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批判性思维培养初探

铜都晨刊 2019-11-26 10:34 大字

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个人的感觉是小学生受限于年龄和知识结构的不足,批判性思维能力普遍较弱。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幕,在数学课堂上,有时为了一个答案的对错进行争辩时,一群学生会起劲地喊“对”或“错”,但是如果单独抽取一个人让其解释却又说不出所以然,其实,这就说明了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教师和书本的依赖性很大,大家习惯于服从书本和教师权威,倾向于接受现成的知识,甚至有时面对教师或书本上的错误都“视而不见”。出现这种现象,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并挖掘出现象产生背后的真正原因,才能有效解决当下数学教学中对数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落而不实”的现状。

那么,究竟该怎样理解和认识小学阶段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呢?笔者认为,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一种综合思维能力的表现,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表现,对于小学生而言,应该把重点放在对批判意识和批判精神的培养上。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培养小学生数学批判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鼓励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这说明质疑是思维的开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会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师”,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争论和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注意引导他们全面分析和思考问题,克服思维的表面性和片面性。大胆质疑是创造性个性的最大特征,敢于怀疑也是独立思维的第一要素。为克服学生思维的盲从性,就应该淡化教师和课本的权威,在教学过程中摈弃标准答案、设定多维的解题思路,引发讨论,启迪思考,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如《圆的认识》一课,教师让学生说说对直径的感受。一个学生毫不犹豫地说:“我觉得,直径是圆中最长的线段。”大部分学生都点头表示赞同,也有个别较真的学生认为:“你认为最长,就一定最长吗?”于是,引出了下一个学习任务,探究“直径真的是圆中最长的线段吗?”

鼓励学生对已有的结论进行质疑,对理所当然的事情进行思辨,在每一次的交流中,都要训练学生问“为什么”,再想办法从不同角度进行验证,从而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学效果更佳有效。同时,教师要及时对提出疑问的学生给予表扬,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大家向敢于质疑的学生学习。

二、积极提升学生的反思意识

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数学反思能力是教学者、学习者在数学学习及教学活动中对自己数学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反思意识不仅能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清晰,而且能够增强批判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9加几》教学片段: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知道这里一共有几盒饮料的?

生1:我是一盒盒数的,一共13盒。(可以用数的方法。)

生2:箱子里有9盒,我数外面的,10、11、12、13。(他这样数得更快,是接着数的。)

生3:可以这样,先把一盒放进箱子再算。因为把一盒放进箱子里,就是10盒了,再把10加外面的3,就是13盒了。(看来他是把9加几变成了我们学过的10加几来算,真会思考。)

师:同学们能用小棒来摆一摆刚才你们的思考过程吗?

师:那么我们用算式怎么表示呢?(此时得出9+4=13。)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直接教学“9加几”应该怎么计算,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试验、比较、概括、动手操作和反思构成逐渐摆脱了对小棒的依赖,从形象到抽象,让学生一步步掌握了9加几的算理和算法。像这样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产生新的发现的过程正是反思的精髓所在,也是数学批判性思维意识培养的开始。

三、不断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指“主动发现问题、找准问题、分析问题”的自觉意识,有了问题意识,就为批判准备了条件,也就具备了创新的潜能。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是教师与学生传递思想、情感的纽带,是沟通师生认知活动的桥梁。学生能否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主动参与,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形成问题,并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探究,达到解决问题,形成新的认识的目的。

总之,批判性思维是学好数学不可或缺的一种思维。在创新能力中,批判性思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学会“批判”,学会创新,让学生可以构建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而使学生成长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市金山路小学教师 宋君

新闻推荐

肯尼亚山体滑坡死亡人数升至43人

新华社内罗毕11月24日电据肯尼亚媒体24日报道,肯尼亚西北部西波科特郡山体滑坡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已上升至43人。持续降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