.5分

女性到底要扮演什么角色?那些生活在丈夫“阴影”下的女性是否能找到自尊、乐趣和价值?而那些成功的、被世人瞩目的女性就注定没有烦恼和性别、身份的焦虑吗?男性又是如何看待她们的?一连串的问题在我眼前浮现……

——望星辰

是谁制造了妻子们的“秋天”?

秋天万物萧条,花叶凋零,容易让人感到心情沉重,情绪悲伤。秋天是一个伤感的季节,而中国常有“悲秋”的说法,所以,人们常常把“秋天”跟“抑郁”联系在一起。日本记者斋藤茂男在非虚构代表作《妻子们的思秋期》中,以多位日本都市中产阶级家庭的平凡主妇,“看似光鲜幸福的家庭背后,却是无尽的寂寞和空虚”的生活,试图探讨身处抑郁、迷茫和困境中日本女性的出路和未来。

关于女性这样的一种处境,我不禁想到鲁迅关于娜拉出走后的预言:“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

“你究竟还有什么不满足?”这或许是许多男性面对女性主义不断想要喊出来的话,我想,《妻子们的思秋期》正是给对此抱有质疑的男性们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回答。

阅读过程中,“东方”、“性别”、“原生家庭”等关键词一直牵引着我的视线和思考。尽管《妻子们的思秋期》处处透出浓烈的日式“和风”,但无时无刻总有典型的“西式”人物和故事的影像若隐若现。芬兰总理桑娜·马林?新华社

芬兰总理桑娜·马林?新华社

芬兰新总理曾是2019年热门话题之一,刚过34岁生日的桑娜·马林近日正式接受芬兰总统尼尼斯托任命,成为芬兰最年轻总理、第三名女总理,同时是全世界最年轻的政府领导人之一。有网友忍不住感慨,又被同龄人甩了几条街。而这还没完,芬兰新政府19位部长中12位为女性,占比高达58%;联合执政的5个党派中,4党党首均为女性等消息再次让世界吃惊。

2020年年初,英国王室成员哈里王子及夫人梅根发表声明,将不再担任王室高级成员,并追求“经济独立”的消息,更是成为世界“热搜”内容,不少媒体惊呼梅根轻易将英国王子“拐”走,这位作过演员的苏赛克斯公爵夫人不简单!

与西方女性的大胆、自由、开放、独立不同,东方的“妻子们”显得那么卑微、贤淑、得体,她们最能放弃自我,只为照顾好老人、孩子,为丈夫的升迁作一个完美的后盾。显然,东方社会更倾向于把“男主外女主内”作为传统的社会结构分工,把女性禁锢在性别所带给她们的责任和义务之中。而这正是制造了妻子们“秋天”的“幽灵”——东亚地区根深蒂固、习焉不察的男尊女卑思想。但如今,以“性别”划分社会工作和界定男女两性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似乎与现代社会发展不再那么妥贴。而女性完全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工作、兴趣爱好、甚至一个属于自己,可由自己支配的人生,就像年轻而美丽的芬兰总理、部长们,或是勇敢远离王室,选择“自谋生路”的梅根们。梅根·马克尔与哈里王子 ?VCG

梅根·马克尔与哈里王子 ?VCG

曾经看到过一条对女性未来和出路的诠释:她们除“丈夫之外,还有工作、朋友,甚至生活的城市可以依赖。”,深深觉得,如若东方女性们和她们的家人有这样的思虑和远见,那么,妻子们也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期待分:8.5分  读后分:9.8分

女性到底要扮演什么角色?那些生活在丈夫“阴影”下的女性是否能找到自尊、乐趣和价值?而那些成功的、被世人瞩目的女性就注定没有烦恼和性别、身份的焦虑吗?男性又是如何看待她们的?一连串的问题在我眼前浮现……

——梁叶

本书通过描绘日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间,妻子面临丈夫在家庭中缺位以及丧偶式育儿的生存状况。而导致这种状况的,不仅是日本战后轻工业的飞速发展对个人生活极端吞噬,作者还追根溯源,找到了主人公行为背后的思想源头:原生家庭偏激的育儿观,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意识,和不利于女性独立的社会环境。

家庭破裂的原因可以有很多,而《妻子们的思秋期》中女性婚姻不幸的源头却出奇的一致,结婚仓促,没有经过慎重考虑;公司加班多,丈夫陪伴家庭的时间寥寥无几;婆家强势,即使买菜做饭等小事也要干预……而丈夫们呢,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拼命工作,在凭借业绩优胜劣汰的资本社会里抢占一席之地,就是家里的功臣,自然的,也会得到亲人朋友的赞誉和肯定。

丈夫不顾家不会被批评,女性为家庭劳累却不受社会承认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多文学作品中也常有提及,比如《坡道上的家》、《82年生的金智英》《她的名字是》……让人对婚姻退避三舍。但《妻子们的思秋期》惊艳我的是,斋藤茂南从丈夫不顾家的表象挖掘到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何至于此呢?

首先是社会性别的桎梏,即社会文化里的性别意识,它规范了我们“男人该如何,女性该如何”的传统思想,比如男尊女卑,为了迎合男权社会的“成绩为王”,这些阻碍个体自由,忽略别人感受的旧文化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并且一代代繁衍。只有培养下一代男女平等、尊重他人的观念,才能缓解这种状况。同时,女人不仅要经济独立,还要尽力去争取自由的内心,自己决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我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就像书里F医生说的,只有摆脱对女性身份的束缚,才能真正的走出“思秋期”。

其次,资本主义的剥削是小家破碎的一大原因。互联网迅疾发展,工作对人的压迫更加紧密。而企业里“胜者为王”,“杜绝无能者”的少数精英主义,也让男人们拼尽全力赌上自己的精神,体力,私生活。正如我们的“996”工作制,员工的时间,精力,健康是显性成本,而这背后,没有丈夫扶持,缺少父亲陪伴的亲子关系更是最可怕的牺牲品。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家庭主妇也是日本经济腾飞的幕后牺牲者”。坡道上的家 剧照?douban

坡道上的家 剧照?douban

除此之外,缺少为少数群体争取权利的政治力量,少有维护非婚生子女权利的制度法规,女性被划为“二流劳动力”导致的福利低,工作累的现象,也成了女性走出围城的束缚和挡路石。

“我下定决心,以后不管多大年纪,都要与先生成为彼此最需要的人。但前提是自己要成为精神独立的人,不能一昧祈求先生给予自己幸福,我也要有能给到他的东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活的有趣,这样对方也会觉得轻松一些。”

和大家共勉,愿我们能更独立,更自由。

期待分:8分  读后分:8.5分

作者看到了新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妇女们的苦痛和焦虑。这类书的出版令人高兴,平权运动终于来到亚洲了。女性的悲哀或许就在于从小被告知:你漂亮就好了,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郭芙蓉蓉蓉

斋藤茂男开门见山,聚焦中产阶级的已婚女性。读罢感觉未生育的妻子更凄惨一些。全职主妇没有孩子,又得不到丈夫的关怀,甚至还会遭到长辈的挑剔,这种压力和委屈又无法向外诉说,只好靠喝酒缓解,逐渐变成酗酒,再发展成酒精依赖,直至入院治疗……

为什么无法向外诉说?同为东亚文化圈的我们都能理解,那就是“面子”。她们都是中产阶级家庭的主妇,外表光鲜亮丽,心里再怎样痛苦也要维持住“面子”。看了 “思秋期”主妇们的内心,我只觉一阵秋风萧瑟。本书写于日本经济腾飞的时代,男人们在职场冲锋陷阵,但谁看到托着男人们奋勇向前的力量,是水面下女人们的付出和隐忍啊!

当下的中国和当年的日本一样,都处于经济腾飞的时代,只是国情稍有不同。以前喊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解放大量女性进入职场,但实际上并没有将女性从繁琐的家务和繁重的育儿工作中解放出来。很多女性都面临白天在公司拼死拼活,晚上回到家累死累活的状态。

书中第一个出场的菊江太太说了一番话:“我和我丈夫,就像坐了两个不同的升降电梯,他一直向上,而我一直向下,就这样错开了……”即使她知道丈夫的职场异常残酷,也依旧在“一味地等待”丈夫回家的被动人生中被压垮了……当菊江的内心正在与巨大的空虚作斗争时,丈夫正在讴歌人生价值,难怪没有关注妻子。

对书中的妻子们来说,家庭就是她们的战场,男人在外厮杀一天还可以回到家歇口气,但她们没有任何喘息的空间。那些被丈夫抛弃在身后的女人,一旦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在哪?”她们内心的苦苦斗争就开始了。

很幸运,本书的后半部是以“妻子抛弃丈夫的时刻”为主旨的。我们看到一个个不幸福的女性勇敢地追求自我。不过,在《妻子们的思秋期》的最后,距首次出版此书的十年后,作者再度回答外界:“女性的地位依旧没有提高”。

我突然理解了我的妈妈。她也是全职主妇,后来我去外地读书、在外地工作,生活里没了我的陪伴,我爸也早出晚归。她去学习舞蹈和英语,还练瑜伽,看起来生活忙碌又精彩。合上本书,才明白妈妈心里巨大的空虚和落寞,我不禁眼眶湿润。

本书可贵之处在于有很多心理学家专业通俗的解读。丈夫为何那样?母亲有什么影响?这些对我有很大启发。步入婚姻前,我会更慎重的去做决定。

最后,祝愿所有的女性都能活出精彩人生,也希望更多的男性,开始真正倾听女性的声音。

*呈现内容有所删减

扫描图中二维码,阅读《妻子们的思秋期》Kindle电子书

整编 / 实习生 胡雅婷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的哲学家

亚瑟·叔本华一直都是全世界拥有读者最多的哲学家之一,这(在反讽意义上)部分源于他身上被贴的各式各样的吸睛标签,诸如“头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