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春节临近, 你家都置办了哪些年货?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的年货记忆,60后、70后坚持“老三样”,90后热衷于网购

柳州晚报 2020-01-15 10:19 大字

市民在选购年货

记者 冼冰

距离鼠年春节越来越近了,置办年货,是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有年货才有年味。以前,年货是春联福字中国结,是年夜饭餐桌上的鸡肉、扣肉、豆腐包“老三样”,是孩子期盼已久的一件新衣。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年货的品种越来越丰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同年代的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昨天,记者分别采访了60后、70后、80后、90后不同年代出生的市民,看看大家都为鼠年春节准备了哪些年货。

60后:年货是几十年不变的“老三样”

对于60后市民王小青而言,年货是几十年不变的“老三样”:鸡、扣肉、豆腐包,“没有这三样东西,好像就不像过年。”

王小青说,以前条件艰苦,这些东西只有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在餐桌上吃到,所以特别盼着过年,而一年中最丰盛的莫过于年夜饭这一餐。那时候因为物质匮乏,年货大多数都是自己做,例如各家都会做各种油货,“老人家炸油堆、酥角,我们就在旁边打下手,很热闹。”王小青回忆,以前的春节虽然条件艰苦,年货品种也很单一,但是吃起来特别香。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老三样”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吃上,甚至吃得可能都有些腻了。但今年过年,王小青还是会准备白切鸡、扣肉、豆腐包这“老三样”,老人看着开心,孩子也能感受以前老一辈是怎样过年的,一家老少都能在传承中感受春节的快乐。

70后:春晚依然是不变的“文化大餐”

70后市民林寅寅对年货最深的印象,就是小时候每到春节才能吃到的麻通、兰花根、白鸽蛋、鱼皮花生等,“因为家庭不富裕,很少有糖吃,这些东西也都是过年才有。”

林寅寅说,在生活条件有限的年代,年货更多体现在“吃”上,一捆甘蔗寓意家庭生活甜蜜节节高,还有鸡、豆腐包、扣肉这“老三样”,也是必备的年货。而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买一件大件东西得花不少钱,普通家庭花不起这项开支,但过年要添新东西,才叫过年,所以家里每到过年都会添置新碗,有“添碗添丁”的良好寓意;父母给她缝一件新衣服,在大年初一穿上去拜年,那才叫过年了。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也是70后年货中必备的“文化大餐”。“那时候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一,春晚是每家每户都会守候的。”林寅寅说,虽然现在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但是他们一家老少还是会在除夕当晚看春晚迎新年,这是30多年来延续不变的“年货”。

春节临近,林寅寅给儿子购置了新衣服,买一捆甘蔗回家,等待着今年的鼠年春晚,就像她小时候过年一样,延续着几十年不变的年味。

80后:带全家去旅游度假

80后韦金利今年又给全家安排了一份“年货”,就是一家四口泰国游,“春节假期难得卸下工作压力,旅游度假可以好好享受春节假期。”

韦金利说,在她的记忆中,年货就是糖、饼、水果以及年夜饭餐桌上的鸡鸭鱼肉等。但是现在生活好了,平时也都能吃到这些,所以对于年货没有了以前小时候的期盼。但一些传统的习俗还是会延续,例如给两个孩子买红色衣服,寓意新年红红红火。

因为每年都是待在城里吃吃喝喝,或者拖家带口回老家,春节有时候十分累。从前几年春节开始,韦金利开始安排一家人出去旅游,前往泰国、菲律宾等热带国家度假,“春节大人和小孩都放假,一家人就一起出去旅游,以这种轻松的方式过节也十分开心。”

90后:网购高品质水果、零食调节口味

各大电商平台推出的年货节优惠购,成为80后、90后的年货置办主战场。记者采访发现,很多90后都热衷于在网上购买年货。年货的品种丰富多样,像衣服、电子产品、高品质水果、进口零食等,都是90后热衷的年货。

“我买了一箱智利车厘子、奶油草莓,准备再买一些坚果、榴莲干、费列罗巧克力等零食。”90后市民李雪在网上买了不少年货。她说,家里的老人负责准备餐桌上的年夜饭以及一些传统的年货,她则负责在网上购买一些可以调节口味的高品质零食。

90后市民邱巧顺在网上为父母各购买了一套新衣服,“小时候过年是父母给我买新衣服,现在每年过年我都会给父母买。”邱巧顺说,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吃的穿的都不缺,但是过年买新衣服这份春节仪式感一直保留着,新衣服也是她每年必为父母准备的年货。此外,她还准备买一些鲜花装饰家里,让春节更有年味。

新闻推荐

美众议院将就提交弹劾案投票 参议院或于21日审理

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弹劾案将进入新的阶段,美国众议院1月15日将就是否将弹劾条款送交参议院进行投票。美国《国会山报》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