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伊朗科学家换回美籍华裔美伊换囚能否缓和僵局?

新京报 2019-12-09 00:32 大字

国际纵横

王夕越案和索莱马尼案都可以看作美伊关系跌宕起伏时的抵押品,而在恰当的时机到来后,又是美伊关系的调适器。

两个处于严重对立的国家——美国与伊朗,于12月7日在瑞士实施了一次罕见的换囚行动:伊朗释放了自2016年以来一直关押的美籍华裔研究员王夕越,作为交换,美国也释放了被羁押逾一年的伊朗科学家索莱马尼。这是自去年5月9日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特别是今年5月和11月美国航母战斗群两次进入波斯湾展示“肌肉”后,美伊之间突然出现的“高光时刻”。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美伊的换囚合作,这次合作又是否会成为美伊关系“绝处逢生”的契机?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把美伊换囚分解成两个层面看。一是王夕越案和索莱马尼案本身;二是换囚产生的政治收益和获取方式。

两起案件相比,王夕越案更受关注。这既源于王夕越的美籍华裔身份,也源于两起案件具有明显的传播力差异。王夕越是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其博士论文涉及伊朗。2016年王夕越赴伊朗学习波斯语课程,并查阅复制了一批老档案。同年8月他离开伊朗时被捕,伊朗方面指控王夕越“意图为英国和美国的学术机构搜集高度机密文章”。2017年,王夕越被裁决间谍罪成立,判处有期徒刑10年。

索莱马尼是伊朗干细胞研究学者,去年10月赴美计划完成治疗中风病人的研究工作,结果在芝加哥一落地即被拘捕。美方引用一份去年6月就准备好的起诉书,指控索莱马尼在2016年利用两名学生从美国返回伊朗时向伊朗运送一批重组蛋白,违反了美方对伊朗的贸易制裁。这批蛋白在美国仅价值8000美元。值得注意的是,索莱马尼已被羁押一年有余,至今未被起诉。

从已知信息看,王夕越案和索莱马尼案与美伊两国安全的敏感度、关联度都不高,否则信息不会如此即时和公开。王夕越案和索莱马尼案都可以看作美伊关系跌宕起伏时的抵押品,而在恰当的时机到来后,又是美伊关系的调适器。

时隔三年美伊再次换囚,虽然与伊核协议没有关联,但也会产生其他政治效益。让被羁押的美国海外公民返回美国,是特朗普高调宣传了多年的外交诉求之一。在大选冲刺阶段王夕越被释放是他践诺的最好证明,这是为他的政绩加分。而对于伊朗来说,换囚同样有正面效益,可以暂时缓和与美国的关系,让伊朗专心于国内治理,布局伊朗石油出口渠道。

不过,要说成功换囚将成为美伊关系转暖的起点就太乐观了。2016年更大规模的换囚并没有改善美伊关系就是先例,特朗普政府的中东立场和作为,更进一步增加了美伊关系走向缓和的难度。因此,美伊换囚,只是一次成功的非典型外交接触,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两国关系还会沿着既成的典型模式艰难行走。

□徐立凡(专栏作者)

新闻推荐

俄称无意停止经乌克兰向欧洲供气

据俄罗斯联邦政府网站发布的消息,俄总理梅德韦杰夫日前表示,考虑到欧洲和乌克兰消费者利益,俄方无意停止经乌克兰境内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