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全球调查报告显示,32%的学生曾遭遇校园欺凌 最常见的欺凌是嘲笑或谩骂
(东方IC 供图)
2018年9月5日,墨西哥墨西哥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数千名学生罢课示威,抗议校园暴力,要求校方制约校园恶棍。(东方IC 供图)
近日,随着电影《少年的你》的上映,校园欺凌问题再次引发舆论和大众的关注。
根据联合国今年发布的报告,以及世界多国近年来披露的调查数据,全球校园欺凌问题仍然相当普遍。
而在多年应对校园欺凌的努力中,不少国家也形成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本不该发生的悲剧
10月29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律师戴夫·林代表13岁男孩迭戈·斯托尔茨的家人对莫雷诺谷联合学区提出非正常死亡索赔。
一个多月前,在该学区就读的斯托尔茨遭同学殴打身亡。
斯托尔茨遭遇不幸的那天,正是校方曾向其家人承诺,将勒令此前欺凌他的学生停学的日子。
斯托尔茨家人的律师表示,这所学校的校园欺凌问题“由来已久”。他认为,如果学校能够认真对待,就不会出现斯托尔茨的悲剧。
校园欺凌在日本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日本文部科学省10月17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全国中小学2018年度欺凌事件数量超过54万起,创历史新高。
身心严重受创等“重大事态”也增加128起至602起,达到史上最多。至少9名学生因遭遇校园欺凌而自杀。
报告指出,最常见的校园欺凌是嘲笑或谩骂等言语形式,占比在50%至70%之间。
根据日本媒体此前报道,每到开学季,学生逃学甚至自杀事件就较为高发。
很多有此类行为或倾向的学生表示,正是因为受不了在学校遭遇的欺凌,所以在长假期后很抵触去学校。
就连日本天皇德仁的女儿爱子公主,在上小学时都曾遭遇过被同学扔书包、被孤立等校园欺凌事件,导致她一度害怕上学。
校园欺凌,世界难题
“校园欺凌”这一词汇1986年由瑞典心理学家丹·奥维斯首次提出,他将“校园欺凌”定义为“一个学生长时间、重复地暴露在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欺负或骚扰行为之中”。
“具有故意的伤害行为”“重复发生”“力量失衡”,是校园欺凌行为的基本特征。
今年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题为《数字背后:结束学校暴力和欺凌》的报告。
报告涵盖了144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关于全球学校暴力和欺凌问题的最新数据。根据报告,32%的学生在此前一个月被学校的同龄人欺凌至少一次,近似比例的人遭受了身体暴力。
报告指出,身体欺凌是许多地区最常见的欺凌行为;而在北美和欧洲,心理欺凌行为最为常见。性欺凌在许多地区是第二常见的问题。
报告认为,在任何方面被视为不同的儿童都更容易受到欺凌,而外貌是遭到欺凌的最常见原因。学生报告的第二常见的原因涉及种族、国籍或肤色。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亨丽埃塔·福尔表示,校园欺凌在短期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而长期持续则会导致抑郁、焦虑乃至自杀。
联合国儿基会与联合国秘书长暴力侵害儿童问题特别代表9月4日联合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约三分之一的年轻人曾遭遇网络欺凌,五分之一的年轻人曾为躲避网络欺凌和暴力而选择逃学。
早发现,早预防,零容忍
虽然全球校园欺凌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上述报告也公布了一个好消息。
报告指出,一些国家采取的措施已被证明可有效减少学校暴力和欺凌的普遍性,或将其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在报告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中,近半数的校园欺凌行为较此前的调查有所减少。
这些国家有许多共同的成功因素,如强有力的法律和政策框架,安全、积极的学校氛围和课堂环境,报告和监测学校暴力、欺凌行为的系统,为受暴力影响的学生提供支持和咨询等。
2013年,日本国会通过《校园欺凌预防对策推进法》,首次将校园欺凌问题法制化。
该法案提出了应对校园欺凌问题的“早发现、早预防”原则,并明确了监护人、学校等相关各方的职责。
法案规定,所有的欺凌行为都有可能被纳入“犯罪”范畴,如果行为人是“未成年人”则适用“特殊的少年司法体系”处置。
日本文部科学省还设立了全国统一的24小时免费求助热线,以确保家长和学生可以随时咨询校园欺凌问题并获得帮助。
英国在应对校园欺凌现象时,采取了以学校为主,结合家庭、社会、司法的综合模式。
英国教育部明确表示,防止学校欺凌并确保学生安全,是学校的首要任务,社会应对校园欺凌采取“零容忍”政策,并制定了专门针对校园欺凌的政策法规。
如果学生家长发现老师在校园欺凌方面处理不当,可以向校长乃至地方教育当局申诉,以追究教师和学校管理疏漏的责任。
新闻推荐
第二届进博会供需对接会将于下月举办,将首次为中外客商提供视频对接专区。10月31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主办方获悉,本次对接会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