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欧后英国经济能否重现活力?

大众日报 2020-02-03 09:35 大字

阅读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 刘明礼

当地时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离欧盟。在历时三年半时间的争吵、博弈和斗争中,伴随着各种不确定性,英国经济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在脱欧后,英国的经济政策走向如何,能否让经济重新焕发活力呢?

财政政策由紧到松

金融危机后,英国虽然未发生债务危机、也不是欧元区成员,但为回避金融风险,也大规模削减公共开支,降低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帮助英国降低了金融和债务风险。但紧缩政策也遭到了一定的质疑。

一方面,英国的公共福利支出水平本身就不算太高。英国的福利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21.5%,仅稍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的21%。相对而言,法国的这一比重是31.5%,丹麦为28.7%。另一方面,削减公共支出会降低社会保障和居民生活水平。保守党政府的紧缩措施对教育、养老、医疗保健等主要公共服务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未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和相关不确定性仍然存在的情况下,英国的财政政策有望更为宽松。根据英国财政大臣贾伟德2019年9月份宣布的为期一年的支出计划,支出增幅为15年来最大。

货币政策左右为难

金融危机后,英国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维持经济稳定,2008年起将基准利率从5.25%一直降到2016年的0.25%。2009年3月,英国央行还出台量化宽松的非传统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但在2017年11月2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英国央行宣布加息,将基准利率从0.25%提高至0.5%,之后开启了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2018年8月2日,英国央行决定再次加息25个基点至0.75%。

英格兰银行行长卡尼认为,英国需要温和收紧货币政策,因为国内通胀压力正在累积。数据显示,2016年6月全民公投后,通胀出现上升势头,2017年9月-11月最高达到2.8%的水平,在2017年11月和2018年8月两次加息后通胀水平有所下降,2019年9月降到了1.7%。

可以看出,在经济下滑的形势下,货币政策陷入两难:继续加息则可能进一步加剧经济下滑;停止加息又难以像美联储一样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为未来货币政策调整留有空间。2020年3月,在英国离开欧盟后,英国央行也将迎来新行长安德鲁·约翰·贝利,如何在新形势下制定货币政策也将成为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

自贸谈判欧美优先

离开欧盟后,英国得到的最明显的政策便利就是可以正式和其他经济体展开自贸谈判。2018年数据显示,英国对欧盟27国出口2910亿英镑,占其总出口的45%;进口额为3570亿英镑,占其总进口的53%。鉴于欧盟对英国贸易的重要性,过渡期内毫无疑问与欧盟的谈判是英国政府的优先目标。但挑战在于,过渡期只有11个月的时间,而且英国议会通过的脱欧协议法案明确要求不能延长过渡期,欧盟对此已经明确表达了担忧。根据英国政府与欧盟达成的协议,即便过渡期延长,也需要在2020年6月底前双方一致同意,时间实在过于紧迫。如果英国与欧盟在过渡期内无法达成协议,且没能够延长过渡期,那么无序脱欧风险仍然存在。如果这一情况出现,双边经贸关系将退回到WTO框架,需要重新设立关卡,短期内物流、供应链等都可能出现混乱,贸易量势必锐减。

美国是英国除欧盟外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018年进出口占比分别为11%和19%。鉴于美国的经济规模、影响力以及美英特殊关系,英国将把美国作为签署自贸协议的重要目标。双方谈判的一个重要焦点是英国的全民医疗体系能否对美开放,美国在谈判中居于主动地位,将在这一问题上提出要求,英国虽然相对被动,但这一领域十分敏感,难做让步,预计谈判也会比较艰难。

英国离开欧盟后,与亚洲国家的经贸关系面临重新安排。由于过去40多年将贸易谈判的权力让渡给欧盟,导致自身缺乏贸易谈判人才和经验,对外谈判不得不量力而行,相比于欧美,亚洲未必是其优先目标,有可能利用相对简单易行的手段促进贸易、投资往来。

新闻推荐

联合国:利比亚“国民军”同意参加5+5军事委员会的谈判

当地时间2月1日,联合国驻利比亚代表团发布消息称,利比亚东部武装“国民军”将参加于瑞士日内瓦举行的“5+5”联合军事委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