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耐多药恶性疟原虫在东南亚迅速蔓延 已出现基因突变
英国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传染病》(《The Lancet-Infectious Diseases》)近日刊登的两项研究显示,一种可抵抗目前最有效抗疟疗法的耐多药恶性疟原虫正在东南亚诸多国家迅速蔓延,并且出现了更具有耐药性的基因突变。研究人员认为,这项发现对当地控制和消除疟疾工作构成重大威胁。网页截图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英国韦尔科姆桑格研究所、泰国玛希隆大学等机构分析撰写的《东南亚多药耐药疟疾的演变与扩展: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对2007至2018年期间柬埔寨,老挝,泰国东北部共1673名恶性疟原虫疟疾患者的基因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一种名为KEL1/PLA1的基因株正在上述区域不断扩张。
研究显示,2009年之前,KEL1/PLA1还仅出现在柬埔寨西部,而到了2016-2017年,其在柬埔寨、越南、泰国东北部地区导致的患病率已上升超过50%,成为当地最主要的疟疾寄生虫菌株。在被分析的1673个有效的全基因组序列中,1615个序列都测定出了KEL1/PLA1。值得注意的是,基因组数据显示,这种疟疾传播是多个亚群寄生虫基因株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仅如此,部分KEL1/PLA1基因株出现了“crt”基因突变,这种基因突变在从前是罕见的,却在2016-2017年期间开始变得越来越普遍。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基因突变可能源于恶性疟原虫对当地长期使用双氢青蒿素-哌喹联合疗法的适应。在药物的持续压力下,拥有更强耐药性的基因突变会被筛选得到幸存并继续扩散。
上述发现同时得到另一项关于青蒿素耐药性的临床研究佐证。泰国玛希隆大学、牛津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了来自柬埔寨、越南和泰国7处的曾接受双氢青蒿素与哌喹联用治疗的140名疟疾患者情况。结果显示,该疗法的疗效在柬埔寨东北部和西部地区、泰国东北部和越南西南部出现大幅下降;同样的,“crt”基因出现突变,进一步增强了耐药性。
不过幸运的是,研究发现,如果将哌喹替换为甲氟喹或咯萘啶再与青蒿素联用,该疗法在东南亚仍然疗效显著。研究人员因此呼吁,东南亚应尽快更换为上述疗法,并在当地展开长期疟原虫基因监测,指导控制和消除多重耐药恶性疟原虫。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2013年,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出现青蒿素耐药性现象,迄今为止,在已知影响人类的5种疟疾中,有3种疟原虫已出现了耐药性: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
对此,世卫组织发布的《2016-2030年全球疟疾技术战略》指出,各国应当使用标准的世卫组织疗效研究方案,即每两年对包括针对恶性疟疾和间日疟的疗法的一线疟疾疗法进行监测,如治疗失败率超过10%,就应当促使改变国家抗疟疾治疗政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只要搭配的药物保持有效,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就仍然高度有效。
新闻推荐
在国防部长一职空缺7个月后,美国国会参议院23日通过了马克·埃斯珀的防长提名,这距离他被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名仅仅只有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