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G:中国员工大都想当领导,美英德法员工却没那么热衷
记者 | 蒋悦
编辑 |
只有9%的西方企业员工希望未来5~10年可以成为管理者,而在中国企业,有62%的受访员工希望未来5~10年走上管理岗位。这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在9月24日发布的《传统管理的终结:敏捷工作法是应对现存工作的良药吗》中的一个调研选项。
参与此次调查的5000名受访者来自中、美、英、德、法5个国家。其中,有30%的受访者是管理者,70%为企业员工。
调研发现,现行管理模式的不可持续使得管理岗对于西方企业员工来说不再具有吸引力。
仅有9%的西方企业员工希望未来5~10年可以成为管理者,有37%的管理者希望未来5~10年依然身在管理岗。此外,约40%的美英德受访者表示成为管理者利大于弊,甚至有半数的英美管理者认为,成为管理者不过是企业内晋升和获得更高薪酬待遇的必要步骤。81%的西方企业管理者表示其管理工作比以往更加艰巨。
对此,中国的受访者表现了与之不同的积极态度。
波士顿咨询在调研报告中指出,对中国人而言,管理岗是一种认可,担任团队与高层领导者之间的沟通纽带是管理者的权利和荣誉。不仅有69%的受访者认为成为管理者利大于弊,针对“成为管理者,弊大于利"的观点,也只有2%的人赞同。
对于未来5~10年的规划,70%的中国管理者和62%的员工表示会选择管理岗位,很多中国管理者(57%)和员工(47%)甚至希望管理更大的团队。
与此同时,中西方管理者对其职责范围的划分也大不相同。
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院长陈春花曾提到,领导者要关注组织的成长和未来,而“管理者只对绩效负责"——他们应具备解决问题、保持稳定、使制度和规范得以贯彻和执行的能力。
波士顿咨询的调研发现,53%的中国受访者聚焦于理想管理者能否支持和解释管理决策,并与其他部门建立联系;46%的受访者认为管理者起到了消除团队前行中的障碍、推动团队发展的作用;仅有21%的受访者提及管理者在价值描绘、团队激励等方面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超过40%的西方受访者认为优秀管理者意味着有决策力,成为团队推行者,他们能够帮助团队成员提升技能、给予反馈,并能描绘工作价值、激励团队,为每个人设定可实现的目标。
谈及管理工作的具体挑战,中西方企业管理者所持态度也截然相反。
英法管理者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和强度更大,得到的支持却越来越少:超过半数的英法管理者表示,他们的工作不被尊重和认可,还时时面临过劳的情况。而仅有约15%的中国管理者表达了这种负面情绪,超过80%的管理者表示工作得到了支持、尊重和认可,并有超过1/2的中国管理者表示工作强度和压力相较于往年已得到缓解。
中西方管理者对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变革与挑战则达成了共识。尽管数字化、新技术,以及千禧一代的崛起不断地颠覆管理方式,但大多数管理者都认为,未来的变革也将带来机遇。对此,多数管理者希望“以动制动",通过培养新的技术能力或工作方式来应对变革,成为更好的管理者。
许多企业相继推出了线上培训平台、知识管理软件,或是实行逆向导师制,鼓励员工拥抱新知识、新技术。例如,IBM推行“IBM全球导师计划",鼓励“老员工"向“新人"学习; 瑞士电信(Swisscom)利用Starmind开发的一款AI解决方案“Ask the Brain"优化其知识管理系统,帮助员工迅速解决工作难题,并获得无界限的学习资源。
然而,落到实处,大多数管理者依然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他们花在自身发展上的时间非常有限,却把超过1/3的时间花费在了报告或跨部门协调上。仅有1/2左右的管理者采取措施,参与了提升技术能力、管理能力或是专业资格能力的培训课程。其中,中国管理者表现亮眼,有73%的管理者表示已采取必要措施提高所需能力;法国管理者表现最为消极,仅有30%做到了“言行一致"。
新闻推荐
英法德改口敦促磋商伊核协议新框架,伊朗外长:拿永久取消制裁来换
记者|潘金花在沙特石油设施遇袭一事发酵十天后,伊朗“指望不上"的欧洲国家终究还是选择站队美国。9月23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