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已灭情难续? 巴黎圣母院损毁严重事发前被评估“状况堪忧”

淄博晚报 2019-04-17 09:29 大字

据新华社电法国消防部门16日宣布,到当地时间上午10时,巴黎圣母院的大火已“全部扑灭”。大火目前进入调查和损失评估阶段。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的塔尖轰然倒塌在熊熊烈火之中。大批法国民众站在塞纳河对岸亲眼目睹此情此景,有人表情凝重,有人泪流满面。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和世界遗产之一,堪称法国文学乃至文化地标。这场大火在令法国心痛不已的同时,也为全世界敲响了文物保护的警钟。

法国人的不眠之夜

消防部门还说,巴黎圣母院的屋顶和塔尖被烧毁,但主体建筑得以保存,圣母院中的主要文物“耶稣荆棘冠”和“圣路易祭服”等也没有受损。

这场大火在15日18时左右被发现。随后数小时内,大约500名消防队员动用数十辆消防车及大量灭火设备救火。

火灾发生时,巴黎圣母院正处于维修施工之中。巴黎市长安妮·伊达尔戈介绍,正因如此,巴黎圣母院内部分艺术品早就被转移走,得以躲过此劫。

巴黎检察机关15日晚说,正着手调查这场大火的原因。法国内政部国务秘书洛朗·努内兹此前在火灾现场向媒体表示,消防部门还需数个小时给巴黎圣母院主体建筑降温。与此同时,巴黎圣母院、法国文化部和救援人员一起努力抢救圣母院内的文物。他解释了为何不采用森林灭火飞机的方式灭火,主要是怕高空放水会毁坏建筑。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5日通过社交媒体发文,对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表示关注。他说,巴黎圣母院是世界遗产的独特典范,“此时此刻,我的心与法国政府和人民在一起”。

法国司法部门已就火灾原因展开调查。据多家法国媒体报道,圣母院顶楼的电线短路可能是引发火灾的原因。

事发前被评估“状况堪忧”

法国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巴黎圣母院等名胜古迹不仅起着记载历史、传承文化的作用,也是法国旅游业的基石。法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1887年,法国通过法律保护具有国家历史及艺术价值的纪念性建筑和艺术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保护文化遗产的国家;1913年又颁布了沿用至今的《历史古迹法》,设立专门负责对历史古迹分类的机构、将所有古迹登记造册。

诚如此,巴黎圣母院这场大火又为何破坏力度如此之大?

专家认为,年久失修与木质结构屋架是导致火势蔓延的重要原因。

不少法国名胜古迹为石质结构建筑。巴黎圣母院则不同,拥有巴黎市最古老之一的木质屋架,且规模宏大,长度超过100米、宽度达13米,因此塔楼起火后迅速蔓延至屋架。

此外,近年来巴黎圣母院一直被相关部门评估为“状况堪忧”。上一次大规模维修还是在1990年代,本次维修从2018年4月开始。

目前火灾损害虽然还没有得到完全评估。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基金会主任埃里克·菲舍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巴黎圣母院重建工程预计需要“数十年”。

马克龙承诺重建损毁严重的巴黎圣母院

法国总统马克龙15日晚在巴黎圣母院火灾现场表示,将重建被大火严重损毁的巴黎圣母院。

马克龙说,他计划尽快在全世界发起募捐,呼吁全球有识之士共同参与重建巴黎圣母院的工作。“重建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人民的期待,因为她代表着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学和我们的想象力。”他说。马克龙说,在巴黎各界、特别是500名消防员的奋力扑救下,巴黎圣母院的两个钟楼和正面建筑得到挽救,但三分之二的屋顶已被大火损毁,特别是标志性的塔尖已经倒塌。

法国各界认捐巴黎圣母院重建

法国企业家、地方政府和一些国际组织和团体16日宣布将捐款或协助筹款,帮助重建遭大火重创的巴黎圣母院。

法国亿万富翁、路易威登集团总裁贝尔纳·阿尔诺说,他的家庭和路易威登集团将为重建工程捐款2亿欧元(约合15.2亿元人民币)。

法新社报道,这一声明紧随路易威登“老对手”开云集团的认捐声明。开云集团总裁弗朗索瓦·亨利·皮诺当天早些时候宣布,为“完整重建巴黎圣母院”捐款1亿欧元(7.6亿元人民币)。

沙卢瓦集团总裁西尔万·沙卢瓦告诉法国新闻广播电台,这家木材企业作好准备提供栎树木材,用于制作支撑教堂顶部的木质格架。沙卢瓦说:“重建肯定要耗费数年,甚至数十年,需要数以千计立方米的木材。我们必须找到最好的木材,树干十分粗的那种。”

巴黎大区主席瓦莱丽·佩克雷斯说,大区政府将提供1000万欧元(7577.7万元人民币)。巴黎市长阿内·伊达尔戈呼吁发起国际筹款。

设在美国纽约市的非营利团体法国遗产基金会同样发起筹款,以帮助重建“法国的历史和文化标志”。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承诺,为重建巴黎圣母院,这一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机构将与法国“站在一起”。

欧洲议会议长安东尼奥·塔亚尼说,这一欧洲联盟机构当天召开全体会议时将在会场外设捐款箱。

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畔,始建于1163年,于1345年完工。

莫让美好仅存于照片

作为巴黎最具代表性的古迹之一,巴黎圣母院因法国作家雨果的同名小说而闻名于世,每年吸引游客大约1300万人次。

从2018年9月巴西国博到巴黎圣母院,每一次遗产受灾、文物历劫都应给予我们警示:时代在前进,观念和技术在进步,因文物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我们对于人类文明遗产的保护意识应警钟长鸣,保护机制更应与时俱进,呼唤更先进的手段、更专业的技术、更智慧的途径。

一个科技化、系统化、全覆盖的文博安全保护机制既要“保得住”、又要“传下去”,既要有“盾牌”、也要有“时光机”。无论是文物古迹的安保,还是打造智慧博物馆、推动文物数字化保护,人类对于文明记忆的留存和传承还大有可为。

新闻推荐

大火之后,巴黎圣母院能否再现法国文化荣光?

因文学作品而重获新生,这是巴黎圣母院之幸,也是法国文化的荣光。但这次大火所造成的破坏,又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修复呢?...

 
相关推荐