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界有哪些“误会”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尤其在起名这件事上,我们一起来看看美食界有哪些因起名而产生的“误会”吧!
肉骨茶里没有茶?
有多少人以为肉骨茶是加了茶叶炖的猪骨汤?
肉骨茶,其实是道舶来菜,这个名字也是音译过来的。在马来西亚这道菜叫做“bakkutteh”。这个名字源自马来西亚沙巴地区肉骨茶之父:李文地。
李文地是福建人,二战后在沙巴地区贩卖自己熬制的家乡炖骨肉,时间久了顾客便给他取了个外号叫“肉骨弟”。闽南话中“弟”的发音和“茶”字发音相似,翻译成中文便成了“肉骨茶”。
所以肉骨茶其实跟茶没啥关系,它实际上是一道由猪肋骨和药材炖的汤。汤料中有传统中药和一些香料,例如当归、枸杞、桂皮、甘草、茴香、蒜、胡椒等,猪骨和这些药材熬煮多小时才能成就这道美味。
北极贝不是来自北极?
吃日式料理,北极贝是经常出现的食材,而且一般归类在刺身里。实际上北极贝跟北极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不仅如此,它还不是生的,是熟的。
北极贝学名叫做:库页岛马珂蛤,是双壳纲马珂蛤科的一种贝类。主要来自于日本北海道北部和朝鲜半岛东部的冷水水域。
在日本,这种贝类被称为“北寄贝”,是根据日语中北海道方言阿伊努语音译而来。到了中国又变成“北极贝”,跟商家费力拉高产品形象不无关系。
北极贝颜色鲜艳,腥味很淡,即使吃不了生食的人往往也能接受。其实这是因为北极贝根本不是生的,国内吃到的北极贝一般都是在捕捞之后,为了保证鲜度,快速加工烫熟并急冻,最后全程冷链运输来的产品。
螺蛳粉里没有螺蛳?
之所以叫螺蛳粉,是因为精髓全在那一锅螺蛳熬制的汤底里。洗净后的螺蛳先爆炒,再加入筒骨、辣椒、葱、蒜、姜以及各种香料小火慢炖,螺蛳肉的美味全部融进了汤里。
虽然没有螺蛳,但一碗正宗的螺蛳粉端上来:白粉红油,上面铺满了赤红的花生米、黑亮的木耳、鲜绿的蔬菜、金灿灿的腐竹、还有销魂的酸笋……美味面前,一切都可以原谅。
肉桂≠桂皮?
用在西点烘焙或咖啡中的肉桂一般是锡兰肉桂,它的颜色浅黄偏褐,味道柔和而略带甜香。
中餐中的桂皮又被称为中国肉桂,相比锡兰肉桂,它的颜色较深,又硬又厚,味道比较热辣、辛香。但在炖肉、卤菜时加入它,有去腥提香的作用。
抹茶≠绿茶粉?
不太了解茶的人可能会将抹茶简单地理解为绿茶粉,但实际并非如此。
抹茶也叫碾茶,是蒸青绿茶的一种。据资料记载,绿茶的蒸青制法,是从中国传至日本的。但碾茶和传统的蒸青绿茶在种植和工艺上又有区别。
日本对碾茶的生产标准相当严谨。首先制作碾茶的原料要在采摘前20天进行覆盖遮光。其次采摘下的新鲜茶叶要当天杀青干燥,采用的是蒸汽杀青法,然后不经揉捻进行干燥,最后用磨碾磨成细微粉末。若没有这些种植和工艺要求,制作出来的茶粉,只能是绿茶粉,而不能称之为抹茶。
海胆吃的不是胆?
海胆的食用部位即黄橙橙的部分其实属于生殖腺,听到这个名词你可能觉得没食欲,但它吃起来却鲜美无比。这种鲜美来源于高含量的甘氨酸、谷氨酸和超过20%的脂肪含量。另外告诉你一个惊悚的事实:海胆、蟹黄、白子、雪蛤,好吃的都是生殖腺……
松露巧克力不含松露?
松露巧克力的制作原料有巧克力、奶油、黄油、朗姆酒等,就是没有松露。唯一能跟松露扯上关系的是它的外形,跟黑黢黢的松露有些像,撒点可可粉据说是模拟松露才出土的样子……
看完这些误会,是不是涨了不少知识?当然“误会”这件事就像雾里看花、水中看月,有时候看不明白也是一种美与幸福,对于吃货来说,好吃才是王道,管他叫啥名是啥部位呢!
(杨 浩)
新闻推荐
新华社加拉加斯8月7日电(记者徐烨王瑛)委内瑞拉政府7日晚发布公告说,由于美国对委升级经济制裁和封锁措施,决定暂不派代表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