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手族的睡袍之累 □王清铭

半岛都市报 2019-11-11 02:28 大字

今年的“双11”来得不同寻常。早在10月30日“世界勤俭日”之前,就有人在微信群里组队“盖楼”了,接着天天“钱钱钱……帮我盖个楼有红包拿”,口令里繁体字和简体字齐飞,日文和火星文共舞,但我看到的是炙手可热的欲望在飞舞。助力盖楼的人也获得五千“喵币”,喵币只是钓饵,要钓走剁手族口袋中更多的人民币之大鱼。

去年“双11”跑过十年,有人这样评价:“如饴亦如鲠。”年复一年的非理性消费的狂欢盛宴在继续,今年可能愈演愈烈。“双11”只是四条细腿,狂奔了十一年,不累吗?

“双11”原本只是阿里巴巴现任总裁11年前拍脑袋做的决定,这种天生的感性却被网民推向非理性消费的极端。媒介的煽风点火以及集体无意识的从众心理等,将剁手族的贪小便宜和占有欲不断放大。明明是懊悔得想要剁手,但当那些货物在眼前闪现,得不到的痛苦压过剁手之痛,自然要“血拼”一番了。明知下个月要吃土了,但谁能轻易抹掉唇边三尺的垂涎?

我不属剁手族,但也有剁手之悔。去年“双11”,经受不住低价的诱惑、家人的怂恿和自己的欲望,我以三折的价格买下一件睡袍。我一直不习惯穿睡袍,到现在它还睡在衣柜角落里。明明不是生活必需品,但我也未能免俗,这心理值得探究和反思。

我想到法国哲学家狄德罗的“睡袍之累”。朋友送他一件高档睡袍,为了与睡袍配套,他先后换上新的家具、地毯等。后来他幡然悔悟:自己被一件睡袍指挥了,甚至是胁迫了。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将这种睡袍之累概括为“狄德罗效应”或“配套效应”,意指人们拥有一个新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平衡。“剁手族”的产生,多是狄德罗效应造的“孽”。人被欲望指挥得团团转,才有诸多非理性的冲动消费。买买买,囤囤囤,结果发现,所买所囤的很多东西可有可无。钱包瘪了,心却堵了。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逛完琳琅满目的市场之后,感慨地说:“原来这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要减少非理性消费,首先得认识到这世界有很多东西并不是我们的必需品,然后尽量删减自己的欲望,抑制购物冲动。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说,“俭则寡欲”,“寡欲”“则不役于物”。剁手族很难勤俭节约,买和囤的欲壑难填,结果被琳琅满目的商品绑架,填上许多金钱、时间和精力,收获的却是许多悔恨。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年代,再提勤俭持家似乎有点“不合时宜”。但为了减少睡袍之累和剁手之悔,该说还得说。有人问古希腊的庇塔乌斯:“最理想的家是什么样子?”庇塔乌斯回答:“既没有什么奢侈品,也不缺少必需品。”我愿用庇塔乌斯这句格言与朋友共勉。

在众人都在做加法的“双11”,无妨做一点欲望的减法。减了不必要的负累,心灵就轻盈了。

新闻推荐

编译 俄著名历史学家杀害24岁学生情人 抛尸时失足坠河 自称因妒生恨失手杀人

俄罗斯当地时间11月9日清晨时分,在圣彼得堡市中心,一名老人失足落水,路人立即报警。救援人员到达现场救起老人,发现他满身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