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孩子心理健康才是真正赢在了起跑线上

黄海晨报 2019-12-16 10:05 大字

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蕾德·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1

“等一会儿就吞药,希望有人可以帮我报个警。”11月17日晚上10时32分,13岁的石家庄女孩小美(化名)发了这条微博后,将96粒晕车药和16粒头孢氨苄消炎药吞入腹中。

看着仍未醒来的女儿全身插满管子躺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母亲在朋友圈里写道:“每天都在想,这是一场梦该多好!”

就在小美轻生半个月前,她因学习压力太大被诊断患有重度抑郁症,11月18日是她和父母约定好返校的日子。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不是只有成年人承受着很大压力,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也面临着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

这一严峻的社会现实,正是在警醒我们:父母不要只考虑孩子的成绩,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才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

2

调查显示:中学生,5人中就有一个人曾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有过自杀计划的占6.5%。其中,学习压力大、父母期望值高,是自杀的首要原因。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每个孩子刚出生都是一张白纸,在家庭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随时随地存在的。

良好的、温馨的、民主和谐的家庭教育,让孩子从小在爱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孩子对世界的认知也会是阳光的、积极的、充满爱的,心理的安全感得到满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她总结出:孩子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方式。

有些父母疏于陪伴,和孩子缺少情感交流,他们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导致心理上处于孤独的状态,没有安全感;

有些父母过于溺爱孩子,事事满足,孩子养成任意妄为的习惯,也事事包办,没有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导致孩子心理脆弱,经不起任何的挫折;

有些父母控制欲太强,常常把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要求和期待也过高,导致孩子承受很多的压力;

有些父母管教方式比较粗暴,经常打骂、讽刺、攻击孩子人格,孩子在父母那里没有得到爱,反而学到了父母们暴躁的处事方式,在日后也很容易和他人产生冲突。

这些错误的心态和教养方式,在一点一滴的生活琐事上慢慢累积,就像一片片雪花造成了最后的雪崩,最终容易导致孩子心理出现偏差,自卑、抑郁、暴戾,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

3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健康的成长,我们家庭教育中必须做出适当的改变,针对相关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家庭教育对策。

控制情绪,用情感教育感染孩子

对孩子的教育,身教重于言传,情感教育大于说服教育。有些家长天天教育孩子,大道理一套一套的,但是却收效甚微。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单纯的、枯燥的说教,无法在孩子心理上形成共鸣,孩子无法理解,甚至还会在心里滋生逆反情绪。

这时候,就需要在情感上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当孩子犯错时,严厉的训斥可能比不上一个理解宽容的眼神。允许孩子犯错,但是要努力改正;当孩子受了委屈时,暴跳如雷地评理可能不如一个大大的拥抱。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永远是他坚强的后盾,所有的委屈可能都会消散。

重视亲子沟通,了解孩子需求

家庭教育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家长和孩子的沟通不畅,导致出现很多的问题。很多家长终日忙于工作和挣钱,不是花巨资把孩子送进各种补习班,就是将孩子全权交给爷爷奶奶带,和孩子之间有效的沟通太少,导致出现很多“问题少年”和孩子的心理问题。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家长就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加强和孩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发现孩子心理上的问题。

耐心等待,给孩子成长的时间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生长发育规律不尽相同。有的孩子发育早,思维敏捷,听话懂事,记忆力超群;而有的孩子发育晚,思维迟钝,乖张顽皮,记不住事情。这时候,就要求家长抱着宽容的心态,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等待孩子慢慢成长。

无条件的爱、高质量的陪伴

孩子越小,父母越是要好好陪伴孩子,不管时间是长是短,在那段时间里,最好全身心投入、积极回应他;不带任何评判和要求,陪他阅读、游戏、聊天。

作为父母,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心理健康,归根到底,最好的办法就是塑造一个和睦的家庭,父母互相尊重,彼此互爱,然后拨出多一点的时间来和子女相处、互动。

(本报综合)

新闻推荐

阿尔巴尼亚地震导致至少260座建筑被毁 警方逮捕震塌建筑责任人

据新华社地拉那12月14日电阿尔巴尼亚警方14日说,因涉嫌与地震中倒塌房屋的质量问题有关,9名嫌疑人被逮捕,另有8名嫌疑人被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