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退最后一名” 侃事话理

济宁日报 2019-09-04 09:21 大字

闻道

近日,一起马拉松赛事志愿者轮番“劝退”最后一名参赛者,还拍视频“嘲笑”的新闻,引发舆论关注。据媒体报道,8月18日清晨,2019包头首届国际马拉松在包头市鸣枪起跑。赛后,一名医疗志愿者在某视频平台上发布了一则视频,内容是在一辆大巴车里拍摄的赛道上的最后一名选手,视频的配文是:“包头首届马拉松赛最后一名,就要坚持走着回去,全市人民都在等着他解封道路。”该作者在评论区表示,先后有10个劝导员劝该选手上车都失败了,“我困得睡了一觉,睁眼他还在走”。据悉,最终这名参赛者未能完赛,选择了退出。赛事组委会回应:志愿者已向跑友电话致歉,今后将加强培训。

“劝退最后一名”的作法受到了众多网友的一致批评。有网友认为,这种作法是契约精神的欠缺。因为赛事组织方在公布竞赛规程的时候就写了什么时间关门,这是有契约的。运动员参加比赛也有契约,如果超过时间就必须退出比赛;但你如果在规定时间内能坚持,只要医生没说你不能跑,就可以跑。“在一些跑步赛事中,还会专门给最后一名跑友颁发特殊的奖项,以表彰参赛者的坚持。”有网友则认为,赛事主办方服务到最后,不仅是契约精神的体现,也是基本的职业道德,嘲笑选手羞辱了马拉松精神。这些“怕麻烦”的志愿者,显然没搞清楚城市马拉松到底是什么。马拉松参与者自掏腰包到外地参赛,付出不小的经济损失和时间成本,并非要和谁竞争,甚至可能不是为冲刺奖牌,而是要挑战自我、挑战极限。每个参赛者都应受到尊重,每个“个体”的梦想和坚持都值得尊重。

无独有偶,今年4月伦敦马拉松上,也曾出现类似争议——工作人员在一些选手仍在比赛时,就开始撤赛道设施、洒水清洁,甚至奚落那些速度慢的参赛者。这样的情况引发了众怒。最终,伦敦马拉松组委会除道歉、表态将整改之外,还对7个小时之后才完赛的678名选手送出了2020年赛事的直通名额。知名时评人王石川以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为例,表示坚持到底的坚韧同样动人。在那次比赛中,坦桑尼亚选手约翰·阿赫瓦里不幸受伤,但他仍然跌跌撞撞跑完全程。在最后,现场观众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这名绷带上浸满血迹的运动员。“我的祖国从7000英里的远方把我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的,而是让我结束比赛的”,阿赫瓦里的一席话感动了无数人。在赛场上打动人的,除了夺冠者的英姿,还有最后一名坚持到底的坚韧。

但在众多的批评声音中,也不乏理解的声音。有人就指出,“劝退最后一名”背后, 跑者确实违反了比赛的规则。根据本届比赛的竞赛规程,25公里的关门时间为11时。如果允许该跑者继续比赛,即便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关门时间也将被迫延至11时19分,比预定时间延后了近20分钟。每一名敢于参加正式马拉松比赛的跑者,都应该被尊重,即便是最后一名,也在努力完成比赛,不应该质疑该跑者的初衷。但是,马拉松跑者也应该遵守规则,也要有契约精神。不管因为身体状况,还是其他原因,只要错过了赛事原定的关门时间,就应该遵守规则,按时退出比赛,这既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也是对比赛本身的尊重。也有网友表示,不要因个人行为否定一个城市的努力。作为首次承办马拉松的城市,没有经验,还需要成长,没有人愿意出现这样的意外,请给稚嫩的主办方成长的空间和纠错机会。

应当看到,近年来,各地的马拉松赛事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但赛事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不时爆出负面舆情。可见,国内马拉松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同样犹如一场马拉松,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跑下去。

新闻推荐

不加入美国版“护航联盟”日本打算自己干?

晨报讯日本《读卖新闻》3日以政府人士为消息源报道,日本无意参加美国在海湾组建的所谓“护航联盟”,考虑单独派遣海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